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白族的說唱藝術是啥?白族的大本曲又是啥

白族的說唱藝術是啥?白族的大本曲又是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本曲流傳於洱海周圍地區,包括與大理市毗鄰的賓川、洱源等縣的部分地區。

大本曲是以唱詞爲主,輔之以道白的說唱藝術。唱詞遵循白族詩歌"三七一五"的格律,由一人手執花扇或手絹演唱,一人彈三絃伴奏。一張桌子、兩條凳子即構成表演場面。曲本的結構以表演者一人演唱多種角色的自述方式演繹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傳統曲目極爲豐富,迄今蒐集到的曲目已達117本之多。其內容多半根據漢族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水滸"、"三國"、"包公"、"梁祝"等改編而成,也有一些是根據白族神話、民間故事改編的,如《白王的故事》、《火燒松明樓》、《蟒蛇記》、《黃氏女》等。大本曲在音樂和表演藝術方面發展較爲成熟,形成了完整的聲腔系統,號稱"三腔、九板、十八調"。三腔一般指南腔、北腔、海東腔三種流派;九板是用來表現喜、怒、哀、樂、驚、恐、怨等各種情感的曲脾,如高腔、脆板、正板,平板、小哭板,大哭板、陰陽板、邊板、趕板等;十八調則是用以穿插情緒輔助各種曲脾的小調,如祭奠調、麻雀調、花譜調、道情調、放羊調、花子調、陰陽調等等。

白族的說唱藝術是啥?白族的大本曲又是啥

在洱海周圍的白族鄉間,形成了一批半農半藝的大本曲藝人。他們常常在農閒時間應邀走鄉串寨爲羣衆演唱,因而流傳着"年年三月開曲頭,一唱唱到九月九"的說法。在白族羣衆看來,請藝人演唱大本曲不但是爲了藝術欣賞,也有禳災祈福的意思,所謂"三齋不抵一曲",即是說齋戒三次不如演唱一次大本曲,足見其羣衆基礎之深。

本子曲流傳於洱源、劍川、蘭坪、麗江等縣,多半以歌手自彈自唱或一人伴奏一人唱的形式進行,伴奏樂器爲龍頭三絃。其曲本的文學形式比之大本曲更接近於長篇敘事詩,在演唱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說白。唱詞均爲"三七一五"的格律。和大本曲一樣,也是用各種角色的自述方式來演繹長篇的故事。曲調主要是流行於大理州北部地區的白族調(亦稱白曲)、"泥鰍調"、"青姑娘調"、"割埂子調"等,曲目有《鴻雁帶書》、《放鷂曲》、《出門調》、《黃氏女對金剛經》、《青姑娘》等30多部。也有着一批半農半藝的職業 歌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