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春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兩大歷史事件發生,一時間天下主要大國有一半是新興諸侯。

其中趙魏韓三國依舊延續了晉國尚存時面對智家時同仇敵愾的友情。在魏國的串聯下,三晉聯盟成爲頂替晉國繼續坐鎮中原的強大勢力。魏國國君魏文候趁着晉國舊貴族勢力衰微的大好時機重用李悝變法,並廣納天下人才於麾下。名將吳起本爲魯國人,卻因作戰英勇而被魯國上下所忌憚,被剝奪了將軍的職位。吳起以爲魯國朝臣懼怕自己是齊國的間諜,因此將身爲齊國人的妻子殺掉,殺妻求將。秉承周公傳承的魯國公族大臣們嚇得趕緊驅逐吳起,將其推入了魏文侯的身邊。

吳起來到魏國後,立刻受到重用。原本就準備推動軍事改革的魏文侯堅定的支持吳起進行軍隊改革。在吳起的精心訓練下,一支專門以打仗爲職業的軍隊出現了。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東征西討,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原本處於東亞大陸第二、三階梯交匯處的魏國竟然向西攻打,霸佔了秦國河西之地,逼迫秦國退守函谷關以西。魏國力壓秦國八十餘年的同時還曾攫取韓國許多土地。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然而好景不長,魏霸河西之後,吳起在魏國名望大增引發了公叔痤的猜忌。公叔痤不斷向新國君魏武侯進言詆譭吳起。吳起爲避禍患,不得不逃離魏國。臨走之前還放下狠話說魏國如若沒有他,遲早會被秦國所欺壓。

吳起的預言在日後得到了應驗,這是因爲秦國地處周王室故地,西岐和鎬京此時皆爲秦國領土。以第二階梯的海拔高度朝東俯衝本就佔據地利,秦人對戎狄的融合和離間戰略也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果,秦軍的實力此時雖不如魏國,但戰爭潛力卻是巨大的。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第2張

離開魏國之後,吳起來到了楚國,並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了吳起變法。吳起變法革新之後,楚國的國力迅速上升,日益成爲比肩魏國的較強國家。可是楚悼王死後,因吳起變法而利益受損的楚國貴族們放下了內鬥,協力搞死了吳起。沒有吳起的楚國將變法時的大部分法律廢除,吳起變法因此失敗。

變法失敗的楚國再度陷入低迷,這就給了秦國一個很好的機會。

吳起雖然在楚國沒留下什麼政治遺產,卻影響了許多魏國人。當年公叔痤設計趕走了吳起,卻也知道吳起是有真本事的,所以他也一直學習和研究吳起的思想。不僅是他,就連他收下的許多人同樣深受吳起影響。

公叔痤的收下有一個名叫公孫鞅的青年,此人是吳起的鐵桿粉絲,一肚子的學問卻無處施展。按道理說公叔痤應該將這樣的人才推薦給魏惠王纔對,可是不止處於什麼考慮,直到他自己即將過世的時候纔對前來看望自己的魏王推薦公孫鞅繼任自己的相國之位。然而魏惠王一聽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名字,自然不大相信,。結果公叔痤又建議說,此子不用則必殺之,以絕後患。這樣的說辭,更讓魏惠王趕到莫名其妙,也就當作老相國是老糊塗了,是在說胡話罷了。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第3張

可能是動了惻隱之心,公叔痤又找來公孫鞅將自己對國君的一番話轉述給他,並告訴公孫鞅趕緊逃。公孫鞅知道事情原委之後,哈哈一笑。在他看來魏惠王如若不重用自己的話,自然也不會聽公叔痤的話殺了他的。

果然不出其所料,魏惠王少了一雙發現真心的慧眼,多了一顆缺心眼的心靈。魏國既不重要公孫鞅,也沒有殺了他。公孫鞅明白他在魏國恐怕難以出人頭地,於是決定離開。

這個時候的秦國一片混亂,而且河西之地也丟給了魏國。當時的秦國國君秦孝公非常希望有人能幫助他治理國家,將秦國建設的富強起來。於是秦孝公就學魏文侯當年,廣納天下豪傑才俊。可是這個時候的天下人才心馳嚮往的是如日中天的魏國,所以秦國當時並沒吸引多少人才過去。但是公孫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前往秦國的。

公孫鞅的到來促使秦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他爲秦孝公制定了一系列稱霸天下的綱領性文件。廢除井田,開啓土地私有制,廢除世卿世祿,戶籍制度,焚燒異端書籍等措施接踵而來。乍一看,這壓根就是吳起變法革新的升級版。因此公孫鞅的變法也不可避免的得罪了秦國的貴族階層。這時的公孫鞅被封到商地,因此以地爲氏,改名商鞅。

商鞅變法推進了許多年,秦孝公死後,他也面臨和自己的偶像吳起一樣的下場。被商鞅得罪透頂的貴族們將其五馬分屍,然後不同於吳起人死法廢的是,秦孝公的繼承人秦惠文王雖然是商鞅的敵人,卻也是一位明君。

