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義和團運動,又稱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或貶稱爲“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爲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模羣衆暴力運動。

義和團(實際是義和拳,後面會有介紹)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祕密會社。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祕密聚衆,稱爲“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衆“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份祕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爲口號,遭到鎮壓。隨着中國近代史形勢的發展,以帝國主義侵略爲先導的西方勢力的衝突代替華夷之辯、滿漢之爭,成爲主要歷史矛盾,義和拳開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爲“虎神營”,口號也改爲“扶清滅洋” (1898年由趙三多首次提出)。

但是,這並沒得到清廷的寬許,決心把山東義和拳鎮壓下去。1899年12月6日,派工部右侍郎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統兵前往鎮壓。12月25日,袁世凱統率裝備精良的七千名武衛右軍到達濟南。他見山東“民情強悍”,義和拳民“所在多有”,便“分佈隊伍逐處彈壓”。至1900年夏初,“各處拳廠,均已撤閉”,有的“潛匿僻壤,私相演授”。王立言等首領相繼犧牲,倖存的拳民在閻書勤等領導下,或轉爲祕密活動,或進入直隸繼續堅持鬥爭。

就在此時,基於高層鬥爭需要,義和拳運動卻得到部分清政府高層的默許,尤其是得到慈禧太后的嘉許,1900年6月13日,業已被鎮壓的義和拳運動正式走上臺面,揭開轟轟烈烈的序幕,迅速發展壯大,勢如燎原烈火,很快掀起了一場席捲中國北部,震撼全世界的運動。

直到今天,我們的評論義和團運動依然停留在對和錯的簡單兩分判斷。按教科書說,義和團雖“具有籠統排外色彩和愚昧與殘暴”,但是卻“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野心,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羣衆的覺醒。”

應該說,這是不夠客觀的。實際上,這個事情是最難判斷的,義和團運動包含了現代性所有複雜的問題。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應該說,義和團的興起,與戊戌變法的失敗緊密相連。戊戌變法以後產生的一個後果就是義和團的反洋教運動,就是說利用人民運動來全面排外,利用人民運動反西方。但今天史學界講義和團運動經常沒有把戊戌變法失敗結合起來看,今天我們來看爲什麼1900年會出現全面的反洋教運動?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迷,怎麼來定義義和團運動?

有些歷史學家把義和團運動看作是農民起義,認爲當時天災呀,農民土地兼併啊等等,但是有一點不合情理啊,1850年代,正好50年前中國正好爆發過大規模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太平天國、捻軍、白蓮教,以及整個西北的回亂。大動亂對腐敗現象有消滅作用,對土地兼併有解決作用。一般大的農民起義不會頻頻爆發,一般有個積累期,新的社會危機還沒積累到那個程度。大動亂剛搞過50年啊,怎麼又會有農民起義呢?

更離譜的是,從來農民起義是反政府的,而義和團是不反政府的,它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我們知道,在清朝,義和拳跟義和團不是一回事,什麼叫義和拳?清朝的團是團練,我們知道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鎮壓農民起義,靠的是團練,靠的不是清朝正規的八旗軍、綠營兵。團練就是地方紳士自行組織起來的武裝,辦團練一直是清朝用來對付地方動亂,對付外來侵略的一個基本的手段。從義和拳變成義和團實際上證明這裏面有強大的官方色彩。它實際上是一次宮廷跟農民結合、有廣大羣衆參與的、全面動員羣衆的、自上而下的反洋教運動,我們可以從義和團興起和進北京的歷程就可以看出來。

先回憶一下:戊戌變法失敗了。原來光緒皇帝是要進行改革的,結果慈禧太后不讓搞政治改革。搞改革被扣上“洋鬼子徒弟”帽子——當時光緒皇帝被扣上的帽子是“洋鬼子徒弟”!李鴻章被派到做兩廣總督,張之洞靠寫勸學篇免於一難。總之,所有改革派靠邊站,整個保守派掌權,但是,有個問題啊,當時整個西方衝擊還在那,中國怎麼抗拒西方?這時你可以看清朝檔案,慈禧太后一道一道下旨組織團練,說民心可用。用人民戰爭來反抗西方。

