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江口在古代有哪些作用?有哪些歷史變遷呢?

三江口在古代有哪些作用?有哪些歷史變遷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餘姚江的人居歷史最爲久遠,餘姚江的船舶歷史也最爲久遠。在餘姚“河姆渡”新石器遺址,人們不僅發掘出了6000多年前,人類種植水稻的歷史線索,而且還發現了7只木槳和一個陶製的獨木小船。站在“河姆渡”古渡口,我不禁遙想6000多年前的這些栽培水稻的先驅,是否會划着獨木小船順江而下,不出20公里,就可到達餘姚江就與奉化江相匯,進入兩江合流而成的涌江。這個所謂涌江,實際上是短短的一段近海江口,海水漲潮時,江潮回涌,故謂涌江。它完全可以載着先民的獨木小船,向東再漂幾公里,那裏就是東海了。河姆渡的人很可是我們最早親近大海的先民。

明州的通海三江,爲這方水土提供了向海洋發展的一切可能。寧波的鄞州區,早在古代就是備受關注天朝關注的地區。秦一統天下後,以三江口爲天然界線,劃分出鄞、鄮、句章三縣(爲會稽郡所轄)。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把鄞縣、鄮縣、句章三縣設爲鄞州。不久後,又廢鄞州。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大唐朝廷決定在此地設立州治時,取其境內“四明山”的“明”字,稱其爲明州,後世就以“四明”代指明州。史載公元752年,日本孝謙朝三艘遣唐使船駛抵明州港,開啓了明州港對外開放的歷史。

三江口在古代有哪些作用?有哪些歷史變遷呢?

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了三江口,與今天寧波城的中心區鄞州區完全重合。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明州爲慶元府,府治仍設在鄞縣(即三江口)。隋代開始,開鑿京杭大運河,唐代又開鑿了明州到杭州的杭甬運河,即浙東運河。從明州出發,沿甬江而上到錢塘江,經杭州與大運河相連,然後,北上可抵達古城開封,而後轉運長安。明州在海洋交往與貿易上先行一步也順理成章。

據史料記載,唐貞元廿一年(805)九月,來浙江天台山學佛的日僧最澄(767-822),經明州回國時,除帶走大量經文外,還帶了浙東的茶樹和茶籽。這是中國茶輸出海外的最早記載,最澄也因此成爲海上茶路與禪茶東傳的開創者。2006年起,寧波連續幾年召開“海上茶路國際論壇”,2009年筆者赴寧波考家,古明州三江口碼頭遺址,已經闢爲“海上茶路啓航地”,當地政府在這裏已建起了一個“海上茶路啓航地”紀念公園。

大宋代唐後,宋廷採取了鼓勵貿易政策,淳化三年(992年)兩浙路市舶司由杭州移至遷至定海縣(今寧波鎮海),後遷入明州城內,不久又遷回杭州。鹹平二年(999年)真宗下詔令在杭州和明州各設市舶司。

明州獨立設市舶司後,使得這裏的外貿易的地位迅速上升。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前,高麗使者皆由山東登州(蓬萊)登陸,再由陸路到都城開封“朝貢”,即“朝貢東路”;但元豐三年(1080年),中書省下令“凡中國之賈高麗與日本諸藩之至中國者,惟慶元得受而遣焉”,即“朝貢南路”。這一政令使明州一時成爲高麗和日本貿易的唯一通道,使明州不僅商貿地位進一步提高,而且成爲了一個國際知名的東方大港。

補記:2016年春節前,我在寧波考察時,遇到寧波報業集團新聞辦的謝主任,他說,寧波近來一直在籌備申請,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雙世界遺產。兩種重要的水路大通道交匯於一個城市,這還真是寧波的得天獨厚。

三江口在古代有哪些作用?有哪些歷史變遷呢? 第2張

圖:《寧郡輿地圖》,此圖大約繪於1846年至1850年,是迄今發現最爲精細的古代寧波城廂地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