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歷代王朝都難跳出外戚或宦官擅權這一怪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歷代王朝都難跳出外戚或宦官擅權這一怪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意大利著名政論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在《君主論》中指出,君主應懂得權謀,既要有獅子般勇敢,又要有狐狸般狡猾,不能被諂媚者矇蔽或左右。說着容易做起難,不然,爲何歷代皇帝都難以跳出外戚或宦官專權這一怪圈呢?

漢元帝去世之後,太子劉驁即位,是爲漢成帝。成帝時代,石顯被逐出朝廷,宦官勢力急劇弱化。但漢成帝荒淫奢侈,個人品德遠不及元帝,而優柔寡斷卻過之而無不及。有史家說:“漢治陵夷,始於元帝,而其大壞則自成帝。”究其原因,就是成帝過於倚重外戚,權柄被外戚掌控。太后王政君的八位兄弟(除王曼早逝外)無不位高權重,其中五人居然同日被封侯;王氏子弟分別爲卿、大夫、侍中、諸曹,佔據要職,遍佈朝廷。外戚得勢,專橫跋扈,驕奢淫逸,政治日益腐敗。西漢政權最終難以爲繼,以致外戚王莽取而代之。

後來,經過重新洗牌,政權又落入劉氏皇裔手中,東漢王朝得以建立。不過,東漢免不了重複西漢的故事,幾位有爲君主開創“中興”局面之後,繼任君主又開始重用外戚與宦官,到了桓、靈兩帝時期,宦官與外戚兩股勢力已將國家折騰得千瘡百孔,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從而進入戰亂頻仍的三國時代。

爲什麼歷代王朝都難跳出外戚或宦官擅權這一怪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直觀上看,西漢的衰敗始於漢元帝,因爲他在位時宦官專權。若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病竈其實源於漢武帝,或者說是漢武帝埋下宦官專權的禍根。漢武帝后期,爲了強化皇權專制,同時,兼顧個人享樂,特地建立中書尚書制度,任用宦官擔任中書令,朝位在丞相之上。從而降低了丞相的地位,削弱了丞相的職權,進而形成“內廷”與“外朝”,重大事項由“內廷”決策,外朝只是奉旨行事。這樣的制度安排顯然不合理,但漢武帝是頗有雄才大略的強人,可以收放自如,宦官職權再大,只能牽制丞相,而不能動搖他的權威,如同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後來漢昭帝即位,有強勢的霍光執政,也不會出問題;漢宣帝聰慧睿智,剛柔相濟,也能掌握大局。然而,漢元帝優柔寡斷,過於寬厚,重用宦官的問題就不免暴露出來。

石顯之所以“議論常持故事”,就是秉承武帝時故事或先例,爲自己擅權尋找法理依據。同理,漢武帝重用外戚不出問題,宣帝重用外戚也不出問題,而成帝重用外戚就出問題,關鍵在於漢成帝只是漢元帝式的常人,而不是武帝式的強人,宣帝式的英主。

綜觀歷史,也不能過於責怪漢武帝做出那樣的制度安排。畢竟被宦官禍害的王朝不只是西漢、東漢。

爲什麼歷代王朝都難跳出外戚或宦官擅權這一怪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除了宋朝,漢人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葬送於宦官手裏。秦朝急劇滅亡,宦官趙高無疑是罪魁禍首。大唐分崩離析,病根在於宦官與藩鎮兩股勢力。明朝走向衰敗,也與宦官專權分不開。

有意思的是,太祖朱元璋明確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禁令,告誡子孫必須遵循。而有明一代,宦官干政最爲猖獗,爲害最爲劇烈。

所以,從更深層次反思,宦官干政問題,並不在於宦官本身,而應從根本制度(帝制)找原因。畢竟宦官是依附皇帝而存在的,是倚仗皇帝而發揮作用的。對於古代皇帝而言,穩固自身皇位是其核心利益,爲此會有諸多顧忌。重用皇族宗室,擔憂他們覬覦皇位;重用士大夫,害怕出現權臣;而宦官是自己身邊人,他們沒有家室,似乎值得信任。殊不知,宦官這種受過宮刑的特殊羣體,人格與心理已然變態,重用他們勢必帶來更大危害。遺憾的是,這樣的故事在帝制時代不斷髮生,明知前朝因此衰亡,後世君主卻仍舊效仿,重蹈覆轍。

爲什麼歷代王朝都難跳出外戚或宦官擅權這一怪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回頭再看漢元帝,既然在他前後都出現過宦官爲害問題,那麼就不完全是他個人原因。如若國家興亡僅維繫於某一個人,說明這個制度安排有問題。好的制度安排,即便是常人,也能進行有效治理。而古代帝制,似乎只有明君或強人才能“治”,否則就會“亂”,這充分證明帝制本身有問題,畢竟明君或強人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是常人。所以,要使國家處於長治久安狀態,關鍵在於根本制度的安排。只有構建科學合理的治理體系,並確保該體系有效運行,才能走出興衰交替、治亂循環的怪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