義和拳起源於基督教的教民跟老百姓的衝突。信基督教的教民跟當地老百姓衝突,從1850年以來,一直就有。高潮就是1900年,爲什麼有這個高潮?費正清總結,教民跟老百姓衝突有個模式,就是看地方紳士在跟基督教教民跟老百姓之間扮演什麼角色。一開始,基督教傳播的時候,中國當地老百姓之間謠傳:基督教拐小孩,用小孩的眼睛來做藥,這種傳說是很多的,所以老百姓排外排教的情緒是很強的。一般來說,在這個時候,地方紳士、知識分子、地方官都是在中間起調解作用,遏制反洋教的,所以整個官僚機構和地方紳士在裏面起着核心作用。

1900年之所以成爲反洋教的高潮,關鍵是角色改變了,原來官僚機構跟地方紳士是遏制拳民的,是遏制民衆反對基督教的,現在由遏制變爲支持。這是關鍵,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

官方爲什麼支持呢?原因很簡單,原來是進行改革,辦洋務,建立海軍啊,師夷長技以制夷,用辦洋務來對抗西方衝擊。但是現在不讓變了啊,祖宗之法不可變,變法是離經叛道。但是西方衝擊在這裏啊,那就通過辦團練來對抗西方,民心可用啊。當時頑固的大臣就跟慈禧太后說:民心可用,這些老百姓的團民是扶清滅洋,保大清的。用現代的話講是愛國的。於是,這樣一個全面的反洋教運動就開始了。

1900年,二十萬義和團團民進北京。義和團是山東搞起來的,搞得非常厲害:殺傳教士,傳教士抓起來,一排排砍頭,而且在前門大街見到有“洋”字的,跟西方沾點邊的店鋪就燒掉,有的學生找到一張這樣的白紙,馬上就殺頭,家裏找到一盒火柴,洋火,那是崇洋媚外,全家殺掉。就是整個全民排外,而且還攻打領事館,整個義和團進北京後,大阿哥、慈禧太后覺得民心可用,決定向西方宣戰。中國保守的大臣理性喪失。

當時,光緒皇帝特別反對,但已無權。光緒皇帝說:我們跟日本一個國家都打不過,跟整個西方開戰,怎麼可能嘛?絕對打不過,不如遷都、議和。所謂灑了狗血,刀槍不入;所謂一根紅頭繩就把教堂拉倒,練過紅燈照的少女可以飛到天空中,用法術燒西方的教堂,搗毀西方國家的老巢。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根本不可信的。這是一幫亂民啊!

慈禧太后卻說:法術不可信,但民“心”呢?民心不可用嗎?民心沒有了,國家就完了。

歷史學家唐德剛寫了一本書叫《晚清七十年》,裏面說慈禧太后發了昏了,跟所有國家開戰,而且開戰的辦法是派官兵去打領事館。打領事館怎麼叫開戰呀?完全是喪失了理智。

據唐德剛考察,慈禧太后爲什麼慌慌張張地要跟西方開戰,關鍵是收到了一個假情報:西方各國要慈禧太后退位,光緒皇帝親政,所有的國家財政和糧草由外國人掌握。這個情報傳到慈禧太后那裏,慈禧太后決定向西方開戰。這個情報其實根本不存在。

唐德剛說爲什麼會有這個錯誤?關鍵在於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所有懂西方的大臣都靠邊站了,下放的下放,奪權的奪權,要不就處死了,譚嗣同等在菜市口被殺,康有爲被通緝。假定李鴻章還在朝內,很簡單啊,叫李吉莫泰跑到英國大使館去問問就行了,有沒有這回事。

所有跟西方有關係的官員都斷掉了,一幫極其頑固保守的王公大臣在那做決策,一個假情報,那還了得。

當時,一跟西方宣戰,張之洞在湖北,李鴻章轉到兩廣當總督去了,江南一帶懂西方國際形勢的大臣一看,這還了得,跟西方宣戰,這根本是不可能,中國要亡的!拒不接受皇帝要他們進北京勤“皇”的命令,搞了一招叫什麼呢?“東南互保”。當時李鴻章他們很狡猾的,第一,皇帝的聖旨我不違背,但我也不執行。因爲抗君命,那也不行,搞個東南互保。當時勤皇的詔書一道道下來,就是不進京,包括袁世凱在山東,就是不進京。軍隊不動。讓這幫保守的大臣,如剛毅他們,你們搞好了。開明的大臣,全部東南自保。

