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爲何封建社會把犯人流放外地而不是關進監獄

爲何封建社會把犯人流放外地而不是關進監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宋朝的犯人犯罪,如果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通常都會被髮配到其他地方。

比如武松、宋江、林沖,都是被刺配的,派幾個衙役押往邊遠之地。如果運氣好,路上還能遊山玩水,遇到一些姿色不錯的美女。不過,身上戴着重枷,否則還能有一些作爲。

現代的監獄則不同,罪犯被投入監獄,在一個固定的場所蹲着,不見天日。每天難得的閒暇時光被稱爲放風。時間久了,真是會憋死人的。那麼,古代的官府爲什麼要把犯人流放到千里以外呢?這其中有什麼重大的隱情麼?

爲何封建社會把犯人流放外地而不是關進監獄

網絡配圖

首先,我們來看流放的地區,政府會按照罪行的大小把犯人流放到不同的地區。罪行輕的,流放到附近,罪行重的,流放到人煙稀少、環境惡劣之地,PM值爆表,早晚折磨死你。熟悉清廷劇的小夥伴大概都熟悉一個流放地,寧古塔。

流放作爲一種刑罰,開始於秦漢,終結於晚清。爲什麼封建政府要這麼做,小編以爲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爲何封建社會把犯人流放外地而不是關進監獄 第2張

網絡配圖

第一,體現統治者的仁慈。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流放犯人,而不是處死,或者使用殘酷刑罰,當然可以體現皇恩浩蕩,表現政府的仁慈。

在刑罰的設計上,只有寬嚴並濟,甚至以慈爲主,才能獲取民心,封建王朝才能得到延續。當然,這是一種表面功夫,是做天下人看的。

第二,懲罰犯人。

作爲一種刑罰,流放肯定具有懲罰的功能,犯有重罪的人流放邊遠之地,到了以後,纔會發現那裏生不如死,存活下來的機率是很小的。

當然,如果你在朝中得罪了某個當權者,他們還會在流放的路上給你玩遊戲,往往殺人滅口,再造成意外死亡的假象。

《水滸傳》中武松、林沖都遭受過這樣的對待,不過他們命好、武藝高強,躲過了這一劫。《新龍門客棧》中兵部尚書楊宇軒的一兒一女也被大太監曹少欽流放,從而引出周淮安等亂黨,好一網打盡。

爲何封建社會把犯人流放外地而不是關進監獄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三,鎮守邊疆,抵禦外敵。

古代流放之地,大多處於邊疆地區,這裏人煙稀少,鎮守在這裏的軍隊數量不多。你想,有誰不想和家人團聚,跑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還有生命危險?

把犯人流放邊地,可以給邊疆增添人手,不僅可以運送戰略物資,遇到戰事,還可以充當炮灰,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第四,開發邊疆。

古代統治者需要考慮地區的平衡問題,人口平衡。如果某個省、某個地區人口稀少,那就需要遷移人口,比如湖廣填四川。但遷移人口的成本太高。現在也是,拆了人家的房子,就要安置費,拆二代也是從屌絲一躍成爲土豪。

犯人則不同,他們本身觸犯當朝法律,統治者小小的恩惠就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如同魯迅所說“坐穩了奴隸”。秦漢時期,兩廣是煙瘴之地,人跡罕至,流放犯人到此,開墾農田,發展經濟。現如今的廣東早就今非昔比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