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竇太后和漢武帝之間的較量!希望大家喜歡!

漢武帝繼位後,並沒有馬上掌管國家大權,漢朝真正的掌權者還是竇太后。他們雖然是祖孫關係,但相處起來不算太融洽,漢武帝一直沒辦法行使自己的皇權,也是讓他既憤怒又無奈。實際上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治國理念上的差異,竇太后並非不講理之人,當他發現漢武帝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後,自然會選擇放勸於他。而漢武帝在儒道兩家中,決定以儒爲首,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一、治國理念的不同

竇太后喜歡黃老之學,信奉道家學說。竇太后歷經文景之治,想要延續休養生息的方略。劉邦在白登之圍時,採用和親的政策拉攏匈奴;漢文帝在位時,對於匈奴也是採取和親的政策,儘量不動用武力。

漢朝在文景之治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所以竇太后依舊相信黃老之學,無爲而治的方針,還命令漢景帝和諸位子弟都讀黃帝、老子的學說,並遵從其中道理。

漢景帝時期有一個人叫做轅固,是齊國人,研究《詩經》,在景帝時期拜爲博士。因爲竇太后喜歡《老子》這本書,所以就找來轅固問他對《老子》有什麼看法。

轅固說:“這不過是普通人的言論罷了。”竇太后大怒,認爲轅固輕視自己,對他說儒家的書就像是看管犯人一樣的書,於是就把轅固放入野獸的圍圈中讓他去刺殺野豬。漢景帝知道了這件事,認爲轅固並無過錯,但是又不好違背竇太后,只能給轅固鋒利的兵器,讓他刺殺野豬,轅固才保住一命。

從此事就能看出竇太后對於黃老之學的維護,因爲理念不合,都要弄出人命了。但是她的孫子漢武帝是怎麼樣看待黃老之學的呢?漢武帝喜歡的其實是儒家學說,他任命爲丞相的竇嬰就是信仰儒家學說的,所以這和竇太后理念相沖突。

漢武帝並不想像竇太后一樣休養生息,縱觀漢武帝在位時四處征戰,擴張領土,就能知道漢武帝其實是一位積極進取的君主。他沒有延續休養生息的決策,對匈奴也沒有和親,而是北伐匈奴,南平百越,在這點上,就和竇太后大相徑庭。

不過這都是在竇太后去世之後的事了,要是竇太后在世,絕對不會允許漢武帝這麼做。所以漢武帝和竇太后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不同。

漢武帝和竇太后的爭鬥實際上就是黃老之學與儒家學說的爭鬥,不同的信仰造成了不同的治國理念。但是竇太后當時手握兵權,朝中許多大臣都是竇太后的勢力,漢武帝胳膊擰不動大腿,只能對竇太后默默忍受,在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第2張

二、竇太后斬斷漢武帝勢力

由於漢武帝信奉儒學,竇太后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對於竇太后來說,歷經三朝都是大權在手,權利這個東西使用久了會上癮的,竇太后一輩子都處在權利的頂端,當然不會任由漢武帝這個初出茅廬的皇帝來挑戰,於是竇太后做了一系列動作來制約漢武帝。

1. 革職竇嬰、田蚡

竇嬰和田蚡竇愛好儒家學說,於是當了丞相和太尉。竇太后喜歡黃老之學,不喜歡儒家學說,但是竇嬰、田蚡等人卻一直推崇儒家學說,貶低道家學說,所以竇太后罷免了竇嬰和田蚡的職務。

2. 逼死趙綰、王臧

趙綰和王臧都是對儒學研究頗深,所以漢武帝非常重視他們,任命他們爲御史大夫和郎中令。但是竇太后這裏就不高興,漢武帝想要培養自己的勢力,說明要奪權,竇太后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命人去查趙綰、王臧的錯誤。這一查,還真查出了趙綰和王臧的把柄,所以這兩個人被下入獄,在獄中自殺。

3. 扶持自己的勢力

竇太后不僅將漢武帝的左膀右臂斬斷,讓漢武帝身邊推崇儒學的人都消失,而且還扶持自己的勢力。竇太后任命許昌當丞相,莊青翟爲御史大夫。這兩個人都是尊奉黃老之學的人,深得竇太后信任。竇太后推自己的人上位後,漢武帝推行的新政也被廢除。