結果後果很明顯了,就是所謂八國聯軍再次侵犯。這個叫庚子事變。大概組織了近十萬軍隊,先打下了天津,順着運河分左右兩路推進。

爲什麼順着運河推進呢?因爲當時鐵路啊,電報啊全部斷掉。整個義和團起來用人民戰爭反西方,全國性的,割斷電報,撬掉鐵路。八國聯軍佔領了塘沽以後,沿運河往北京殺。

慈禧太后怎麼辦?倉皇西逃,電影裏面都有。清朝軍隊不堪一擊,八國聯軍面對的是義和團,義和團是老百姓啊,整個屠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一場大屠殺。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第2張

如何評價義和團

今天,我們對義和團的評價還停留在賣國還是愛國,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上面。其實,歷史上我們對義和團的評價,在不同時期從來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中國人啊,還在肯定和否定的循環裏打轉,真是可悲,表明我們真正缺乏一個對歷史的反思眼光。因爲什麼呢,義和團運動作爲愚昧的教民,因爲反對西方,全面排外,家裏有一包洋火,有一張白紙就殺頭,肯定是愚昧的。但是,這樣的愚昧的行動,招來了西方八國十萬大軍的入侵,而且屠殺中國的百姓。這實際上是傳統文化而產生的這樣一個文化衝突。

對義和團的評至今還在好和壞、壞和好之間打轉,這也是我們應該反省的。它實際是涉及到什麼是現代性?中國怎麼走現代化道路?中國怎麼理性化的來看待西方衝擊?現代化不是反西方,現代化也不是意味着西方可以侵略中國,來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所以,整個義和團的評價已經涉及到中國現代性歷史研究的一個盲區。

一個研究的問題,切忌不要簡單的批評和簡單的肯定,這是需要我們反思的問題。雖然庚子事變、義和團運動、反洋教運動,他的反思是很複雜的,我們不能定論,但是結果是很明確的,這個結果是什麼,學歷史的一般不太講,那就是:中國統治階級官員終於意識到中國不現代化,死路一條。

所以庚子拳亂的第一個結果:慈禧太后下罪己詔。

我們經常講慈禧太后怎麼差勁、腐敗、昏聵。不錯,你們知不知道慈禧太后一跑到西安就下罪己詔,覺得沒用臉見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就是爲了富國強兵,要現代化,你把他鎮壓掉了,搞成這樣的後果。結果有拍慈禧太后馬屁的大臣說:康梁變法不是爲了變法,是爲了亂法,我們纔是真的變法!這些變法的方案全部拿過來,權力是不能丟掉的。梁啓超、康有爲照樣通緝,那幫傢伙是壞人,他們是要篡權,不是要變法!法還是要變的。結果慈禧太后就下罪己詔。

慈禧太后還是有點羞恥感,見了光緒皇帝羞愧得說不出話來。那麼怎麼辦呢?殘局怎麼收拾呢?又重用李鴻章,叫李鴻章重新來跟西方談判。這李鴻章啊,也是厲害。唐德剛有個說法是不錯的,他說弱國無外交。清朝是個弱國啊,怎麼叫沒有外交呢?這義和團的事情就硬是叫李鴻章給西方拿過來,沒有割地。

按理講,慈禧太后跟西方各國開戰,打敗了,人家打進來了,是要割地賠償的。李鴻章跟西方各國講,他說:慈禧太后沒權啊,慈禧太后是受到義和團的挾持,皇帝已經讓亂民當人質了,那怎麼可能會宣戰呢?大清政府跟西方一樣是受害者,所以沒有什麼宣戰的問題,我們只是賠償西方的損失。

