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孫權稱帝遲的原因是什麼?孫權在等待什麼?

孫權稱帝遲的原因是什麼?孫權在等待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稱帝遲的原因是什麼?孫權在等待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9年,東吳公卿百官都進勸孫權正式稱帝。夏四月十三日,孫權在南郊正式登基爲帝,改年號爲黃龍。追諡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爲武烈皇后,哥哥孫策爲長沙桓王。立吳王太子孫登爲皇太子。將軍官吏都晉爵加賞。六月,蜀國派人前來慶賀孫權登基。孫權與蜀使商議平分天下,豫、青、徐、幽四州屬吳;兗、冀、並、涼四州屬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關爲界分屬兩國,並制定盟書,共同聲討曹丕。秋九月,孫權將都城從武昌遷到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就住在原來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宮殿,徵召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掌管武昌事宜。

孫權稱帝遲的原因是什麼?孫權在等待什麼?

魏蜀吳三國中,最早的創業者曹操、劉備、孫堅起兵砍人拉桿子的時間,大致都在黃巾起義之後,充分利用東漢朝廷給予的招兵買馬自主權,迅速搶錢搶糧搶地盤。

最早創業成功的不是曹操,更不是劉備,而是孫堅的兒子孫策。

由於選擇了正確的過江南下戰略,孫策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底便擊敗了江東最後一支成規模的抵抗力量黃祖集團,平定江東,獨立的孫吳實質上已經成立。

而曹操要到第二年,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纔打敗袁紹,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又過了兩年,到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將袁紹的兒子袁尚斬草除根。大體平定北方,算是創業成功。

而此時的劉備,還在惶惶如喪家之犬,整天被人砍,連一塊落腳的地盤都沒有。直到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才佔領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奪取漢中,打下蜀漢基業。

但等下到稱帝建國這步棋,孫家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曹操兒子曹丕是在公元220年,接受漢獻帝的禪讓,自家當皇帝。

一年後,即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繼承漢家正統。

但孫權,儘管公元200年就坐斷江東,卻在公元222年經過曹丕的冊封成爲吳王,僅僅當了個王爺。直到七年後即公元229年,才正式稱帝,比曹魏晚9年,比蜀漢晚8年。

其間關節,便在於孫吳政權內部勢力的整合,遠比曹魏、蜀漢艱難,這種整合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當年孫策過江,主要依靠力量是淮泗集團,即淮河泗水流域的江北人,文如張昭、諸葛瑾,文武雙全如周瑜、魯肅都是這一集團的核心人物。程普、黃蓋、韓當等武將雖然不是從江北來,但在政治立場上是傾向於淮泗集團的。

對江東土著而言,孫吳政權是個外來戶。這樣的政權要想打牢國運長久的地基,就必須進行執政轉型,即本土化,與本地士人尤其是名望大族,主要是江東四大家族陸顧朱張合作。

但合作不是一帆風順的。

孫策過江後,江東大族拒絕與之合作。孫策二桿子性子上來,直接大開殺戒,“誅其名豪,威行鄰國”,江東四大家族之首陸家,陸遜的爺爺陸康就在孫策進攻廬江時被幹掉的。

等到孫權接手,淮泗集團雖然仍在執掌大權,但已經無法提供孫吳事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數量與質量,逐漸枯絕,孫權遂開啓了孫吳政權的江東化進程。

先是提拔江東底層階層的寒微人士,去充當基層小吏,進而提拔爲中層官員。而江東大族自身一直沒有能夠產生出名望足以凌駕各族之上,能力足以捍衛江東利益的頭面人物,逐步也轉變了對孫吳政權的態度,轉而與之合作。孫權也拿出了有分量的官位授予他們,雙方遂一拍即合。

正是由於孫權在擺平江東大族的問題上耗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孫吳政權的江東化進程進展得太緩慢,其建國大業才如此歧路多坎坷。只有等到完成江東化進程,孫權才最終登基稱帝。

儘管道阻且長,但孫吳總歸是完成了內部整合,把江東本地民心力量牢牢在凝固在自己這個外來政權周圍。

這種整合一旦完成,其內部凝聚力就相當牢固,所以孫吳建國雖然晚於曹魏、蜀漢,但卻是三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而且其半個世紀的國運是三國之中最長久的,畢竟蜀漢僅42年,曹魏也只有46年。

更重要的是,通過孫吳政權對江東力量的整合,南方士人民心與北方政權深度融合,到五胡亂華之際,衣冠南渡,晉室南遷,中央落難政權才能得到南方土著力量的擁護。江南才能保存華夏文脈,成爲神州正朔之所在!

孫吳政權的江東化轉型是成功的,對於站在歷史舞臺出口回望三國的我們而言,這種經驗值得汲取。

儘管沒有統治集團本土化轉型的任務,但作爲一個執政團體,指導思想不能停留在某一外來理論上,雖然這種理論已經進行了所謂中國化的改造。

更重要的,是將執政理論深深植根於本土文化之中,在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整理的基礎上,完成指導思想的本土化轉型和更新換代,這纔是最爲堅實、深厚的執政資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