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四川人愛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四川人愛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具記載,古代的四川人可是不吃辣的,而爲何在現代的四川人都是那麼喜歡吃辣呢?而對於四川人的辣文化,都只不過是只有200年左右,對此關於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四川人愛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關於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

四川人吃辣歷史不過200年四川人能吃辣、愛吃辣,須臾不離辣椒紅油。近十幾年來,四川火鍋風行天下,更加深了人們“川菜就是辣”的印象。

清末民初邢錦生的《錦城竹枝詞》有這麼一首:“豆花涼粉妙調和,日日擔從市上過。生小女兒偏嗜辣,紅油滿碗不嫌多。”

四川人自古以來就吃辣?非也,非也。要自古以來吃辣,得有個先決條件,就是自古以來四川就有辣椒可吃。

那麼,四川在古代有沒有辣椒呢?沒有。不要說四川沒有,全中國都沒有。

中國不是辣椒的原產地,辣椒是舶來品,進入中國是明末以後的事,是從海路傳入的,傳到四川已經是清朝幹隆末葉,甚或是嘉慶年間了。

歷史證據清清楚楚告訴我們,四川人在古代,不吃辣,也沒辣子吃。

西漢卓文君當壚的小酒館裏,沒辣子吃;

唐朝杜甫住在成都,有客人來了,“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酷”,也拿不出一碟辣子來下酒;

宋朝的蘇東坡是貪吃的人,一生沒嘗過辣子的滋味,想來真是遺憾!

辣椒的原產地是美洲,由當地土著種植食用,西班矛人殖民美洲之後,它是隨着其他美洲食物(如玉米、馬鈴薯、花生等)傳入歐洲乃至亞洲的。

傳入中國的途徑,是先至東南沿海,再由江蘇、浙江傳到江西、湖南,最後到四川落戶。

明末杭州人高濂在《草花譜》及《遵生八箋》中,都提到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名“番椒”,可供觀賞,當時尚未作爲食用。

辣椒傳到四川的時間,當在乾隆、嘉慶之際,也就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距今只不過二百年,這從四川各地的方誌記載,開始出現“番椒”、“海椒”、“辣子”可以得知。

有人說,古代四川不是有蜀椒嗎?不錯,那是讓你吃了滿嘴發麻的花椒,不是辣椒。

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四川人愛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四川人爲什麼愛吃辣?

川菜號稱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源流。但很難說現在我們吃到的川菜,與那時的川菜有多大淵源。一個鐵證就是,最多在四百多年前,川菜中還沒辣椒——沒有辣椒,怎麼能稱爲“川菜”呢?

古代川菜的斷裂

老川菜和新川菜的斷裂點在17世紀。

在明末農民戰爭中,張獻忠部在四川建立了地方政權,在發現自己不再可能統治中國以後,他在四川實行了焦土政策。張獻忠以及其他軍隊駭人聽聞的燒殺破壞讓成都平原幾乎變成荒野。人口學家的研究顯示,戰亂使四川人口從高峯期的數百萬,減少至60-80萬人,而四川的中心地區成都平原,老四川人已經是“百不餘一”了。

回鍋肉

殺戳,滅絕了人口,也切斷了文化乃至習性的傳承。以成都爲中心的川菜文化在這一過程中遭到滅頂之災。

川菜據稱起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自秦朝至三國時期,成都逐漸成爲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較大發展。四川人自古以來便有“尚滋味”的傳統,加之川中物產豐富,鳥獸禽魚爲川菜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而大量使用的蜀姜、川花椒等調料,早在漢代就作爲川人“好辛香”的特徵馳名海內。

川菜爲何獨麻

川人自古“好辛香”,喜歡辛辣味的食物,但古來“好辛香”的並不僅僅是川人。

花椒、姜和茱萸,是中國最傳統的三大辛味調料,其中花椒是最常用的辛香調料。根據近年來對古代食譜的研究發現,在辣椒進入中國之前長達2000餘年的歷史中,五分之一左右的食品都要使用花椒。花椒曾經在中國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黃河流域中下游都有大量種植,在花椒食用達到鼎盛時期的唐代,菜譜中使用花椒的食物比例佔到37%。

花椒

花椒曾在辛味調料中佔據毫無疑問的統治地位,其食用範圍基本上遍佈全國,在中國飲食中的重要性即使是今天的辣椒也無法與之相比。

但從明末以來,辛味調料在飲食中的出現頻率開始持續走低,很多菜不再以花椒作爲原料,這固然部分由於這一時期開始普及的胡椒的衝擊,但很多傳統的食品辛辣地區口味也開始變得清淡。

儘管個人的口味喜好常常變動不居,但總體看來,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人們卻不會無緣無故地創造或者離棄一種飲食傳統。花椒的衰落其實與中國人明清以來肉食結構的改變有重大關聯。

火鍋

辛味調料的兩大功能,一是壓住食物中的腥羶,二是祛“寒溼”。在清代以前,中國的人地比率一般在每人五畝以上,由於人口基數較小,大量以森林和草地爲主要植被的山地沒有得到開墾,爲散養型的畜牧業提供着廣闊的生存空間,牛羊肉在中國人的肉食結構中佔有較大比重,牛羊肉的腥羶味是各地廣泛使用辛味調料的一個重要原因。

到清末的時候,花椒入譜已經僅佔18.9%,而且基本上都被擠壓在四川盆地一帶,花椒只被愛好辛辣的四川人所偏愛。川菜天下“獨麻”的地位,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在今天,滿滿一大桌沒有辣椒的川菜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事實上,從古代川菜的失傳到辣椒在四川大行其道,中間還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溯江而上的辣味