李鴻章出來周旋,效果不錯,除了俄國以外,所有西方國家都同意,沒問題,但是有兩條,光賠款不夠,要懲辦兇手,凡是跟義和團沾邊的大臣要懲辦,開了兩百人名單。

這兩百人是什麼人呢?整個都是清朝最頑固保守的大臣。慈禧太后看到名單就傻眼了,整個清朝反對戊戌變法的頑固派保守派都在上面,那怎麼辦?就不懲辦。清朝不逞辦,西方就不退兵。那慈禧太后就只有殺頭啊。關監獄的關監獄,殺頭的殺頭。把這兩百個人搞掉了。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第3張

義和團運動帶來的深遠影響

所以說,庚子事變義和團運動的第一個後果:頑固派土崩瓦解。

戊戌變法的力量不是原本不強嗎?支持光緒皇帝的都是一小撮年輕人嘛,中間派是大多數,頑固派不少。庚子事變的第一個後果:頑固派土崩瓦解。李鴻章、張之洞等重新掌權。

1901年,慈禧太后宣佈新政,宣佈改革章程,這個新政的措施不知比戊戌變法要大膽多少倍,不僅光緒皇帝戊戌變法的全單照收,而且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哪些措施?原來中國是科舉做官,讀書做官。不是了,現在是獎勵民間企業,投資工業做官。投資額跟官位大小來個一一對應。投資八百萬封個什麼東西,投資一千萬封個什麼東西,那不得了的,你們可以去看《獎勵工商章程》,《開放中的變遷》這本書裏。搞民營企業做官,在中國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中國的現代企業本來是官辦的,官督商辦的。從那以後基本上變成商辦。用今天話講,市場經濟大發展,中國企業大發展。原來戊戌變法廢除不了科舉制度。因爲科舉制度就是變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不可變。現在決定要廢科舉了,五年之內廢除科舉制度,大量新學堂開辦。在中國,有兩個詞是不一樣的,學校和學堂。

庚子事變另外一個巨大影響是全球性的:西方第一次意識到,不可以把中國變成殖民地。

因爲在十九世紀全球化浪潮以來,西方有個基本想法,中國地大物博,把中國看得跟印度一樣,認爲中國可以變成殖民地,可以瓜分的。庚子事變以來,西方列強有個很大的刺激,義和團的農民起義雖然愚昧,用血肉之軀擋炮彈,他們從來沒有碰到過如此頑強的抵抗。他們知道不得了,假定中國老百姓、中國政府不跟你合作,都來反西方的話,那就是大屠殺啊,他們知道大屠殺的後果是更多的仇恨!

這個反抗的事絕對平不了,中國是不可能像印度那樣變順民的。所以義和團運動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西方第一次意識到,中國不可能變成殖民地。所以,美國提出來,西方在中國不是把它變成殖民地,不是瓜分,而是利益均沾,門戶開放。從義和團以後,你可以看看西方不是想把中國變成殖民地了,而是要你改革開放,開放市場,大家做生意,各國利益均沾。

我們知道美國還歸還了庚子賠款用來培養中國留學生,像楊振寧他們都是庚子賠款出去的,清華大學也是用這賠款建設起來的。4億兩白銀,美國給中國培養學生。爲什麼呢?你不能講美國多了不起,爲他自己的利益啊,培養學生以後,跟美國做生意容易了,跟美國感情好了。

義和團對西方教育很深,中國老百姓決不是印度和東南亞,可以當順民當奴隸的,沒那回事。所以說義和團了不起啊,你不能說他很愚昧,他顯示了中國人的力量。所以說義和團是個很複雜的事情,我們絕不要把他簡單化,是對還是不對,它裏面隱含着所有現代性的複雜性的困難,是我們深思研究的一個問題。

所以,你看1900年以後,有沒有西方軍隊,除了俄國和日本以外,侵略中國?沒有。中國跟西方的矛盾就變掉了,但是跟東亞、跟近鄰的鬥爭激烈起來了。

義和團還有一個重大的收穫,就是拒俄運動和日俄戰爭。這是改變世界的一個重大事件。今天啊,因爲時間久遠,我們已經忘掉了,義和團爲什麼會影響世界?

