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襄陽之戰宋元 襄陽之戰祕史

襄陽之戰宋元 襄陽之戰祕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襄陽之戰是蒙古帝國統治者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

自從蒙古大軍南侵,一路奪城略地,攻勢無阻,勝利的天平悄悄的倒向了蒙古。在高達收復襄陽後,南宋朝廷對襄陽的戰略性開始重視。宋理宗調撥了大量人力物力,經過十幾年的大力經營,襄陽重新成爲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的重鎮,成爲宋長江中上游的門戶和屏壁。在這十幾年中,另外一個軍事集團開始成爲襄陽防守的主要力量,那就是呂文德集團。

呂文德(?--1270年),南宋安豐(今安徽壽縣南)人。呂文德最早是跟隨趙葵(宋蒙第一階段戰爭丟失襄陽的趙範的弟弟)手下從軍作戰的。雖然史書沒有呂文德列傳,但是從其他人的列傳中可以看出呂文德幾乎經歷整個宋蒙之戰的。呂文德在與蒙古軍作戰中,往返與四川與湖北各地,在幾十年的戰鬥中,不僅積累經驗,也培養了一批家族武裝。當然,呂文德能夠成爲在京胡地區重要的軍事集團十幾年不倒,除了他的軍事實力以及軍功外,他與賈似道的勾結也是有着重要原因的。呂文德上獻媚於賈似道,下打擊異己。正因爲這樣導致了不少將領爲了自保,紛紛投降忽必烈。特別孟珙的愛將劉整由於看到其他將領受到打擊殺害就向忽必烈投降。他所率領的水師更是精悍,於是蒙古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水師。而後,爲表忠心,劉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陽,再攻臨安的亡宋戰略,被忽必烈採納。於是蒙古在宋降將劉整的建議和策劃下,將期待突破宋的防禦線的目光重新聚焦回到了蜀中和兩淮之間的襄陽。

襄陽之戰宋元 襄陽之戰祕史

公元1267年,京湖安撫制置使呂文德犯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嚴重失誤,他竟然允許蒙古軍在樊城外置榷場。於是蒙軍很快的就進築起了堡壘,一下子就斷絕了襄陽的糧道。等到呂文德明白過來,知道自己誤事了,又氣又急,一病不起。

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術爲主將、劉整爲副將率領蒙古軍隊和降蒙的南宋水師攻打襄陽,最後一次襄陽戰役拉開序幕。在得知襄陽被圍後,宋王朝急忙下令四川和兩淮的援軍增援襄陽。

同時京湖安撫制置副使、襄陽知府呂文煥,也幾次主動出擊,力圖打破蒙軍的包圍,但是都沒有成功。1269年3月,兩淮都統張世傑,率馬步舟師最先趕到襄陽,與蒙軍在襄陽東南的漢江上進行了一場大戰。經過激戰,張世傑不敵蒙軍,被迫退回。隨後趕到的四川安撫制置使夏貴,則利用春季漢水暴漲,以戰船將糧衣等物資送入襄陽城內。同年6月,荊鄂都統唐永堅,自襄陽城殺出,結果兵敗被俘投降。同年7月,夏貴率5萬軍隊、3千艘戰船,再度增援襄陽。此次卻遭沿江堡壘蒙軍的猛烈阻擊,增援未果。同年12月,呂文德病故。京湖戰場宋軍失去了臨邊40年,最具威望的軍事指揮官,給襄陽保衛戰帶來了重大的消極影響。

儘管蒙古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奪取襄陽,各地的軍隊也是源源不斷地開往襄陽,在短短一年之內圍困襄陽的蒙軍就增至了10萬。但是,呂文德所建立的軍事集團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視的。他們在襄陽地區經營十多年,他們憑藉襄陽夾漢水,地險城固的有利地形,特別是守備措施充分,物資儲備豐富,使得蒙軍雖然急切,但也在短時間內根本拿不下襄陽。

守衛襄陽的守將是呂文煥(呂文德的弟弟),守衛樊城的是範天順(范文虎之子)。

當時蒙軍在襄、樊周圍的要害處都設置城寨,漢水上又佈滿蒙軍的戰船和鐵索,襄陽、樊城與外界的所有聯繫被統統切斷。呂文煥和範天順利用城中的餘糧,率領軍民拼命死守,襄、樊兩城問有一條小橋,可以以此互相調動兵力,呂文煥和範天順利用這些有限的有利條件居然撐了整整五年。其間,呂文煥還曾主動出擊進攻蒙軍,並曾經把劉整約到襄陽城下決鬥。劉整來後,呂文煥卻用弓箭射他。劉整遭到戲弄,還受了箭傷,想起以前與呂文煥哥哥呂文德的過節,他對呂文煥恨得牙根都癢癢,更加用心指揮軍隊,攻打襄樊,只等城破之日,手刃呂文煥。

到了1272年,蒙古軍隊開始對樊城發動總攻,蒙元將領阿術、劉整、阿里海牙率軍攻破城廓,增築重圍,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宋軍只好退至內城堅守。消息傳到臨安,南宋奸臣賈似道惶恐非常。此時,襄樊被蒙軍圍困已有三年,可在賈似道的把持下,宋度宗只知酒色,不問朝政,對前線戰況一無所知。宋度宗臨幸的一個宮女告訴他,襄樊已被圍困三年,宋度宗大驚失色。但那宮女隨即就被賈似道處決。