商君之法不可廢!這時秦惠文王將自己的敵人處死之後所說的話。從此秦國開始在商鞅的法家理論下治理國家,秦國的力量慢慢提升,逐漸開始參與整個天下的爭霸中去了。

隨着秦國的崛起,吳起當年的預言應驗了。河西之地很快就被強大起來的秦國奪了回來,而魏國的國力也迅速在幾次征戰中衰落下來,從此再也沒有爬起來,直至滅亡。

原來這個沒有殺公孫鞅的魏惠王在位期間,重用龐涓發展武力。在他的帶領下,魏國同趙國、韓國先後交惡。最終魏軍和趙軍發生了碰撞,魏國包圍魏國首都邯鄲。齊國得到趙國求救信後,覺得圍魏救趙,桂陵之戰,龐涓慘敗,但魏軍主力尚存。此後魏國擊敗來犯的韓國軍隊,韓國腹地徹底暴露在魏國眼皮底下,韓國因此求援齊國。馬陵之戰,齊國再破魏軍,龐涓戰死,魏軍十萬人慘遭殲滅,魏武卒元氣大傷。從此魏國失去霸主地位,齊國開始稱霸東方。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第4張

實力大減的魏國不是秦國的對手,河西丟失只是魏國面對秦國受挫的開始。秦惠文王時期,一個名叫張儀的魏國人出現在了秦國朝堂之上。此人巧舌如簧,他欺騙魏惠王將河西郡與上郡交換,卻利用兩地接近秦國而隨時準備收回。

魏惠王在面對是否重用商鞅和是否繼續保持三晉同盟等重大歷史問題上均做出過錯誤的選擇。這一次,他依舊延續一貫的風格,選擇相信張儀,並與秦國較好。

秦國和魏國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稱王的。然而魏國稱王之後,楚國就不高興了。在楚國眼裏,天下只有周王和楚王兩個王,你魏國憑什麼稱王,並且還是響應秦國號召稱王的。在楚國看來魏國與秦國連橫之後,魏國就是必須優先剷除的對象。所以魏國就成了楚國的重點關注對象,兩個國家交戰頻繁讓秦國在一邊看的十分開心。

魏國的慘狀同戰國初年的威風形成鮮明對比。魏惠王將這算到毀滅魏國主力的齊國身上,於是引張儀這個秦國臥底到魏國做相國,連橫秦國攻打齊國。秦國長途跋涉,遠距離攻打一個與自己並不接壤的國家,後方補給還不是被自己掌控。軍心不穩之下秦國輸了。

秦國的失敗讓魏國再度看到了希望,於是魏國疏遠秦國,張儀也被趕出了魏國朝堂。三晉再度形成聯盟,結成合縱陣線。

秦國被魏國力壓八十餘年,是如何翻身崛起的? 第5張

眼見無法從三晉手中撈到好處,張儀將目光轉移到了楚國身上。這時的秦楚早已不復春秋時期準盟友的親密關係了,齊楚兩國的盟約讓秦國後脊發涼。這兩個最頂級的諸侯國如果聯手對付秦國,那麼秦國就危險了。

張儀在爲秦國辦事前曾去過楚國,還曾被楚國貴族冤枉過,因此對楚人的遲鈍和傲慢頗爲了解。張儀延續了在魏國的套路,告訴楚懷王想用六百里地換取齊楚斷交,秦楚結盟。楚懷王一聽,這是秦國示弱,巴結自己來了,於是就同意了。

齊楚交惡之後,張儀自然也不會兌現自己的承諾,反而用言語激怒楚王。楚國正在同齊國這個前盟友交戰,這時又和秦國打了起來,藍田之戰,楚軍慘敗。楚國平白無故的打了兩仗,國力不支,只得與齊國重修舊好。

然而張儀再一次出使楚國,憑藉大量的錢財打點楚懷王的寵臣和寵妃,竟然又一次有驚無險的回國,並且還讓楚懷王再次同齊國斷交。當時楚國宗親屈原外出剛歸,得知此事,心都涼了半截。後來齊國和楚國再次交戰,秦國卻乘機同齊國結盟,楚國開始面臨同魏國相似兩線作戰的境地。

當秦武王繼位的時候,秦國朝局變化巨大,張儀這樣以嘴皮謀國的人漸漸的沒有了市場。於是張儀對秦王說,齊國痛恨自己挑撥魏楚攻擊自己,所以我如果去了魏國,魏齊兩國就無法和解了。於是張儀前往魏國,完成人生中最後一計。

張儀,魏國人,自幼在魏國學習併成長,後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幫助秦國屢屢削弱魏國,最後作爲間諜回到魏國,最終老死自己的故土之上。這在當今世界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爲當時的人均以周作爲心裏上的道統,而諸侯國都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作爲天下的子民當然可以隨意的選擇自己所效忠的國家嘍。

到了秦武王時期,秦國按照商鞅變法的方案已經非常富足。秦國東邊的這些國家也已經被張儀攛掇的互相猜忌,實力大不如前了,並且張儀把楚國徹底的忽悠成了個大體量的廢柴國家。因此這時的秦國雖然無法佔據絕對優勢,卻已經無懼任何一個其他大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