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帝國主義亦稱“壟斷資本主義”或“現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帝國主義最後形成。列寧認爲,帝國主義階段的經濟具有下述特徵: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高度發展,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爲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業已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指出當時的帝國主義有如下的經濟特徵:

(1)在生產和資本集中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壟斷統治,是它的基本特徵;

(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融合爲一,形成金融資本,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金融寡頭;

(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意義;

(4)世界的國際同盟業已形成;

(5)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帝國主義的壟斷滲透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結合當時的經濟、政治條件,表現出帝國主義一定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基本經濟特徵。隨着壟斷本身的發展和客觀條件的變化,作爲現象形態的基本經濟特徵也必然有所發展和變化。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對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概括爲: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成爲歷史。主要產業部門大都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

第二,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融合爲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銀行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這表現爲:

①生產集中和壟斷。在20世紀初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集中已達到很高的程度,生產部門中的壟斷組織已經廣泛存在。這個時期,按照大公司聯合的範圍和程度,壟斷組織可分成多種形式。最簡單的是短期價格協定,進一步是普遍發展的、主要是在生產部門內瓜分市場、規定產量和價格等的卡特爾,聯合採購原材料和銷售產品的辛迪加,高一級的形式則有統一掌管參加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活動、以獨立的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托拉斯,還有以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爲核心的不同部門企業結成聯合集團的康采恩。這些壟斷組織已成爲經濟生活的主體。但是,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自由競爭,而是凌駕於這種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因而產生出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衝突。這就是說,壟斷雖佔統治地位,但並不存在絕對的壟斷,不僅自由競爭仍然存在,而且產生了新形式的競爭,即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局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壟斷組織內部的競爭。在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中,競爭的手段不只是依靠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以降低成本,而主要是憑藉各自實力,在掌握本部門的統治權、壟斷原料來源和銷售市場、壟斷交通工具和熟練勞動力、壟斷科學技術成果等方面進行鬥爭。在壟斷組織同局外企業進行的競爭中,壟斷組織是以剝奪對方所需原料、勞動力、運輸工具、銷售市場、信貸以及傾銷等手段,迫使對方處於屈從的地位。在壟斷組織內部,則存在着同一卡特爾或辛迪加的成員間爲爭奪有利市場,佔有更多產銷額,爭取有利的定價而進行的競爭,參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巨頭則爲爭奪領導權和利潤份額而展開激烈鬥爭。這說明,由於壟斷組織實力強大,在壟斷條件下產生的競爭要比自由競爭階段規模較小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劇烈得多,這必然使得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更趨複雜和尖銳。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 第2張

②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工業中生產的集中和壟斷形成工業壟斷資本的高度集中也在20世紀初期迅速發展,形成銀行業的壟斷,產生了銀行壟斷資本。這時銀行的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普通的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幾乎支配着所有資本家和小業主的全部貨幣資本以及國內外大部分生產資料和原料的來源。工業和銀行業的壟斷資本互相滲透,彼此溶合或混合生長,形成了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即體現帝國主義時代壟斷統治的金融資本。這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都形成了少數控制着銀行又控制着工業的最大資本家和資本家集團,即金融寡頭的統治。他們在經濟領域內主要是通過參與制,即通過購買“股票控制額”成爲母公司,對子公司、孫公司層層建立統治。用參與制的辦法,金融寡頭就可以支配比自己的資本大十倍、百倍的他人資本,從而控制整個國民經濟。他們還進一步通過同政府進行“個人聯合”來控制整個國家機器,使資產階級政府成爲他們統治的工具。

③資本輸出。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在形成一國範圍壟斷統治的同時,還實行對外擴張,造成了少數帝國主義國家金融資本在世界範圍內的剝削和統治,使帝國主義成爲金融資本統治下的世界體系。資本輸出主要是對經濟不發達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資本輸出,成爲經濟擴張的重要手段。自由競爭佔統治時的特徵是商品輸出,而壟斷佔統治時的特徵已是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是在20世紀初迅速發展起來的。在1870年前後,英、法、德、美、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投資只有50億美元,1914年已增加到440億~480億美元。資本輸出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商品輸出,對外投資取得的收入大大超過對外貿易取得的收入。因此,進入壟斷階段,資本輸出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帝國主義條件下,壟斷資本憑藉壟斷地位已積聚鉅額壟斷利潤,少數最富的國家通過國內外剝削已擁有巨大的貨幣資本。貨幣資本大量積聚,但在壟斷佔統治地位的部門裏,獲得高額利潤的那些投資場所幾乎都已被佔領。爲了追逐高額壟斷利潤,過剩資本就會轉向國外,藉以壟斷原料來源並帶動商品輸出。殖民地和附屬國經濟落後,不但工資、地價、原料價格較低,資本有機構成也低,因而利潤率高。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把這些落後地區捲入了世界市場範圍,使這些地區的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基礎設施也已開始建設,初步具備了投資條件。因此,在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初期,資本輸出就發展很快,它成了帝國主義國家壓迫和奴役世界上大多數落後國家和地區的堅實基礎。金融資本的勢力從國內擴展到國外,使帝國主義成爲金融資本統治下的世界體系。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最後階段 第3張

④國際壟斷同盟。金融資本的統治和資本輸出的發展,必然引起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形成國際壟斷同盟。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首先控制國內的生產和流通,隨着資本輸出的猛增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它們又進而在國外激烈爭奪有利的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這種鬥爭有時也會給一些壟斷組織帶來巨大損失。爲了避免兩敗俱傷,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會改變鬥爭形式,取得暫時妥協,組成同盟,共同進行剝削。到20世紀初,國際壟斷同盟已有很大發展,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國際卡特爾。在1914年,締結正式協定的國際卡特爾已有116個,其中著名的有國際電氣卡特爾,國際鋁卡特爾和國際鋼軌卡特爾。

⑤瓜分殖民地。奪取殖民地的高潮。因爲,殖民地作爲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意義更爲重要,同時,它又是帝國主義國家資本輸出的有利場所。從1876年到1914年,列強掠取了將近2500萬平方公里領土,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2/3已淪爲殖民地,總人口的56%已淪於殖民壓迫之下。隨後就不可避免地展開了重新分割世界領土的鬥爭,其中幾個大國的鬥爭更爲激烈,終於導致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

①這五個特徵是互相聯繫的,共同反映了帝國主義的壟斷實質;

②從本質上看,前兩個特徵所表明的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統治的確立,後三個特徵所表明的資本輸出、國際壟斷同盟和瓜分殖民地,事實上都是20世紀初期國內和國際範圍內資本關係社會化的反映;

③這五個特徵反映了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狀況、資本國際化的水平、世界上大國爭霸的格局和舊殖民體系的現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