但賈似道也知道襄樊若失,南宋必亡。他命令李庭芝救援。李庭芝招募民兵3000餘人,令手下張順、張貴兩位得力偏將率領,帶着大批給養物資殺向襄樊,力求突人重圍,將補給交給城內守將。

張順、張貴是兄弟倆,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作戰勇敢,一個綽號“矮張”,另一個綽號“竹園張”。這次救援襄樊,張順兄弟知道凶多吉少,臨行前,張順告訴部下,如有不願意死的人趕緊滾蛋,哪知3000民兵士氣高漲,雖知道必死,仍無一個肯走。

1272年5月,張順兄弟把戰船連成方陣,每隻船都安裝火槍、火炮,準備強弓勁弩,突入蒙古軍隊重圍。蒙古軍隊沒料到宋軍居然還有勇氣敢救援襄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場血腥慘烈的激戰後,蒙軍被殺被溺者不計其數,張貴終於率軍殺人襄陽城中。襄陽城中軍民因此士氣大振。但亂軍中,張順卻不見了蹤跡。幾天後,張順的屍體浮出將面,披甲執弓,怒目圓睜,渾身被箭射成了刺蝟

張貴人援所帶來的給養和士兵畢竟有限,因此張貴與城外的宋將范文虎商定,南北夾攻蒙軍,打通襄陽外圍交通線。按計劃,范文虎率精兵5000接應,張貴率軍突圍後,在龍尾洲和他會師。

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兵3000順漢水而下,檢點士兵,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被鞭笞的親兵,張貴大驚,對士兵們說:“我們的計劃大概已經泄露,只有迅速出擊,敵人或許還來不及得到消息。”他們果斷地改變計劃,乘夜放炮開船,殺出重圍。元軍中阿術、劉整得知張貴突圍,派數萬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張貴邊戰邊行,接近龍尾洲,在燈火中遠遠望見龍尾洲方向戰艦如雲,旌旗招展,以爲是范文虎接應部隊,舉火曉示,對方船隻見燈火便迎面駛來。等到近前,才發現來船全是蒙軍,原來他們先佔領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宋蒙兩軍在龍尾洲展開一場遭遇戰,宋軍因極其疲憊,戰鬥中傷亡過大,張貴力不能支,被元軍俘獲,不屈被害。

蒙軍派四名南宋降卒擡着張貴屍體曉示襄陽城中,逼迫呂文煥投降,呂文煥殺掉降卒,把張貴與張順合葬在一起。

至此,南宋救援襄樊的所有努力全部失敗,襄樊的失陷只是時間問題了。

1273年,蒙軍對樊城展開最後攻勢。忽必烈甚至調來從西域俘虜的炮匠來到前線,造炮轟城。經過激戰,蒙軍燒燬了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江上浮橋,樊城徹底孤立。劉整率戰艦抵達樊城城下,用炮轟開西南角,蒙軍隨即擁入城內。在樊城堅守五年的宋朝將領知道最後的時刻已經到來,守將範天順仰天長嘆:“生爲宋臣,死當爲宋鬼。”在自己堅守的陣地上吊自殺。其餘樊城重要將領中,偏將王福自焚;牛福直到城破仍不肯放棄,率着殘兵與蜂擁而入的蒙軍進行慘烈的巷戰,直殺到身邊所有人都倒下,而自己也無力再戰,才投火自殺。

宋將的拼死反抗激怒了蒙軍,爲了震懾襄陽,蒙軍在樊城陷落後將樊城內的軍民全部屠殺乾淨。樊城陷落後,襄陽更加陷入絕境。呂文煥多次派人向南宋朝廷告急,終無援兵。呂文煥只得令襄陽城中軍民把房屋拆了當柴火燒,1273年2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陽,炮轟襄陽城樓,城中軍民人心動搖,將領紛紛出城投降。蒙軍在攻城的同時,又對呂文煥勸降。呂文煥覺得自己對南宋朝廷已盡到責任,如今再進行抵抗已無意義,再抵抗只能使襄陽城中百姓遭到如同樊城一樣的屠殺,最後只得投降。

客觀地說,呂文煥在襄陽守衛戰中與蒙軍前後廝殺五年,的確可稱英雄。可惜晚節不保,尤其投降蒙古後又成爲蒙古滅南宋的先鋒,縱有千般理由,終不免遺臭萬年。另一大漢奸劉整因與呂文煥有仇,襄樊戰役結束後被調離滅南宋的主要戰場,最後抑鬱而死。

襄樊之戰是決定南宋命運的關鍵一戰,呂氏軍事集團的部隊,雖然他們浴血奮戰的功績不容抹煞,但由於指揮失誤迭出,以及南宋王朝的腐敗自毀長城,最終導致了這一關鍵戰役的失敗。

襄樊之戰之後,南宋沒有幾年便迅速的敗亡了,到1279年陸秀夫揹着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跳海,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