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唐德宗將五位姐妹同時納入宮中,這是爲何?

唐德宗將五位姐妹同時納入宮中,這是爲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德宗將五位姐妹同時納入宮中,這是爲何?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好色”基本上是昏君的標配,唐德宗雖然也是昏君一枚,但在女色問題上卻沒有留下任何詬病。您可能要問,一次性網羅五姐妹,如此不顧吃香難道不是好色之徒嗎?還真不是,因爲五姐妹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入宮的。

唐德宗將五位姐妹同時納入宮中,這是爲何?

說到五姐妹就必須要先說到另一個人——宋之問。

熟悉唐詩的人一定對宋之問不陌生,他是唐詩“七律詩”的開山鼻祖,絕對的詩壇扛把子。可惜的是宋之問人品太差,以至於後人都對他嗤之以鼻。

宋之問靠給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捧臭腳起家,唐中宗復位後被貶黜的他又靠出賣朋友再度走紅,後來又在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之間橫跳,最後在先天政變後被唐玄宗賜死,結束了可恥的一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宋之問最出名的詩背後還有一段血案。這首詩的原作者其實是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宋之問爲了將這首詩據爲己有,不惜殺害了外甥。

被唐德宗納入宮中的五姐妹就是宋之問的曾孫女,她們分別是宋若華、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

根據兩唐書記載,宋家五姐妹的父親叫宋廷芬,是一位擅長辭章的儒生。宋廷芬生有一子五女,兒子宋稷“愚不可教”,而五個女兒卻“皆警慧,善屬文”。

在重男輕女的古代,老宋心痛啊,但也沒辦法,於是只好拿女兒當兒子養,把畢生所學都交給了女兒們。大概是“侵佔”了弟弟的智商,五姐妹在文學上的才華表現得光彩奪目,尤其是大姐宋若華和二姐宋若昭最突出。

唐德宗將五位姐妹同時納入宮中,這是爲何? 第2張

腹有詩書氣自華,宋家姐妹由此形成特立獨行,鄙視世俗的性情,她們“皆性素潔,鄙薰澤靚妝,不願歸人,欲以學名家。”

意思是她們從來不化妝,穿着樸素,天下的男人都不入法眼,她們立志不嫁人,潛心研究學問以弘揚宋氏家族。宋之問的臉被五位曾孫女打得啪啪的,當他哪怕有一絲五姐妹的風範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宋廷芬也很有意思,他一點不擔心女兒們砸手裏:“家亦不欲與寒鄉凡裔爲姻對,聽其學。”這也不奇怪,唐朝攀龍附鳳的習氣很濃,宋家好賴不濟也曾經輝煌過,所以老宋看不起那些低門矮戶的寒族,寧願讓女兒們變成過氣黃花。

倘若如此,這五朵奇葩將在民間悄然綻放後,又孤寂地凋零。有個“好事者”改變了她們的命運,此人叫李抱真,時任昭義節度使。

李抱真有個愛好,他喜歡網羅人才,只要能進入他耳聯的人,他都會不惜重金千里之外也要請過來。宋家五姐妹是河北人,正好在他的勢力範圍內,於是她們得到了李抱真的垂青。

貞元四年,李抱真隆重地向唐德宗推薦了五姐妹。唐德宗“俱召入宮,試以詩賦,兼問經史中大義,深加賞嘆”,於是她們都順利留在了宮中。

那麼五姐妹是不是都成了唐德宗的嬪妃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她們的地位要遠高於嬪妃。嬪妃雖然有皇帝的寵幸,但本質上她們屬於“庶人”,物質享受高,個人地位低。唐德宗“嘉其節概不羣,不以宮妾遇之,呼爲學士先生”,意思是皇帝拿她們當“學士”、“先生”,充任內官。

內官主要做什麼呢?大體上四項工作,一是“掌文奏”,相當於皇帝的祕書,幫助皇帝起草文件、詔書,整理奏章等等;二是“記注簿籍之事、整理祕禁圖籍”,即宮中文件和圖書密檔的整理編撰和研究;三是充當皇子、公主、嬪妃以及宮女們的老師、教習;四是陪皇帝出席各種宴會,吟詩唱和,以詩作進獻皇帝。

是不是有點遺憾?應該還有第五項工作嘛。當然這種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史料中對五姐妹有一個描述:皆慧美能,即聰慧、美貌、能幹,一句話才貌雙全。既然如此,荒廢主業豈不可惜?

