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十三年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在這一年時間裏到底發生什麼?最爲嚴苛的一年又是什麼樣的?對乾隆十三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衆所周知,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王朝。清王朝滅亡至今不過109年;同樣這也是封建王朝中第二個,由外族來問鼎中原,執掌政權的王朝。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作爲滿清王朝十二任皇帝中的第六任皇帝,他可謂起得是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樣,他也是滿清皇帝中最有福氣的一位。

一方面,他在位時間高達六十年,僅次於祖父康熙,卻比祖父康熙要長壽;其次,因爲正值康乾盛世,他的祖父康熙皇帝,父親雍正皇帝給他留下了一個政權穩定,國庫充盈的執政環境;因此,他在位的這些年,也正值大清帝國的國力巔峯。

乾隆十三年,也就是1748年,中國農曆戊辰年。十三年前,雍正皇帝駕崩,新帝乾隆登基之時,正好是雍正十三年。因此,曾有人預言“本朝至十三年時,國家必有之事,非計料所及者”。

其實,歷史或許就是這樣詭異,或許我們所經歷的歷史,不過是被更高等的生物設計好的,我們做的只是經歷歷史。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雍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位陪伴乾隆近二十年的孝賢純皇后在這一年陪乾隆皇帝東巡至德州時去世。人生幾大悲,中年喪妻便是其中之一。

孝莊純皇后原名富察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是乾隆皇帝原配嫡後,她的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祖父米思翰曾追隨康熙皇帝,官至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這樣的身世,可謂是出身於鑲黃旗中的貴族。

而鑲黃旗作爲滿洲八旗中的首旗,由皇帝親自統率。由於鑲黃旗地位列居八旗之首,因此清朝歷任皇后中,真正出身鑲黃旗的屈指可數。

因此,孝賢純皇后的葬禮,也正是這場政治風波的開始;皇長子與皇三子在皇后的葬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這本就無傷大雅,畢竟他們並非嫡子,與這位皇后感情不深。

但在喪妻不久,且內心悲痛的乾隆皇帝眼裏,這就是大逆不道,挑戰天威的表現。

他隨即便大發雷霆,痛斥這兩位皇子“不忠不孝,不配爲人子”。

這話如果從普通人嘴裏說出,倒是無所謂。但這話是從位居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口中說出來的,這件事的政治意義就很重。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2張

乾隆

破壞力驚人的政治風暴

他甚至放出:“此二人斷不可承繼大統……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殺伊等,伊等當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並請諸王、大臣共鑑,絕不食言。”這樣決絕的話出來。

在這場政治風波中所被波及到的人,從皇子這樣未來有機會繼承大統的人,到總督、尚書、巡撫這樣高官大員,封疆大吏;再到知縣,縣令這樣的基層官吏,這無疑是一場官場上破壞力驚人巨大的政治風暴。

有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乾隆皇帝爲什麼會這樣做?從表面上看,這是乾隆作爲鰥夫,因突然間喪偶所引起的一次政治風暴。

但剖析其本質,應該說是乾隆作爲執政者,對其下屬的官僚集團用這場政治風暴來進行一次警告,警告這些封建官僚集團的前臺代言人,讓他們看清楚,究竟誰纔是老大。

寬和爲主,敲打爲輔

因爲在乾隆執政之初,由於父親雍正的勵精圖治,讓社會日漸穩定;整頓吏治,嚴懲整治康熙晚年時遺留的貪官污吏;給乾隆留下了一個相對較好的執政環境,因此最初幾年他的政治生涯可謂順風順水。

由於乾隆皇帝登基後,由於需要籠絡封建官僚,維繫政權穩定;所以他在整頓吏治方面不再像雍正時那樣嚴肅,執政方向也以寬和爲主,敲打爲輔。

寬和政策弊端

但乾隆採用這樣的政策有着嚴重弊端,讓在雍正時期被敲打過的封建官僚集團自然而然就會對乾隆皇帝感恩戴德,山呼萬歲;但一轉眼,這些人也便會搖身一變,嘴裏說着堯舜禹湯;背地裏卻做着男盜女娼的事情,整日欺下瞞上。

乾隆之所以用寬容政策,就是爲了穩固朝堂,鞏固政權,讓官僚集團與自己利益一致,形成一種默契;但這樣卻陷入另一種危機中。由於這種寬容政策,讓在雍正年間整肅吏治時被壓制許久的官僚集團重新擡頭。

因此也導致了各地貪腐案几乎層出不窮,還牽扯出地方衙門財政出現赤字,而很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都是因爲地方官挪用公款導致的。