我把歷史線梳理一下:1895年中國甲午戰敗以後,李鴻章想了一招:以俄國來遏制日本。甲午一戰敗,李鴻章馬上拿出以夷制夷的老戰略。當時,尼古拉二世要加冕,李鴻章以慶賀加冕爲理由跑到俄國去,跟俄國簽訂了一個條約,主要就是遏制日本,讓俄國把西伯利亞鐵路通過東北修到大連,叫中東鐵路。這個鐵路啊,從1895年開始修,到1900年,4年鐵路修得差不多了。因爲旅順港啊,是太平洋很好的一個良港,俄國海軍要進入太平洋,就要靠中東鐵路和旅順港。結果義和團一出來,俄國出兵,順着鐵路,馬上30萬軍隊就下下來了,把整個東北佔了。

所以,義和團的一個後果是,俄國把我們的東北佔了。俄國人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講國際法,西方人都退兵了,俄國佔領東北就不退兵。所以就有後面的問題,李鴻章老謀深算,用俄國人來遏制日本人,結果把俄國勢力引進東北。造成中國一系列問題。俄國勢力一進入東北,佔領東三省以後就不走了,而且進入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此時已是日本的利益所在。

俄國人佔領東北直接造成了俄國人跟日本人對抗,後面纔有1904年的日俄戰爭。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李鴻章是1902年去世的,怎麼死的呢?他是死在跟俄國人的談判桌上。俄國人就不撤兵,他還在那周旋。所以1903年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留學生,搞拒俄運動。拒俄運動就建立所謂拒俄義勇軍,所謂革命高潮,說清王朝腐敗,都是1903年。

1903年是清王朝腐敗、喪權辱國、正當性喪失的象徵——在海外知識分子心裏——俄國進來,你根本沒有抵抗。所以庚子事變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佈下了日俄戰爭的禍根。所以,有了義和團事件,就一定有日本跟俄國的衝突。

而日俄戰爭就是中國立憲改革的導火線。

該怎麼評價義和團運動,從義和拳到義和團 第4張

對中日俄三國的重大影響

1895年,中國跟日本爲朝鮮打了甲午戰爭。到1905年,日本的海軍已經不可一世了。他已經有力量跟俄國海軍決一雌雄了。結果就在中國的旅順港和東北進行了一場大戰。

日本跟俄國雙方共投入多少軍隊打這場戰爭?你們猜猜,幾萬?十幾萬?上百萬軍隊在那裏打!你們去旅順看看重機槍彈孔那麼大,今天還在那裏啊!本世紀初的一次世界大戰就在那裏。

在中國領土上爆發的世界大戰,那不得了的,最後,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全部殲滅俄國艦隊,日方大告全勝。打了有快一年。這場戰爭對全世界的影響極大,我們寫歷史的人出於意識形態故意不講這段歷史。

日俄戰爭有幾個大的影響,第一個,對中國的影響,叫專制不敵立憲。

日俄戰爭是什麼呢?是兩個體制在打仗。俄國是皇帝體制,沙皇。日本是君主立憲體制。當時中國搞體制改革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君主立憲,一個是皇帝專政,像德國和俄國那樣。包括梁啓超都認爲君主立憲不行,應該是皇帝專政。因此,在中國士大夫看來,這次世界大戰是兩個體制在交戰,是專制制度贏呢,還是立憲制度贏。結果俄國戰敗,

日本全勝。對中國來講,從慈禧太后,到大臣,到全國紳士,有個基本影響:專制不敵立憲。君主立憲是要搞的。

所以,1905年日俄戰爭一結束,慈禧太后就派五大臣出國考察西方憲政,宣佈12個月之內改革君主立憲政體。中國憲政改革馬上登場。1901新政,搞經濟改革,市場經濟全面啓動,教育改革全面啓動,1905年,日俄戰爭一結束,憲政改革根本擋不住,沒人擋得住。中國君主立憲馬上開始,地方自治,各地設立諮議局,全國建立諮政院。這次改革對建立民族國家,對中國的觸動之大,影響之深遠,不可估量。

