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第二次英荷戰爭:“海上馬車伕”分享海洋霸權

第二次英荷戰爭:“海上馬車伕”分享海洋霸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在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

1660年查理一世之嗣查理二世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封建王朝殘餘勢力的妥協下回到英國,被立爲國王。查理二世登上英王寶座不久就授予英國海軍爲“皇家海軍”的稱號,並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約克公爵爲最高指揮官。新的更爲苛刻的《航海條例》被頒佈,英國在海外向荷蘭殖民地展開了新的攻勢。然而此時的英國海軍實力已今非昔比了:克倫威爾軍事獨裁時期對內鎮壓反對勢力,對外遠征愛爾蘭、蘇格蘭,並與西班牙進行戰爭,使得國家揹負200萬鎊的債務。至1660年,由於政界和軍界的腐敗,欠外債高達100萬鎊。全年海軍撥款僅及海軍預算的2/3,造成船隻破舊失修,兵士匱薪,士氣低落,海軍戰鬥力被嚴重削弱。

荷蘭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戰敗後,對於《航海條例》如芒在背,臥薪嚐膽,一直尋求着重奪制海權的時機。此時,德·奈特海軍上將在老將特羅普陣亡之後繼任成爲荷蘭海軍統帥,他勵精圖治,改組海軍。並重整了海軍的戰略思想:即認識到單憑護航商船是無法擊敗英國的。只有改變這種被動戰略,拋開商船,以海軍主力尋求與英國艦隊決戰的機會,奪取制海權,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在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下,荷蘭加緊建造大型戰艦。至1664年,海軍已擁有103艘大型戰艦,火炮4869門,官兵21631人。自從英國採用戰列線戰術後,其他國家的海軍也競相仿效。據說最早提出這一戰術思想的可能是荷蘭的老將特羅普。不過,真正大膽運用這種戰術則是在第二次英荷戰爭中。

英國的挑釁使得荷蘭覓到了復仇的良機:1664年4月,一支英國海軍遠征隊佔領了荷蘭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並將其重新命名爲紐約。1663年,英國得寸進尺,組織“皇家非洲公司”開始進攻荷蘭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並於1664年佔領,企圖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一本萬利的象牙、奴隸和黃金貿易。忍無可忍的荷蘭開始採取行動:1664年8月,德·奈特率領8艘戰艦收復了被英國佔領的原荷屬西非據點;1665年2月22日,荷蘭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

第二次英荷戰爭:“海上馬車伕”分享海洋霸權

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海戰的次數雖然大幅度減少,但規模更大了。雙方主要是以海軍主力決戰的形式、力圖按照戰列線戰術作戰來奪取制海權。由於炮火的改進和射程以及殺傷力的提高,使得雙方在海戰中的損失大大提高。戰場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區,戰爭進程通常可以分爲3個階段。

第一階段(1665年6月~12月)

階段特點:英國海軍佔據優勢。

英荷兩國宣戰後,並未立即投入戰鬥。主要原因是當時處於冬季,天氣條件不利於海戰,故直到春季來臨後才正式交戰。

主要海戰:

斯托夫特海戰(1665年6月13日)

1665年6月13日,英荷雙方艦隊在英格蘭東海岸外的洛斯托夫特展開海戰。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英國方面艦隊總司令是查理二世的兄弟約克公爵,擁有戰艦109艘,其中50門至90門火炮的戰列艦爲35艘,武裝商船21艘,縱火船21艘,以及小型船隻7艘,合計4200門炮,2.2萬人。但英國海軍在艦艇大小與火炮威力方面都要優於荷蘭海軍。

戰端伊始,荷蘭處於有力的順風位置,但指揮系統未能掌握時機主動攻擊(推測可能爲是指揮高層的不協調性所致)。等到風向改變之後,荷蘭艦艇才頂風攻擊。雙方列陣齊射不久,隊形就開始散亂,繼而轉入混戰。在激戰中,荷蘭旗艦“伊恩德納赫特”號被擊中彈藥庫,發生爆炸,兩位艦隊指揮官沃森納爾和奧布丹雙雙陣亡。旗艦上409人僅有5人獲救。之後,荷蘭鉅艦“奧蘭奇”號遭俘虜,被焚燬。荷蘭船隻紛紛潰逃,損失慘重:至少17艘戰艦、3名海軍上將以及兵士4000多人。英國方面僅損失了2艘戰艦和800多名水兵。荷蘭人指揮系統的失誤以及旗艦的過早損失給了英國獲勝的機會,但其火炮射程的遠與海軍戰術水準的高都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洛斯托夫特海戰後,英國艦隊向北歐進發,企圖俘虜停在挪威卑爾根港內的70艘荷蘭商船,但爲荷蘭人擊退。1665年8月6日,德·奈特返回荷蘭,臨危受命統率全國海軍。他率領荷蘭艦隊駛往挪威,護航停在卑爾根港內的商船隊回國,其中僅有10艘因爲風浪掉隊而爲英國海軍俘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