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秦漢時期朝廷爲什麼要種那麼多榆樹?爲了對付匈奴

秦漢時期朝廷爲什麼要種那麼多榆樹?爲了對付匈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歷史上打少數民族最厲害的朝代,當屬秦漢兩個朝代,那麼秦漢時期的朝廷爲什麼要在邊關種那麼多榆樹?其實這也是爲了對付匈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而他們的對手主要是匈奴。匈奴這個民族,屬於自古有之了。早期周朝就有記載了。著名的“烽火戲諸侯”故事中,周幽王點燃烽火臺,說有敵人攻打,讓其他諸侯王來營救。這裏面防範的敵人就是犬戎。而犬戎最早就是叫匈奴。早在戰國時期,北邊修建長城,就是爲了防範犬戎。

而到了秦朝,匈奴不斷髮展壯大,於是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六十萬大軍戍守邊境,並修築工事長城,以抵禦匈奴。不過,秦朝安定的時間很短暫,只過了十多年,秦朝就開始動亂起來,劉邦和項羽等人紛紛起義造反,天下一片混亂。

這個時候北方的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將匈奴發展壯大,而當劉邦一統漢朝的天下後,率領着大軍,利用楚漢之爭的餘威震懾匈奴。但是在攻打的過程中,劉邦發現匈奴已經遠不是曾經那個鬆散的匈奴部落了。於是只好跟匈奴求和,同時中間夾在着和親。

秦漢時期朝廷爲什麼要種那麼多榆樹?爲了對付匈奴

因此,在漢高祖以及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對待匈奴的態度一直都是和緩的方式,同時對內以休養生息政策發展民生。經過三代皇帝的努力,到了漢武帝時期,對待匈奴的態度一下子就強硬起來了,所以就有了匈奴與漢朝多年的戰爭,可以說,與匈奴的戰爭貫穿了漢武帝的一生。

也正是因爲有了霍去病、衛青等人,匈奴才能被打散,北匈奴一直向西到了中亞,甚至歐洲地區,而南匈奴則融入了漢族人中。長達幾百上千年的匈奴終於就這麼被滅了。但是我們仔細閱讀一些秦漢歷史,就會發現那個時代的人們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會在沙漠中種植榆樹。那麼,這是何意呢?畢竟遠在邊境,在那個年代,總不能是爲了單純的美化環境吧?

其實,在征戰的過程中,戰地邊向前推進,邊種樹,是因爲有諸多的好處。第一個就是榆樹多,可以提供戰時服務。首先就是可以進行躲避,匈奴是騎兵更多,他們在草原上一旦奔跑起來,就是所向披靡的狀態,而我們中原雖然也有騎兵,但是對於匈奴而言,還是太弱了。

然而,在推進的過程中種植榆樹,那麼就有了遮蔽匈奴騎兵視線的作用。其次,榆樹的木質堅硬,在戰時可以將主幹做成抵禦匈奴騎兵的木樁,也可以削成木劍等。總之,在兵器缺乏的時候,這個能夠戰時進行緩和,畢竟總比手無寸鐵的好。

第二個原因就是榆樹可以提供生活服務。漢朝的抗擊匈奴之戰時間線拉得很長,大概有四十多年,所以士兵並不是打閃電戰,一次性就完了。很多時候,士兵都是常年駐紮在邊關。但是他們又是中原地區的漢人,需要燒火做飯。而榆樹這個時候,就是他們的戰略物資,可以當柴禾燒。

要是沒有的話,這個地區的士兵又不像今天,能夠吃壓縮餅乾,或者可以帶移動火竈等,所以勢必需要大量的樹木。可是沙漠中除了沙子,就什麼都沒有了,不可能在邊關餓着,同樣的,也不能頓頓都等內地的人送。畢竟,那個時候的交通不發達,後方的軍用糧都要送好久才能到,何況是一頓不怎麼容易保存的飯。

除了當柴禾燒,榆樹還可以當做食物。在邊關之地,物資本就缺乏,一般來說,能有肉食和米麪等供應就不錯了,而蔬菜這些在中原常見的東西,在沙漠就成了稀罕之物。再者,蔬菜這類十分新鮮的東西也不容易運輸,因此這個時候榆樹上結的嫩芽以及花朵、葉片就成了士兵吃的蔬菜。

秦漢時期朝廷爲什麼要種那麼多榆樹?爲了對付匈奴 第2張

除了吃和柴禾,榆樹還有醫療效果。榆樹的樹皮具有止血效果。無論是什麼時代的戰場,流血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軍中的藥品就成了十分緊俏的東西。一般來說,能就地取材當然是最好的,一是因爲有足夠的保證,二是及時上藥,醫療效果佳。

而這個時候,榆樹皮就成了戰時最緊俏的藥品。當有前線的人受傷回來時,軍醫可以迅速止血,進行治病救人。要知道,古代的醫術不發達,任何藥品對我們現在的社會來說是很容易得到的,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們時時刻刻都要靠此續命。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中原的漢族人當然更喜歡有樹的地方,而草原人喜歡草原。但是漢族的士兵一旦到了遊牧民族的地盤,不佔據主動戰場的優勢,自然難以抵禦敵人。但是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要學會利用戰場纔是最爲關鍵的,所以漢族士兵在沙漠腹地中種植榆樹,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結果。

由此可見,我們做事情,尤其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想辦法,一條辦法不通,就想其他的辦法。一個問題的產生,總是會有相應的辦法的,只是在於誰先想出來而已。正所謂:“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秦漢時期的士兵若是不想辦法,那麼在戰場上就難以獲得勝利,仗打得也會比較艱辛,但是他們想出了新的辦法,所以後來的匈奴才從此安靜下來,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