今天挪點公款蓋個房,明天拿點公款來置地,後天和朋友出去吃飯再動點公款;這些地方官將地方財政當成他們自己的私房錢,想動多少動多少,所以也會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地方上的稅收不夠這些人挪用,於是有的人就超前挪用,導致地方財政出現赤字。

看到這裏,就會有朋友想問,那朝廷就不會委派京官來查賬嗎?當然會。雖然一般每年朝廷都會委派戶部去各地查賬,但這些查賬的官員可都是有七情六慾的人,而不是像寫在紙上的律法那樣,不會“變通”。

一般情況下,地方官會在京官來的時候,先是準備豐厚的酒席來款待他,再通過各種方式,給京官行重利賄賂,畢竟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然後保留證據,以備日後京官如果翻臉不認賬時所需。

這種情況下,朝廷委派的官員便與地方官成爲利益共同體,他們會與地方官員沆瀣一氣,在查賬時候適可而止,或者乾脆不查,然後回京彙報時再替這個人說幾句好話;但就是這種情況,加劇了一些地方上的財政赤字。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3張

反思“寬和政策”

各種因素在內,推動了乾隆對自己曾經這“寬和政策”的反思推敲;官僚集團的主力是通過寒窗苦讀幾十年最終翻身的讀書人

這些人在獲得權力後,爲了鞏固自己手裏的權力,會不自覺地形成一股勢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封建官僚集團”。

而這些人大部分是爲了改變自己命運而讀書,“朝爲田家漢,暮登天子堂”就是這些人比較真實的寫照。

因此,當賦予這些飽讀詩書且渴望改變命運的讀書人以權力,且不以律法,嚴刑來作爲皮鞭懸在這些人頭上時;那麼像地方財政赤字,買官賣爵都是小意思。

蜜棗棒子兩手抓

只有一方面給予這些人榮華富貴,讓他們權力金錢應有盡有。而另一方面,在這些人的頭上懸起律法、嚴刑這兩條隨時可能會落在這些人身上的皮鞭,以此來駕馭這個可以影響政治走向的“封建官僚集團”。

讓這個集團與自己的根本利益一致,達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4張

乾隆

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此,有人認爲這場政治風暴並非是乾隆皇帝的一時起意,而是一次針對官僚集團的敲打;作爲清朝當時最高執政者,乾隆需要在各種勢力中平衡。

使朝堂每個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都相對平衡,不出現亂子,就足以證明乾隆皇帝的政治修養還是不低的;最起碼也要比絕大部分人要強。

乾隆皇帝用這次政治風暴向封建官僚集團發難,也讓這些人明白;爲了平衡勢力,達到朝堂穩定,自己雖然提倡“寬和政策”,很少重罰他們,但不代表自己不會。同樣,自己也只是希望政權穩固,但同樣自己也會爲了穩固政權,對那些破壞規矩的人大開殺戒。

如果說,這一年的乾隆皇帝與之前的他有什麼不一樣,也只能說他變得嗜殺,變得有些無情。

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別說貪官污吏了,就是普通人犯了法,乾隆皇帝也會下令儘可能網開一面,除了大奸大惡,窮兇極惡之徒以外,能不殺的,儘可能不殺。

秋審是事關犯人最終生死的一次審判,相當於我們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環節;如果在秋審中依舊認定你是窮兇極惡的人,那麼不好意思,等待你的只有秋後問斬。

就在乾隆十三年時一年一度的秋審中,乾隆皇帝一改前幾年的做派,這次的他絲毫不留情面,他大筆一揮用手中硃砂筆爲犯人的生命畫上句號;這一次甚至就連以往批准不需要死的犯人,也在這場政治風暴的餘波中喪命。

清朝歷史上最爲嚴苛的一年 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5張

孝莊純皇后

君臣關係不復昔

而對於那些貪官污吏,乾隆皇帝重拾老爹在位時的政策,讓貪官污吏自行補充所欠虧空;如果變賣家產依舊不能補足虧空的,直接大筆一揮,秋後問斬。

也是這一年開始,君臣關係不再像那十二年間那樣融洽,君臣間的關係重新迴歸主子與奴才的關係。誅殺那些作爲出頭鳥的人,也成爲乾隆皇帝敲打封建官僚集團時經常用的辦法。

如果說,這一年的政治風暴是孝莊純皇后所引起的,我認爲也不盡然;孝莊純皇后的去世是一個導火索,一個將皇帝與官僚集團之間的矛盾引爆的導火索。但無法調節的矛盾始終要引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