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發生蝗災時,災民爲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蟲?

古代發生蝗災時,災民爲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發生蝗災,災民爲何寧可餓死也不吃蝗蟲?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絕大部分的人都以從事農業爲生。

農業生產風險很大,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其中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就是天之陰晴了。

靠天吃飯,四時序則可以大豐收,若是四時顛倒,農民們可能就要顆粒無收了。

古代的老百姓大多沒有積蓄和餘量,若是鬧糧荒,會有很多人沒飯吃,就算朝廷開倉賑災,也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龐大的災民羣體,倉庫中積攢的糧食有時起不到太大作用。

山窮水復,走到了絕境的災民也只能吃些以前不吃的東西填肚子。

比較有名的,就是吃樹皮、樹葉和吃觀音土。

並不是每種樹的樹皮、樹葉都能吃,能吃的樹,大多會被扒個精光,很多樹林都會成一片光溜溜的景象。

可是樹皮的營養價值較低,吃再多也不足以維持生存,且樹的皮被扒下來後,樹就會失去保護而很快枯死。

古代發生蝗災時,災民爲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蟲?

用有限的樹皮,去來填補無數人空空如也的肚子,如何才能夠呢?

等樹皮吃光後,就會有人開始吃觀音土。

觀音土是一種粘土礦物,富含多種礦物質,少量食用不會致死,但是食用過多,由於觀音土不能被腸胃消化,且會堆積在腸道,會讓人腹部腫脹,最後被活活撐死。

觀音土的食用方法是:將觀音土篩得乾淨、細膩,然後用水捏成窩窩頭的形狀,加入一些野菜和油鹽醬醋等調味料,然後放入鍋中蒸“熟”,即可取出食用。

據說觀音土雖然能致死,其食用的口感和味道還是挺不錯的,比樹葉和樹皮好吃多了。

所以,古代鬧糧荒,不吃觀音土就會被餓死,吃觀音土就會被撐死。

現代人想不通的是,既然橫豎都是死,災民爲何不捕捉蝗蟲充飢呢?

以前沒飯吃的時候,只有窮人家才吃野菜,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富人家又開始花重金購買野菜食用。

以前沒飯吃的時候,論誰都不會去吃蝗蟲,現在呢,蝗蟲已經成了一道美味且稍微有點昂貴的“野味”。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雲、貴和天津的人喜歡吃蝗蟲,他們也捨得花錢買這種野味。

古代發生蝗災時,災民爲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蟲? 第2張

據說燒烤攤上一串烤好了的蝗蟲串,能買到50元的價錢。而“散裝”蝗蟲的價格,也達到了10~25元一斤!

既然有人吃,說明蝗蟲是可以食用且口感和味道應該還算是不錯的,那麼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怎麼從沒在老人嘴裏和影視、小說中聽說過災民靠吃蝗蟲果腹的呢?

且蝗蟲吃進去的都是健康的綠色食品,其本身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材!

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一、蝗災一般是伴隨着旱災一同到來的,因爲乾旱的時候土壤缺水,而缺水的氣候適合蝗蟲的大規模繁殖。

乾旱到來,地裏的作物本來就不多,很多人已經因爲吃不飽沒有力氣了。而蝗蟲畢竟是體型小且會飛的動物,難以捕捉。

捕捉足夠一家人吃飽的蝗蟲,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面對強烈的飢餓感,捕捉蝗蟲帶來的收益,遠遠不如收集樹皮和觀音土來得快、來得實在!

而且發生蝗災時,蝗蟲都是大規模聚集在一起行動的,例如最近的東非蝗災,蝗蟲羣的數目達到了驚人的3600億隻,它們一天就能吃掉數千人的口糧。

而一個農村,有多少農田呢?這些農田,夠蝗蟲吃多久呢?

旱災來臨時,田裏的作物本來就長不大,蝗蟲羣飛來後,可能幾個小時之內,就能將田野裏的所有作物一掃而空,然後它們就會飛走,不留下一片雲彩。蝗蟲只停留這麼久,若是你想捕捉蝗蟲,又能捕捉多少呢?

古代發生蝗災時,災民爲何要去吃土都不吃蝗蟲? 第3張

其二、蝗蟲實在不夠吃。

發生旱災時,農作物本來就沒多少產量,這點產量根本就不夠人類吃的。然後它們被蝗蟲吃得一乾二淨,經過蝗蟲的消化後剩餘的能量,又要用於維繫蝗蟲自身的生存。

如果通過吃蝗蟲飽腹,就等於是讓農作物的能量經過蝗蟲的消耗,再到人體,據計算,這樣的話會浪費掉80%的能量。

農作物的產量本來就不夠人類吃了,現在已經被浪費了80%,就算你把所有吃農作物的蝗蟲都抓來炸了,也只能得到不到20%的能量。

再加上蝗蟲本身就體型較小,不大量食用很難產生飽腹感,所以說不如樹葉、樹皮和觀音土來得實在。

蝗災時,農作物都被蝗蟲吃完,災民們不得不吃樹皮和觀音土解飢。不須多想的是,他們已經寧願吃這些東西了,如果能捉到蝗蟲是絕對不會放過的,絕對要將其做成一道美味的。但這種美味能提供的能量實在太微不足道了,絕對不可能成爲蝗災時災民們解決飢餓問題的主要辦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