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紂王是中國暴君的典型。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早在《漢書·古今人表》中,就將他的人品列爲下下。在正史、筆記、戲曲、小說中,隨處可見殷紂王荒淫殘虐的記載,如“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而觀其心”,“以酒爲池,懸肉爲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爲長夜之飲”,讀之令人毛髮悚然。而近年出現的舞劇《鳳鳴岐山》,再現了商紂的暴君形象。

紂王是商朝的亡國之君,他的名字並不叫紂,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紂”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醜惡諡號,“殘義損善曰紂”,也就是指兇惡不義的意思。

在中國歷史上,商紂王和夏朝的亡國之君桀一直都是暴君的代名詞,我們多數人也都傳承着這個觀點。然而,歷史上爲紂王翻案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貢就爲紂王平過反,他說紂王的罪行不像史書所言那樣誇張。清朝李慈銘也說,紂王的罪行比起後世的暴君,算不得什麼。此外,毛澤東也爲商紂王翻過案,他曾多次說過:“殷紂王很有本事,是個能文能武的人,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甚至有一位教授偏激地稱:商紂王是一位文武雙全、功勳卓著的帝王,被冠以“暴君”稱號兩千多年,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冤案”。

的確,通過對歷史資料的梳理髮現,紂王雖稱不上功勳卓著,但將紂王的昏庸和殘暴說成是史上之“最”,也是不合理的。

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紂王的六宗罪

《尚書》記載,周武王伐紂時,有兩篇檄文式的誓言,即《尚書》中的《秦誓》和《牧誓》,其中開列了紂王的六條罪狀:近女色,喜淫聲,不敬鬼神,荒於國政,耽於飲酒,殺害忠臣。

紂王喜歡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史料和傳說都認爲,紂王對妲己言聽計從,後來的惡事都是在妲己的攛掇下做的。在《封神榜》之類的神話小說中,妲己被描述成狐狸精附體,是一個陷害忠良、攪亂江山、荒淫風騷的“禍水”。

紂王的荒淫表現在以酒爲池,懸肉爲林,然後讓男女裸體在肉林之間穿梭,他在旁邊看着取樂。“酒池肉林”這個典故就來自於商紂王。

紂王還極度殘忍,有兩件事情爲他留下千古惡名。

第一個,發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個空心(或不空的)銅柱底下架上柴火燒,令犯人行走在銅柱上,然後墮入火中活活燒死。這個酷刑是怎麼來的呢?相傳紂王和妲己在森林裏郊遊,恰逢陣雨過後,有一棵樹被雷劈倒還在燃燒,但奇怪的是,卻有很多螞蟻從樹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燙的螞蟻便從樹幹上掉入火中。紂王只覺得螞蟻笨,沒什麼好看的,妲己卻從這一現象裏想出了慘絕人寰的炮烙之刑。所以也有妲己發明這一酷刑的說法。

第二個,剖心殺比干。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屢屢勸諫紂王。次數多了,商紂王動了殺機,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勸諫時,紂王說:“你自以爲是聖人。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把他的心掏出來,讓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於是活剖比干,比干大罵而死。由於紂王昏庸至此,他身邊很多大臣紛紛離開他。

不敬鬼神,這一罪名在今天看起來似乎不足以爲罪名,但在當時,商人頗重迷信,敬鬼神是道德問題,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紂王的一個太師帶着祭器投奔了周。古人看來,祭祀的禮器是神聖的,禮器丟了,這個國家也差不多完了。

在《封神榜》中,紂王不敬鬼神的事件更具體。有一次紂王去女媧娘娘廟祭祀,見娘娘的塑像美貌非常,於是在牆上提了一首輕薄之詩,結果惹惱了娘娘。於是,娘娘派出以狐狸精爲首的三個妖精迷惑紂王,斷了商朝的江山。

爲紂王說句公道話

直到20世紀初,關於紂王的歷史多數都是根據《尚書》中的記載編寫的。後來,隨着殷墟中大量文物的出土,人們對紂王有了接近真實面貌的評估。

首先,妲己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妲己是有蘇氏之女,而有蘇氏一族在商朝並未得勢。紂王晚年熱衷色、食是實,虐殺比干也確有記載,但把這些歸因於妲己,明顯不實。妲己的惡名是周人加上去的,目的是坐實紂王“唯婦人之言是聽”的罪名。

其次,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廣聞博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無窮,可以徒手和野獸搏鬥,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或許正是由於他的智慧超羣,而且能言善辯,所以他不願意聽取臣子的忠言。這一點與隋朝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有些相似。荀子在《非相篇》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東漢王充在《論衡》中也明確表示,世間對紂王殘暴的傳說有誇大之嫌。