竇太后有條不紊的廢除漢武帝身邊的儒學之人,又將信奉黃老之學的人推上位,看來竇太后的手段高明得多。漢武帝前腳剛任命這些人爲官,後腳竇太后就都廢了他們。漢武帝對此沒說什麼,因爲他知道,現在他無力和竇太后爭奪,所以現在的漢武帝,還是在培養實力的階段。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第3張

三、竇太后打壓建元新政

說到漢朝對儒家的打壓,其實並不是一時,而是從劉邦的時候就開始了。劉邦本人是非常討厭儒生的,從前酈食其拜訪他的時候,都不敢說自己是儒生。對於儒生,劉邦是看不起的,曾經還把儒生的帽子摘下來往人家的帽子裏小便。所以這也是竇太后打壓儒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竇太后還將漢武帝的建元新政摧毀。

對於建元新政,漢武帝提出兩點:

1. 興儒學

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辦太學,在國家上下都傳播儒學。統一思想是當時西漢應對社會轉型需要的重要舉措。漢武帝要完成思想上的大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就要對思想加以控制。

2. 除弊政

除弊政就是革除一些弊端。第一,就是列侯就國。這個意思就是讓有封國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國土上。這個觀點由賈誼提出,但是因爲諸侯大多都娶公主爲妻,都不想回到自己的封地中,所以諸侯就到竇太后耳邊誹謗魏其候等人,此後竇太后更加不喜歡魏其候,就將竇嬰罷免。

第二,除關。除關就是解除函谷關的關禁。爲了保證都城的安全,函谷關對於進出通常有着嚴格的控制,但是漢武帝爲了顯示太平盛世,命令解除函谷關的關禁。

第三,檢舉。漢武帝爲了保證政治清明,鞏固統治,命令皇族宗親以及竇氏宗族檢舉皇族中違法亂紀的人。

可惜漢武帝的這個建元新政還沒有徹底貫徹,就隨着竇太后打壓儒家學說而偃旗息鼓。

竇太后爲什麼會和漢武帝產生分歧?竇太后漢武帝之間發生了什麼? 第4張

四、漢武帝奪回大權

漢武帝在竇太后在世的時候一直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但是又不能和竇太后硬碰硬,於是,漢武帝決定利用年齡優勢把竇太后耗死。這麼說雖然有些不體統,但是漢武帝在竇太后生前對竇太后十分恭敬,在竇太后去世之後,漢武帝纔開始奪取政權。他將竇太后的親信全部革除,利用田竇之爭將田蚡、竇嬰二人全部剷除,後來又廢除了田蚡兒子田恬的封爵,啓用自己的親信。

不僅如此,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加強了對地方官的監察。根據《史記·平淮書》中的記載,漢武帝在巡視地方時,東渡黃河,東河太守沒有想到天子的車駕會來到這裏,由於準備不足,畏罪自殺;到達隴西的時候,隴西太守準備不足,以至於漢武帝的從官連飯都吃不上,又畏罪自殺;漢武帝北出蕭關的時候,發現在新秦中有的地方沒有一名亭兵,於是漢武帝殺盡北地太守以下官員。

從這些事中能看出地方治理腐敗,以至於漢武帝巡視的時候都畏罪自殺。漢武帝爲了加強對地方的監視,建立了刺史制度,將全國分爲十三個州,每州都派一名刺史,代表中央監視地方政府,防止他們爲非作歹。漢武帝這麼做,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使集權再度統一。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爲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又推行了“推恩令”,縮小了諸侯國的封地,保障了中央集權。

總結

在竇太后生前漢武帝和竇太后的爭鬥是以竇太后勝利告終的,但是漢武帝利用這幾年暗中培養了自己的能力,在竇太后去世之後得以大展拳腳。在漢景帝去世之後,竇太后掌握兵權政權,直到竇太后死後漢武帝才重新掌握兵權和政權。漢武帝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竇太后的霸權之下沒有成爲傀儡皇帝,反而懂得以退爲進,最後做出了一番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