因此,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從日俄戰爭到立憲改革,是連貫的、一環扣一環的一條線,一環扣一環的邏輯關聯,這不是偶然的事件,是通過思想跟事件的互動展開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導致儒家思想不可欲,逆反價值產生;導致今文經學來指導改革,改革失敗;導致保守派頑固產生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造成更大的教訓;導致了庚子事變,庚子事變導致日俄戰爭;日俄戰爭導致了憲政。

這是對中國的影響。

現在做歷史的講中國的影響容易,實際上一個事件的影響有幾面,對日本有什麼影響?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對俄國有什麼影響?當時是全球化的,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發生一個重大事件,對所有的國家都有影響。

對日本的影響:日本從此走向軍國主義。

日本的明治維新還可以看到是建立民族國家。但是,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基本上就使日本天皇體制得到鞏固。使日本產生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想法,日本內部的民主啓蒙改革思潮受到了遏制。日本從此基本建立了到二戰以後的軍國主義體制。

日俄戰爭以後,日本繼續在朝鮮擴張,要擴張到東北,已經成爲既定的國策,包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包括最後侵略中國。整個線、整個基本的格局,日俄戰爭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這也是日本現代國家的定型。日本不是像西方那樣的民族國家,它把東亞作爲整個勢力範圍,以日本爲首領的大東亞共榮圈這樣一個基本構架也形成了。

所以,甲午涉及了很多線,當時看不出來,一旦日俄戰爭一完成,日本不僅成爲亞洲的首領,而且決定了以後它在二戰裏要做什麼事情。所以,雖然是半個世紀以後要發生的事情,但是基本的結構已經隱藏在這裏。

對世界什麼影響?原來現代化是白種人的專利,特別是北歐人的專利。在19世紀末,第一次由東方人,黃種人,日本這樣的國家建立現代軍隊,而且成爲現代強國,並打敗俄國,對西方的衝擊是極大的,對西方中心論的衝擊是極大的。

日俄戰爭最大的影響就是俄國革命,十月革命。

沒有日俄戰爭的失敗絕無俄國革命。俄國是一個東正教的,沙皇建立統一官僚機構,米爾爲基本單位的體制,這個體制的汲取能力比中國的體制強得多,所以這個國家官辦的工廠比較厲害,軍隊也比較強大。跟中國不一樣,中國政府的汲取能力不高,政府只到縣一級,中國的汲取能力只有4%左右,俄國不是這樣。所以俄國大帝可以搞自強,搞現代化。

但是,俄國這個制度不是現代社會,它是一個軍事官僚的,通過官僚榨取農民到村社的制度,米爾的制度。這樣一個制度是跟現代化是不符合的,但它自身是不可以改革的。

俄國的改革是兩次戰敗啓動的,一次是1850年代克里米亞戰爭,敗在西方手裏,因爲奧斯曼帝國的問題,於是開始現代化改革。第二次大改革就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失敗。

日俄戰爭戰敗對俄國震動極大,俄國整個體系,包括沙皇意識到不改革,俄國不能生存下去,結果1905年開始,俄國很著名的現代化改革,叫斯托雷平改革。改變村社制度,土地私有化,發展市場經濟。這個改革瓦解了俄國的社會結構,導致了危機不斷加劇,從1905年到1917年,中間有十幾年,俄國危機不斷加劇,包括農民失去土地,包括官僚的腐敗,包括社會基層的解體……

這個改革之始就是日俄戰爭。日俄戰爭導致了俄國社會結構解體,最後導致了俄國十月革命。你們可以去看看斯大林的回憶錄,包括一些前蘇聯老的回憶錄,他們參加革命和日俄戰爭很有關係。二戰的時候,丘吉爾跟羅斯福要求蘇聯打日本,用斯大林的話講:我們想報這個仇早了,我們已經等了四十年了!我們1905年以後我們就要報這個仇了。所以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摧毀關東軍,報日俄戰爭之仇,把東北再拿回去。

我們看全球範圍的事件互動,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認爲沒有關係的事件,其實是很重要的,這個關係是隱含在思想跟事件互動的一個脈絡裏面。所以,二十世紀的頭五年:1900到1905年決定了世界的面貌:東亞的格局,中國的改革到中國社會結構的整個變化,都是這5年決定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