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哪一仗日軍哀嘆:我“鋼軍”遇到比俄軍更強之對手

哪一仗日軍哀嘆:我“鋼軍”遇到比俄軍更強之對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39年12月爆發於廣西賓陽縣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是中國國民政府發動反攻的決策與日本發動“一號作戰”計劃硬碰硬的結果。

1939年夏開始,日軍在中國南海地區調動頻繁,集結兵力,準備開闢華南戰場,截斷我西南國際交通線。

1939年11月24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攻佔南寧,隨後北犯桂南戰略要地崑崙關。12月4日,日軍佔領崑崙關。

在桂南抗戰形勢萬分危急的情況下,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亟令發動反擊。

當時關北中國軍隊由白崇禧的桂林行營指揮,統率總兵力約6萬人,連同輔助部隊共30萬之衆。其中由杜聿明任軍長的第5軍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武裝部隊,爲此次作戰主力。固守崑崙關及關南的日軍是第21軍之一部,轄第5師團,兵員總數約10萬人,實際參加戰鬥總兵力只有4.5萬人。

哪一仗日軍哀嘆:我“鋼軍”遇到比俄軍更強之對手

1939年12月18日,第5軍對崑崙關日軍發起攻擊。正面主攻部隊鄭洞國榮譽第1師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夜襲,相繼佔領老毛嶺、萬福村、441等高地,最後攻佔崑崙關。19日午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撲,崑崙關又被奪去。此後,雙方反覆爭奪陣地,傷亡甚衆。

杜聿明運用靈活戰術,機動作戰,隨時調整作戰部署,移兵於崑崙關以南之羅興堡、同興堡、界首堡及653高地,對日本形成四面包圍之勢,並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

自12月23日起,日本雖增援兩個大隊兵力,敵旅團長中村正雄親自到九塘督戰,也不能挽回敗局,反而被榮1師第3團當場擊斃。在戴安瀾200師攻克同興堡、榮1師繼克羅塘堡後,桂軍韋德團又攻克653高地,200師鄭庭笈團和劉少峯團奮戰一晝夜,奪取界首陣地,使崑崙關日軍屏藩盡失。

12月28日至30日,邱清泉新22師鄧軍林團,三度突入關口,佔領全關和敵軍最後一個保壘。31日,崑崙關戰場所有零星抗拒之敵全部肅清。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

據日軍戰後公佈的數據,此役日軍第5師團第12旅團長中村正雄,第42聯隊和21聯隊的聯隊長,第1、2、3大隊的長官均被我擊斃,該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 餘人,被俘100餘人。

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是因爲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日軍第5師團長今村均中將也在戰後向統帥部的報告中稱中國軍隊“值得我軍敬意”。

但中國軍隊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此役僅榮譽第1師就傷亡軍官131名、士兵3272名。中國軍隊傷亡總數達1.4萬餘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