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大淩河之戰:明清兩個朝庭實力轉變的關鍵一戰

大淩河之戰:明清兩個朝庭實力轉變的關鍵一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淩河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一次重要戰役,它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崛起。大淩河之戰背景是在明末清初之時,由於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曾在北宋時期建立金國。歷史上爲了區分明確,將清朝的前身命名爲後金。大淩河之戰是苟延殘喘的明王朝與正在崛起的後金政權之間的交鋒。

大淩河之戰是在兩個政權內憂外患的局面下展開的,所以大淩河之戰背景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反面是明王朝的腐朽統治,崇禎皇帝勵精圖治仍是無力迴天。另一方面是建立不久後金政權,正在日益壯大,內部勢力急需鞏固。首先明朝經歷了幾百年的昏聵統治,朝中宦官專權,打了敗仗的祖大壽被孫承宗招納回來後片刻不敢離開軍隊,以防被押進東廠。所以這就預示了祖大壽在此次戰役中會畏手畏腳,不敢全力出擊與金軍死拼。其次,後金政權中各位皇子爭權,最後由於皇太極在千里奔襲上取得巨大勝利,因此在大淩河之戰中皇太極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

大淩河之戰:明清兩個朝庭實力轉變的關鍵一戰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嫺熟。萬曆四十年(1612年),從父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克六城。[11] 在逐步完成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皇太極幫助他父親努爾哈赤建立了新的後金國家。努爾哈赤一度想立長子褚英爲儲,但是褚英揹着努爾哈赤做了很多違反其願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極等也跟他一起行動。皇太極等向努爾哈赤揭發了褚英的陰謀,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將褚英幽禁,兩年後又毅然處死了他。[12] 從此皇太極進一步得到了信賴。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整合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加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式完成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皇太極被任命爲管正白旗的貝勒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來看,最後戰爭的結果與大淩河之戰背景有着直接的關係。明朝因腐朽而衰亡,最後戰爭失敗已是必然。清軍此時積極對外擴張,再加上皇太極傑出的軍事天賦和人心把控,招降祖大壽更是必然。

大淩河之戰背景是兩個王朝的戰爭,同時也是兩個民族的戰爭。這次戰爭的失利加速了清軍對中原地區的佔領。

大淩河之戰過程非常具有心理戰的代表性,皇太極對人心的把控堪稱恐怖,這也是他最後成爲清朝皇帝重要原因,大淩河之戰過程中皇太極使用的方式僅是冰山一角,但依舊使祖大壽甘心受降。

大淩河之戰:明清兩個朝庭實力轉變的關鍵一戰 第2張

大淩河之戰過程主要分爲以下四個階段,首先是圍城階段:皇太極一改原來的強攻戰略,將城池圍住,使得城內糧草斷盡,只能等待援軍。其次是打援階段,前後共價三次援軍來救,但都被清軍輕易打退,最誇張的是,清軍僅用二百士兵將六千明軍追殺的狼狽逃竄。皇太極更是利用了一次虛假增援險些圍殲祖大壽軍隊。繼而是議和階段,由於援軍兵力虛弱不是清軍對手,只能在城中堅持,面對皇太極的議和,思量過後依舊堅持。最後攻堅階段,四萬明軍救援,但是祖大壽按兵不動,以爲這是皇太極的又一次奸計,但最後結果證明,自己再次上當。對自己和明王朝徹底失望的祖大壽只能帶領手下將領甘心受降。

大淩河之戰過程在現如今的影視作品中已有改動,雖然祖大壽是明末三傑之一的將領,但與最後叱吒中國的皇太極相比依舊是小巫見大巫。皇太極對祖大壽的軍事才能是非常肯定的,這也是皇太極一直耐心勸降的原因,同時這也皇太極爲了展示自己的招賢納士,與腐朽黑暗的明王朝做出鮮明對比。可以說大淩河之戰是明朝將領甘願受降的開端。

另一方面,明朝祖大壽畏手畏腳,不敢主動出擊作戰,毫無作戰策略和方針也是其相差實力懸殊,最終失敗的原因。第三,作戰過程,大淩河交戰過程主要分爲圍城階段、打援階段、議和階段和攻堅階段四個階段,這四個作戰階段,皇太極一直佔據主攻方,祖太壽一直採取堅守和按兵不動的策略,最終皇太極優勢凸顯,祖太壽爲首的明軍節節退敗,以投降作爲結果爲此次大淩河之戰畫上了句號。大淩河之戰的結果以皇太極爲首的清軍獲勝,祖太壽爲首的明軍戰敗。

大淩河之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皇太極用兵之道的改善,以及後金政權逐漸壯大兩方面。第一方面,大淩河之戰對黃太極的影響:首先,在此次戰爭之後,皇太極吸取作戰教訓,全然放棄過去攻堅戰的兵法,開始採取圍攻戰術,圍城打點,在日後錦州戰役中,頗收戰績,這是皇太極戰術攻略上的重要改變。其次,此次戰役後,皇太極一改以前屠城策略,開始實行勸降戰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屠城帶來的危害,穩定了人心。

第二方面,大淩河之戰對後金政權有重要影響,首先,大淩河之戰皇太極招降過程中,明朝將士將領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忠貞精神給予後金政權者極大震撼,對後金政權未來的嚴格的軍紀建立和接受漢族人先進的文化思想所發生的革命起到了重要影響作用。其次,在大淩河之戰中,後金戰隊使用了自己的獨特武器-紅衣戰袍,爲日後後金政權建立自己軍火庫奠定了重要基礎。最後,皇太極對在大淩河之戰中招降的精兵精將加以重用,讓他們進入統治階級,這一做法,改變了後金政權的政治結構,也讓漢文化在後金政權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傳播。

明金雙方殺得驚天動地,但祖大壽在城中按兵不動,絲毫沒有反映,有的史書說,祖大壽是叫皇太極的假增援嚇怕了,已經分不出是真是假,害怕再次上當。城中已斷糧近兩個月,所有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經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吃了。張春又敗了,大淩河徹底陷入了絕境。

大淩河之戰:明清兩個朝庭實力轉變的關鍵一戰 第3張

大淩河城中的軍民們又在地獄中掙扎了十天,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初七,皇太極再次致書祖大壽,又派降將姜新赴城中面談。祖大壽派出一位叫韓棟的將領到金營中談判。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最後下了決心,他邀後金將領石廷柱進城商議降金事宜。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晚祖可法、祖澤潤、劉天祿、張存仁等四人隨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營,皇太極親自迎接,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極急忙上前一步攙扶,以女真人最高貴的禮節抱腰禮相見。然後設盛宴款待,四人被請至座中。

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大開城門,率衆將來到金營。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及衆貝勒衆大臣,一齊隆重迎接祖大壽一行。後雙方登壇發誓祭天,盟誓祭天畢,皇太極攜祖大壽手進入大帳,爲祖大壽設宴慶賀。

至1631年(崇禎四年)農曆十一月初九日,大淩河之戰徹底結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