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竇太后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在古代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一個皇帝能被女人操縱?更何況這個皇帝還是個千古一帝?說出來的確令人匪夷所思,但這種事卻是的的確確發生了的。這個女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竇太后,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的主人公,漢武帝的奶奶。漢武帝即位後,她在世六年,在政治上也壓制了漢武帝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中,漢武帝與傀儡無異。他既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大幹一場,又不能施行自己的政策,去進行變革。無聊的漢武帝,只能每日遊山玩水、自娛自樂。竇太后死的第一年,武帝就下達“求賢令”,開始了自己變革、擴張、增權的治國之路。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政治上的壓制

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並放其聲,他們宣傳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從戰國末期到漢朝初期,經過秦朝“焚書坑儒”和打壓各個學派的一系列行動後,在社會上仍然有影響力的,也就剩道家和儒家了。

劉邦尊崇黃老道家,將其定爲國學,採取“無爲而治”的政治藝術去治理國家,一直到漢武帝即位之初,道家在政壇上的地位仍然沒有動搖。

儒家則是在民間有不少追隨者,在政治上基本沒有什麼話語權。其他學派,例如法家、術家、縱橫家,在漢朝時期被批評爲“歪門邪說”,遭到抵制和打壓。

竇太后遵奉黃老道家,漢武帝則是遵奉儒家,這就是竇太后要在政治上壓制武帝的原因。

孔子向老子請教《周禮》

建始元年,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即位的第一年,此時的他方纔16歲,血氣方剛、志向遠大,立志要做一位偉大的君主,以配得上祖宗、先帝的光輝。

武帝剛即位,就頒佈了一道求賢令,他令中央和地方上的高級官員,都向自己推薦“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的人才。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第2張

這次的求賢令定向很明確,武帝只想提拔儒家的學子。人才們來到京師長安後,丞相盧綰奏言:“這些學子,有的竟尊崇申不害(術家)、商鞅(法家)、韓非(法家)、蘇秦、張儀(縱橫家),他們若當上官,定會敗壞國政,請罷免這些人。”武帝於是遣返了這些人,最後,只有儒家的學子受到了提拔。

董仲舒、莊助等平民學子得到了提拔,大漢的政壇上掀起了一股提拔儒家子弟的風氣。竇太后的親戚竇嬰、王太后(武帝母親)的同母兄弟田蚡,都喜歡儒家學說,他們一個成了丞相,一個成了太尉。

趙綰成了御史大夫,王臧成了郎中令。

漢朝中央的官員經歷了一次換血,那些黃老道家學派的官員被罷黜,儒家學派的人被提拔。

武帝此時年僅16歲,政治基礎尚且薄弱,一上臺就這樣隨意罷免大臣、提拔親信,未免有些冒失。

着一系列舉動引起了竇太后的不滿,武帝要蓋“明堂”(儒家建築,用來朝會諸侯),要蓋“辟雍”(儒家學校),竇太后並沒有阻止,只是在口頭上對那些剛被提拔上高位的儒家“暴發戶”冷嘲熱諷。

建元二年,儒家“暴發戶”們對竇太后的輕視十分不滿,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聯名向武帝上奏曰:“女人本就不該參政,請皇帝下令,以後政事無需過問太皇太后(竇太后)。”

竇太后聽說此事後惱羞成怒,令人將趙綰、王臧兩人逮捕入獄,兩人在獄中自殺。

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第3張

不僅如此,竇太后還將丞相竇嬰、太尉田蚡等人全部罷免,儒家的政治力量一朝被竇太后連根拔起。

自此之後,武帝老實了,再也不敢隨意任免官員了,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暫時擱置,國家從此也是進入了一連幾年無舉措,一連幾年無大事的局面,大漢重回黃老道家“無爲而治”的時代。

是歲,上始爲微行,北至池陽,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與左右能騎射者期諸殿門。

從建元三年開始,武帝開始每晚夜出宮門,帶着一幫小夥子四處遊玩,到第二天凌晨才溜回宮中。

晚上玩一大夜,白天當然沒精神去辦公了。——其實武帝根本不用辦公,有竇太后在,他垂拱而治、唯唯諾諾便可。

一直到建元六年,竇太后壽終正寢,武帝才得已重新掌握皇帝本就該掌握的權力。

竇太后死的第一年,武帝將年號改爲“元光元年”,這不僅是因爲去年出現了彗星的緣故,這還標誌着,建元的六年,是竇太后的時代,從元光開始,纔是我的時代,我要真正大幹一場了。

竇太后一個女人,她靠什麼能壓制漢武帝六年之久? 第4張

元光元年的第二個月,武帝令郡國每年各推薦一個人纔給中央,開創了察舉制。

這一年的五月,武帝又下詔說:“之前讓大臣推舉人才,大臣們都不盡心,現在確立制度,推薦了人才的有賞,不推薦人才的重罰。”

人才們彙集到了武帝的宮廷,武帝終於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