早在十六世紀下半葉,那些活躍在馬尼拉進行絲綢貿易的中國商人,在帶回大量白銀的同時也帶回了辣椒,在1591成書的《遵生八箋》中,稱之爲“番椒”,這可能因爲辣椒是從海外傳來,又與當時流行的胡椒一樣有辣味而適作調料。

浙江的辣椒傳入,有可能只是辣椒進入中國的幾條路線之一,其他可能的路線還包括沿絲綢之路傳西北地區,荷蘭殖民者傳到臺灣等等。和浙江出現辣椒差不多同樣的時候,東北地區也似乎在十七世紀初從一江之隔的朝鮮得到了辣椒,這可能是後來華北地區及至今東北的朝鮮族人吃辣椒的一個源頭,但這些猜想都難以得到史料的最後證實。

儘管南北的傳播受阻,長江中上游地區對辛辣味的愛好卻鍥而不捨,這使得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得以沿長江上溯西進,並在湖南形成了一個次級中心,江西、貴州、湖北和四川的辣椒,應該都是湖南人傳入的,這些地區也構成了中國口味最烈的吃辣區域,故有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之說。

四川人雖然以吃辣出名,但接觸辣椒卻要晚得多。直到乾隆14年(1749)在成都郊區大邑縣的縣誌中,第一次出現了有關辣椒的記載:“葷菜類:秦椒,又名海椒。”四川人保持傳統的嗜麻習慣的同時,又把辣味加入了飲食。番椒在四川地區稱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之,而辣子其實也是湖南人發明的稱呼,這似乎證明了四川辣椒的主要來路與清初的人口遷徙有關。到嘉慶年間,在四川金堂、華陽、溫江、崇寧、射洪、洪雅、成都、江安、南溪、郫縣、夾江、犍爲等縣誌及漢州、資州州志中都有了辣椒記載,辣椒的廣泛分佈證明它在川人的飲食習慣中地位日重。

辣子雞

光緒以後,除在民間廣泛食用外,經典川菜菜譜中也有了大量食用辣椒的記載。

在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覽》中,辣椒已經成爲川菜中主要佐料,回鍋肉也在這裏第一次寫上了菜譜。辣椒從此時就成爲川菜最主要的材料和最鮮明的印記,“川菜”被重新創造了。推薦閱讀:孔府菜名菜你知道有哪些嗎

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四川人愛吃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一、地理和氣候因素

中國素有北鹹,東南甜,西辣的說法。四川盆地較爲潮溼,容易溼氣入體。吃辣椒能使人血液加速,全身冒汗,身上的寒氣溼氣就被驅趕出體內。這就是從醫學角度來說的辣椒具有溫中下氣、開胃消食、散寒除溼的作用。

二、歷史因素

俗話說‘除油鹽無貴味’,古時的四川交通極爲不便,缺油少鹽,飯菜難以下嚥,爲解決這難題,只得用酸與辣來調味,酸就是酸湯,辣就是辣椒,長此以往,經常食用辣椒,能吃辣椒,愛吃辣椒也就成其爲一種特殊的飲食習慣。四川人日常生活中的“油鹽柴米醬醋茶”也就多出了兩樣東西那就是辣椒和酸湯。

吃辣椒的好處開胃消食

辣椒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

暖胃驅寒

辣椒能溫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疼等症狀,可以適當吃些辣椒。

促進血液循環

辣椒有一定的藥性,因此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溼。”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疼。

肌膚美容

辣椒能促進體內激素分泌,改善皮膚狀況。許多人覺得吃辣會長痘,其實並不是辣椒的問題。只有本身就愛長痘的體質,吃完辣椒纔會火上澆油。

降脂減肥

辣椒素能加速脂肪分解,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辣椒性溫,能通過發汗降低體溫,並緩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較強的解熱鎮痛作用。美國研究發現,辣椒素能減少傳達痛感的神經遞質,使人對疼痛的感覺減弱。

對糖尿病有利

對於1型糖尿病的某些症狀,辣椒素可起到減輕的作用。

保護心臟

經常吃辣椒可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降低血壓

英國最新的動物實驗發現,辣椒素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但具體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

吃辣的注意事項:

辣雖過癮,吃多了也讓人有點承受不了。專家表示,多吃甜和酸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甜能遮蓋辣味,酸可以中和鹼性的辣椒素。覺得太辣了,蘸點醋、喝碗冰涼的甜飲、來塊涼爽的水果都很有用。如果是在家做辣菜,要儘量選滋陰、降燥、瀉熱的食物來搭配,如鴨肉、蝦、鯽魚、苦瓜、絲瓜、黃瓜等,也可以煮點清涼的綠豆粥、荷葉粥來敗火。

乾燥時節少吃辣。對於辣椒,由於個人體質不同,能承受的程度也不相同。手腳冰涼、容易貧血的人可適當多吃。有胃潰瘍、食道炎、痔瘡的人,以及陰虛火旺,經常便祕、長痤瘡的人要慎吃。另外,辣椒有祛溼的作用,北方人在春秋乾燥的時候也要少吃。

辣椒最好做熟了再吃。辣椒有幹辣椒、鮮辣椒、醃辣椒等種類。醫生建議,吃鮮辣椒更好,因爲其中的營養素更爲豐富。另外,辣椒最好做熟了吃。因爲生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可能對口腔和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加熱後,對胃腸的刺激就會減少。 推薦閱讀:垂涎欲滴的魯菜膠東菜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