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太宗吃蝗蟲,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唐代時期的,關中出現蝗災,唐太宗李世民瞭解後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當中,大規模的蝗災頻繁發生,給農業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根據《中國救荒史》的統計,從前707年到1935年,中國一共發生過796次大規模的蝗災,平均每3年便會爆發一次。而如何應對蝗災、安置饑民,始終都是困擾歷代帝王的大難題,一旦應對不慎,極可能會引起人心搖動、秩序混亂,甚至危及到帝國的安危。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蝗災

其實,除了頒發“罪己詔”、做法攘除、發動人力捕蝗、蠲免農民賦稅和開倉放糧外,面對肆虐的蝗災,皇帝們確實很少再有其他對應之策。雖然有效的方法不多,但皇帝們還必須做出一些非常規舉動,以此來展現出打贏“滅蝗攻堅戰”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讓百姓在失去收成、淪爲饑民後,不至於對帝王心生怨恨。這方面的例子並不鮮見,其中,唐太宗的做法堪稱典型。

貞觀二年(628年)五月,就在夏糧即將收割之際,一場鋪天蓋地般的蝗災席捲關中大地,包括都城長安在內,京畿地區的農業嚴重歉收,成千上萬的百姓淪爲饑民,場景真可謂慘不忍睹。唐太宗聞訊後,立即派遣官員進行賑災,並鼓勵官員、地主和富戶捐納錢糧以救濟災民。雖然官方和民間的賑濟活動力度很大,但由於災情過重,還是出現部分災民餓死的現象。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第2張

關中蝗災,讓唐太宗憂心忡忡

唐太宗憂心如焚,便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帶着宰相房玄齡、魏徵等人前往皇家林苑,以視察農作物的損失情況。看到黑壓壓的蝗蟲們在禾苗上貪婪地啃噬,唐太宗既震驚又憤怒,於是一面聽取相關官員對京畿地區歉收、災民死亡情況的彙報,一面苦苦思索對策。當得知由於蝗災肆虐,關中地區出現大面積的糧食歉收、絕收,並造成部分災民餓死的現象後,唐太宗不僅扼腕嘆息良久。

聽完官員的彙報後,唐太宗重新將目光轉移到正在啃噬禾苗的蝗蟲身上,由於心中過於氣憤,便隨手捉了幾隻,然後指着它們罵道:“民以食爲天,可你們這幫畜生卻不遵從天意,把禾苗全部吃光毀盡,這不是在坑害百姓嗎?就算是百姓真正有罪,上天派你們來作亂的話,那也應該把罪過全部降臨在朕的身上,朕甘願一人承擔。”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第3張

唐都長安復原圖

唐太宗越說越氣,最終賭咒式地提起:“如果你們這幫畜生還有靈性的話,那就吃掉我的心吧,只求你們不再禍害百姓就行。”說完,唐太宗便準備把蝗蟲往自己嘴裏送(“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爲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見《貞觀政要·卷八·務農第三十》)。

侍臣們沒想到皇帝會這樣做,全都驚得目瞪口呆,幸好有人反應及時,趕緊攔住唐太宗並勸諫道:“蝗蟲屬於骯髒之物,陛下切不可吞食,否則會招致疾病!”然而唐太宗並不以爲意,而是一臉正氣的說回答道:“如果能把蝗蟲對百姓造成的傷害轉移到朕身上,實在是再好不過的結果,有什麼值得逃避的?”隨後便將蝗蟲放入口中,咬牙切齒地咀嚼一番,然後吞進肚子裏。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第4張

宰相魏徵劇照

侍臣們全都被唐太宗的舉動所感動,紛紛稱頌他的仁慈,雖堯舜復生,也不能跟他相比。而上天似乎也被唐太宗的誠意所感動,所以沒多久,鋪天蓋地的蝗蟲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關中農作物的歉收情況也不再加重(“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成災。”引文同上)。

平心而論,唐太宗生吃蝗蟲這件事的“作秀”成分很大(唐太宗在位期間,經常有此類“作秀”之舉),對於緩解災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所謂“自是蝗不復成災”,不過是史家對他的過度美化,實情或許並非如此(除《貞觀政要》之外,新舊《唐書》、《資治通鑑》同樣也記載過這則史實)。

唐朝出現蝗災時李世民爲什麼要生吃蝗蟲 李世民這是在作秀嗎 第5張

唐太宗在位時,締造“貞觀之治”

但是話說回來,就算是唐太宗真的在“作秀”,他展現出來的這份憫農、恤農的仁義之心,依然值得後世讚許。而唐代之所以能在他的治下趨向強盛、繁榮,開創爲後世所津津樂道的“貞觀之治”,跟唐太宗這顆仁德之心和孜孜求治的作風,可以說有很大的關係。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貞觀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