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唐儉與頡利可汗議和時,李靖爲什麼敢突襲東突厥?

在唐儉與頡利可汗議和時,李靖爲什麼敢突襲東突厥?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李靖爲什麼敢“背信棄義”地在和談過程中突襲東突厥可汗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貞觀四年((630年),“軍神”李靖率領三千騎兵奇襲東突厥可汗牙帳,東突厥最高統治者頡利可汗不戰而逃往鐵山(今內蒙古大青山)。在唐軍強大壓力的逼迫下,頡利可汗決定施行緩兵之計,主動向唐朝求和,唐太宗則派鴻臚卿唐儉前往議和。

沒想到就在唐儉與頡利可汗議和的時候,李靖卻率領一萬騎兵突襲東突厥可汗牙帳。頡利可汗與東突厥軍毫無防備,當即被打得全面崩潰。頡利可汗在逃跑的途中被唐軍俘虜,東突厥汗國就此滅亡。

那麼李靖爲什麼敢“背信棄義”地在和談過程中突襲東突厥可汗呢?

在唐儉與頡利可汗議和時,李靖爲什麼敢突襲東突厥?

一,對頡利可汗的不信任

東突厥的最高統治者頡利可汗爲人狡猾而無信義,曾經數次破壞與唐朝之間達成的協議。因此無論是唐太宗還是李靖都不認爲頡利可汗是真心想要議和,都識破了頡利可汗所謂的“和談”其實是緩兵之計,從一開始就不想遵守。

二,戰略軍事考慮

當時頡利可汗雖然大敗虧輸而被迫向唐朝求和,但是此時支持頡利可汗的貴族和部衆依然還有很多,只是李靖的戰法讓頡利可汗無法及時組織抵抗。如果此時李靖停止進攻給了頡利可汗喘息之機的話,那麼這次征伐東突厥的戰果就可能被斷送。

另外,“兵貴神速,攻其不備”是李靖一貫的智慧風格,當年平定蕭銑和輔公佑都是如此。當時頡利可汗因爲唐朝同意議和而疏於戒備,這對李靖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戰機。再加上當時唐軍士氣正旺,停止進攻必然會引發軍心動盪,導致不可預知的問題。

在唐儉與頡利可汗議和時,李靖爲什麼敢突襲東突厥? 第2張

三,唐太宗的暗示

滅亡東突厥之後,唐朝的御史出於各種原因上疏彈劾李靖。但有意思的是,御史彈劾李靖的罪名是“治軍無方,劫掠財物”,而不是無視皇帝,擅自對正在議和中的東突厥開戰。由此可見,唐太宗從一開始就沒有給李靖下“停戰議和”的命令。

無論是出於對頡利可汗的判斷還是自己的雄心,唐太宗都不願意接受。但是作爲敗者一方的東突厥主動請和,唐太宗又不好不接受。因此唐太宗一方面派唐儉去議和,另一方面卻不給李靖下停戰令,就是在暗示李靖可以在和談過程中突襲東突厥。

而李靖很好地領會了唐太宗的真實用意,最終完成了滅亡東突厥的大業。因此唐太宗後來不僅沒有出發李靖,最後還將李靖提拔爲尚書省右僕射,位列核心宰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