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第2張

更奇怪的是,紂王的罪狀跟夏王朝亡國之君桀的罪狀如出一轍。當然也可能真是如此巧合,不過,炮烙酷刑是夏桀發明的,這在史書中已登記在案,後世的人又把他安在紂王身上,顯然是宣傳家們一時情急,忘了六百年前的往事。由這一漏洞推論,紂王的“罪行”會不會很大一部分是後人硬加給他的?說不準。中國向有“勝者王侯敗者寇”、“痛打落水狗”的說法和做法,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後朝之君與前朝之君不共戴天,後朝之君不會給前朝之君太好的褒揚,皆在理情之中。即便是英明大度如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人,爲了自己的顏面也篡改了歷史。能夠不給前朝之君抹黑,已經十分難得,客觀公正的評價更是庶幾難求。

況且,中國直到周王朝的第十任國王姬胡時期,才進入信史時代(即文字記載獲得妥善的保存的時期),那麼,處於半信史時代的周初,史料可信度有多高,實在難以估計。

縱使紂王的罪行都是事實,跟後代的君王比起來,似乎也稱不上暴虐荒淫”得後無來者。遠的不說,就說被後世視爲仁德之君的周武王,在商紂王已自焚身亡之後,還要砍下他的腦袋懸掛在白旗上,同時還割下紂王的兩個妃子蘇妲己和有莘氏的腦袋示衆,其手段之殘忍已不輸於紂王。

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在《論語》第十九章“子張篇”裏,提出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意見:“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說,紂王的不好,並不像後世所說的那麼嚴重。子貢是公認的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的話明白地載在儒家經典中,應該不是隨便亂說的。

子貢以後的數千年間,雖然“大一統”的文化氛圍使得真知不能廣爲世人所知,但也不乏後來者。宋朝的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認爲:紂王建宮室,營酒池肉林,近女色,害忠良等罪惡,與夏桀的罪行如出一轍,桀紂不分,這些都是史學家的惡意模仿。另一個宋朝學者李慈銘也認爲,僅就史料而言,紂王的主要罪行不過是殺比干、囚箕子、寵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與後世的暴君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韓非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有過一段關於費仲勸告紂王的記載。費仲對紂王說:“西伯昌賢良,百姓都擁戴他,諸侯都依附他,必須把他殺掉,否則一定會成爲殷商的禍害。”商紂王說:“你既然說他是一個賢良的諸侯,怎麼可以殺呢?”費仲說:“帽子雖然破舊,必定是戴在頭上;鞋子雖然華美,一定踩在地上。現在西伯昌是您的臣下,他實行仁政,人們都歸向他。終究會成爲天下禍患的,難道不是西伯昌嗎?臣下如果不用他的賢能爲君主效忠,這樣的臣子就非殺不可。況且君主誅殺臣下哪用得着那麼多理由?”商紂王說:“仁義,是君上用來勸勉下面的人的。現在西伯昌是個好行仁義的人,殺他不合適。”費仲三次勸說,商紂王都不採用。

西伯昌即周文王。據《史記》記載,他繼任西伯以後,遵循西周祖上賢者遺留下來的法度,敬老慈少,禮敬賢者,常常是忙到正午了也來不及吃上一頓飯,很得當時人的愛戴。作爲一個新生代中的翹楚,自然吸引了許多賢人,當時一些對商王朝心懷不滿的人如伯夷、叔齊、散宜生等都去投奔他。後來,一個名叫崇侯虎的人向紂王進讒,騙得紂王下令把西伯昌囚禁起來。上面所引韓非子的這段記載,當是發生在西伯被囚以後。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紂王儘管聽取了崇侯虎的進言,但在大事上還是有分寸的,至少他沒有聽信費仲的建議,像夏桀殺關龍逄那樣殺了西伯昌。僅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就不能說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暴君。

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第3張

客觀地來看商紂王,這個帝王當然荒淫、暴虐、殘酷,但也做了一點利在千秋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開拓了山東、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當時這些地區生產力低下,小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正向中原地區伸展,紂王的祖父、父親都在步步退讓。直到紂王時期,組織大規模軍隊與之對抗,最終平定東夷,打到長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隨之傳播到淮河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這爲後來中國形成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創造了先決條件。然而,開疆拓土就要用兵,用兵就要消耗國力,就要徵兵,就會導致民怨沸騰,這是商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商朝滅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大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無法消化,結果被周武王乘虛而入,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國。

由此可見,紂王在歷史上是個暴君、昏君,但有過也有功。

“盡信書不如無書”,面對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書還是多提幾個疑問,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比較好。過去,將紂王說得“暴虐荒淫”是一種極端,如若只看見其功勳卓著,將是另一個極端。

不過,不管是否全面真實地看待這些帝王將相,都不能完全洗脫他們的罪惡,在極權統治之下,帝王將相之間的差別只在罪惡的多少,而不是有無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