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隨着新航線的開闢,英國的資產階級迎來了怎樣的發展?

隨着新航線的開闢,英國的資產階級迎來了怎樣的發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新航線的開闢,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這對於處在大西洋航運中心的英國來講,無疑是個有利條件。因此英國加強海外貿易活動。海外貿易市場的開拓,促進了英國傳統工業制業的發展,手工工場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隨後,手工工場的範圍不斷擴展,涉及到採煤、鍊鐵、造船等領域,資本主義得到了快速發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製造業的發展導致羊毛的需求急增。英國貴族地主趕走了農民,佔用他們的土地,圈地養羊。農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他們成爲了出賣勞動力的僱傭勞動者,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在英國農村,紛紛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

隨着新航線的開闢,英國的資產階級迎來了怎樣的發展?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

16世紀以來,海外貿易以及圈地運動爲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經濟領域的變化使得英國的階級關係也發生了改變。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出現了。其中資產階級主要包括金融家、銀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場主;新貴族是指農村兼營工業或商業的牧場主和農場主。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因存在共同利益聯合起來,不斷髮展壯大,他們要求政治上掌握政權,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

15世紀末到17世紀初,都鐸王朝統治英國。它通過宗教改革、建立“英國國教會”等措施加強專制統治,削弱舊貴族的勢力。與此同時,都鐸王朝發展工商業,大力進行海外掠奪,這樣使英國的實力大大加強。16世紀末,盛極一時的殖民帝國西班牙被後起之秀英國打敗,英國成爲了稱霸一時的海上強國。

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國王詹姆士一世及其繼任者查理一世相信“君權神授”,厲行專制統治,客觀上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還實行宗教專制,對包括“清教徒”在內的“非國教徒”實行政治迫害。

斯圖亞特王朝的獨斷專權,使得社會矛盾空前激化,政治局面空前緊張。蘇格蘭人民對此特別不滿,於1638年率先發動起義進行反抗,以推翻查理一世的專制統治。他們英勇善戰,擊潰了英軍,衝進了英國境內。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開議會。他準備通過議會籌集軍費來鎮壓蘇格蘭發生的人民起義。議員們強烈反對查理一世的提議,而且他們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議員們的主張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查理一世對此非常氣憤,他不甘心自己失去手中的權力。爲此他派兵捕捉議員,討伐議會。英國的內戰從此開始了。

隨着新航線的開闢,英國的資產階級迎來了怎樣的發展? 第2張

內戰期間,英國國內存在兩大陣營:擁護國王的封建貴族組成了王黨軍,反對國王的民兵構成了議會軍。議會軍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克倫威爾的率領下,經過反覆鬥爭,最終戰勝了王黨軍隊。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以“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的罪名送上了斷頭臺。

內戰結束後,英國宣佈成立共和國。英國開始了克倫威爾的共和國時期。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集立法、行政、軍事與外交大權於一身,成爲軍事獨裁者。

克倫威爾死後,高級軍官爭權奪利,英國政局陷入動盪不安的狀態。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同意流亡的查理一世的兒子回國執政,成爲查理二世,因此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國王查理二世和繼任者詹姆士二世推行反攻倒算政策。這使得英國國內人人自危,怨聲載道。查理一世的措施嚴重侵犯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他們對此強烈反對。

爲了阻止封建制度的進一步復辟,防止人民革命運動再次興起,1688年,議會中的輝格黨和托利黨人一起發動了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光榮革命”,廢黜詹姆士二世,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邀請其女婿、荷蘭執政者威廉三世及其妻子繼承英國王位,由此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聯合統治。

1689年,英國議會頒佈的《權利法案》規定:禁止天主教徒擔任英國國王;國王無權中止法律,也無權徵收賦稅;和平時期不得維持常備軍;議會有選舉的自由,議員的活動不受國王的干涉;王位繼承問題由議會討論決定等。《權利法案》限制國王權力,約束國王行爲,使國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以《權利法案》的頒佈爲標誌,英國逐漸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產生的影響

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它推翻了封建專制君主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它還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宣告歐洲新的政治制度的誕生,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