根據宋若昭的墓誌銘記載,進宮的那一年她24歲,大致推測宋若華26歲,最小的宋若荀不到20歲。這個年齡在古代雖說偏大了一些,但依然是青春年華,因此也不排除唐德宗會臨幸她們。

五姐妹中宋若倫和宋若荀去世較早,宋若華去世於唐憲宗元和年間,終年約62歲。

宋若昭待遇最高,獲封“樑國夫人”,去世於唐文宗太和二年,享年67歲。她去世時,唐文宗給她舉辦隆重的葬禮,“供滷薄,賜鼓吹”。

宋若憲比宋若昭晚去世七年,只是她很不幸,由於捲入朝爭,她遭到李訓的誣告,被唐文宗一怒之下賜死,享年約68歲。

姐妹五人在宮中度過了大半個人生,尤其是宋若昭和宋若憲,歷經德宗、順宗、憲宗、穆宗和文宗五朝。由於她們出色的才華和嚴謹的作風,都得到了皇家的認可和尊重(皆呼先生,后妃與諸王、主率以師禮見)。

唐德宗爲何要將五姐妹召入宮中,卻又不加以嬪妃位號呢?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唐德宗相中宋氏姐妹屬於“志趣相投”,史書交代:“(德宗)善屬文,尤工於詩。常於宮中唱和,親自品評等次。與學士論詩,深夜不寐。又常親試製科舉人文辭,中者稱門生。”

短短四五十個字,一個文藝發燒友的形象躍然於紙上。這個發燒友不光自己愛好詩文,還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在常科之外又加恩科,並親自考覈選拔。由此可見,“古文運動”發生在德宗時期絕非偶然。

唐朝社會開化,宮中女官盛行,著名的如上官婉兒,這個風尚爲宋氏姐妹入宮創造了條件。皇帝身邊不缺嬪妃,像宋氏姐妹這種的女學士絕對是稀有的國寶級人物,假如唐德宗授五姐妹嬪妃位號,就相當於拿夜明珠當玻璃球,這叫“暴殄天物”。

另外,唐德宗在女色問題上很“正派”,即位之初他就下令遣散宮人,大量減少後宮女子數量。晚年的他“絕嗜慾”,一心修佛求學,這就是德宗任命五姐妹爲女官而不是嬪妃的原因。

儘管唐德宗扔掉了昏君的標配,但他在歷史上還是留下了昏君的罵名。

客觀講,德宗確實有致力於重振盛唐的雄心,並且老天爺給了他整整26年的時間,只可惜他不光沒實現自己的理想,還葬送了父親唐代宗一輩子的努力。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被兩大病魔纏上身:地方藩鎮割據、中央宦官掌權。

代宗經過多年努力,這兩大傾向被踩了剎車。唐德宗即位後,立志於繼承父志,將這兩大毒瘤徹底根除。可惜他好大喜功,又生性猜忌,與文官集團和武將勢力矛盾重重。

如此一來,唐德宗幾乎失去了所有政治勢力的支持,並且一度被朱泚攻破長安,延續了玄宗、肅宗、代宗三代帝王的逃亡生涯。

唐德宗的猜忌心理幾乎容不下任何人,這種情況下他幾乎處於衆叛親離。奮鬥了一輩子,唐德宗給自己下了個“朕實不君”的結論,於是乾脆當起了鴕鳥。

他一方面放任藩鎮勢力膨脹,另一方面將希望寄託在宦官身上,從而將軍政大權授予宦官。這兩個舉動完全背棄了他即位之初的理想,也讓大唐的兩大毒瘤終於完成了“癌變”。

可以說,正是唐德宗孜孜不倦的“努力”,讓大唐滑落的軌跡無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