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安史之亂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史之亂我們都知道,發生在盛唐時期,李隆基非常寵信的安祿山造反,差點就毀掉了整個唐朝,然而自此之後,唐朝也走了下坡路,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繁華的景象了。那麼安祿山爲什麼會如此大膽,竟然敢在唐朝實力如此強盛的時候造反呢?重點是,他最後居然還成功了,唐朝陷入大亂,如果不是因爲他後來死了,造反內部發生動亂,恐怕唐朝的歷史也就到此爲止了吧?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1.安祿山造反的原因

我們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權社會。這樣的集權社會,因爲是用高壓的辦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統治力變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權的統治力變弱,一般都是朝廷進入了衰敗時期,對地方上無法控制,地方上的諸侯們纔會造反。

不過就算是造反,他們也不會公開表達這樣的觀點。他們一般會說,他們那樣做,是爲了拯救皇室,拯救百姓,給天下帶來和平安寧。因爲如果他們說自己想造反,就肯定得不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因而當然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但是,唐朝時期發生的“安史之亂”,卻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當時的唐朝是盛世而不是亂世。不僅是盛世,而且國泰民安。但是安祿山卻在這個時候造反了。這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知道安祿山是怎麼想的。

安祿山造反也就罷了。最奇怪的是他居然能夠成功。一路勢如破竹,先攻下洛陽,在那裏稱帝;接着又攻下長安,攆得唐玄宗四處逃竄。後來,若不是郭子儀、李光弼這些節度使奮力廝殺,又借外國軍隊幫忙,整個唐朝可能就從那時候結束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亂,是受到了不少人支持的!

史書上沒有說“安史之亂”受到了支持。史書上說的都是“安史之亂”給老百姓帶來怎樣深重的災難,怎樣不受老百姓的支持。問題是,既然不受支持,爲什麼“安史之亂”能夠取得那麼大成功呢?

雖說“安史之亂”最終還是被撲滅下去了。但是前後經歷了八年的時間。這不能不說,“安史之亂”在當時似乎並不像史書上說的,受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抵制。同時說明,安祿山在造反的時候,特就覺得他肯定能夠取得成功。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第2張

2.安祿山爲什麼敢造反

那麼,安祿山究竟看到了什麼?爲什麼他在盛世太平的時候,居然敢造反呢?

我認爲當時安祿山看到了當時社會上,存在四個嚴重問題。

第一個問題,唐玄宗不能識將。

唐玄宗對將領的認識,全憑自己的好惡。當時有很多名將,包括王忠嗣,也包括後來崛起的郭子儀、李光弼,這些名將都不受唐玄宗的待見。唯一受待見的是哥舒翰,但哥舒翰已經太老了。也就是說,整個朝廷內部,其實是沒有什麼將領的。

沒有將領鎮守,因此安祿山往內地攻打的時候,完全是一種有恃無恐的感覺

第二個問題,所有的軍隊都囤積在邊關。

當時唐玄宗致力於開疆拓土。他有點學漢武帝的做法,比如漢武帝封禪誇耀武功,他也封禪誇耀武功。

唐玄宗當時確實也遇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就是整個北方的突厥、吐蕃以及其他一些民族,都不是太強大,打起來似乎並不是太難。所以他想像漢武帝當年開掘走廊一樣,也要開掘出一片土地。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第3張

但是唐玄宗開疆破土,和漢武帝相比,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漢武帝開疆拓土靠的主要是衛青、霍去病。這兩個人是漢武帝的至親。包括後來的李廣利,也是漢武帝的親戚。可以說,漢武帝其實是讓他的家人去打仗。如果不是家人,比如像李廣這種,他就不太重視。既然是家人打仗。打下來的江山,也都是他一家人的,誰會造反呢?

唐玄宗不一樣,爲唐玄宗開疆拓土的人,都沒有唐玄宗的至親,因此他們並不會着意幫唐玄宗打。安祿山就是看到這一點,所以他敢造反。

第三個問題,唐玄宗時期社會矛盾太多。

唐朝當時雖然處於盛世,看起來好像比較太平。但實際上,社會的貧富懸殊比較嚴重,土地兼併比較嚴重,官員的貪污腐化比較嚴重。因此,老百姓心裏有非常多的不滿。

這種不滿堆積在他們心中,讓他們變得非常容易被煽動。他們覺得通過造反,肯定能夠改變自己不好的境遇。所以安祿山一吆喝,他們也就跟上了。

第四個問題,天下人對唐玄宗寵幸楊家不滿。

唐朝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大家對唐玄宗寵幸楊貴妃、楊國忠的事情,早已經議論得沸沸揚揚,大家對這種事情很不滿,不過平常也就發一陣牢騷罷了,無能爲力。

現在安祿山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要殺楊國忠,也就是幫皇帝殺掉他身邊的奸臣。這是在幫皇帝的忙呢,大家怎麼會不積極踊躍呢?

這些恐怕就是安祿山敢於在盛世的時候造反的原因吧。

安祿山爲什麼敢大膽在盛世造反 最後爲什麼還能成功 第4張

3.安祿山簡介

安祿山(703~757年),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唐朝時期藩鎮割據將領。

安祿山出身西域康國,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於右羽林大將軍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安祿山於是從康姓改爲安姓。開元初年,逃離突厥,精通九蕃語言。進入幽州刺史張守珪帳下,收爲義子。驍勇善戰,屢建功勳,遷平盧軍兵馬使、營州都督。天寶年間,平步青雲,歷任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封爲東平郡王,鎮撫東北地區。。天寶十四載(755年),以誅殺楊國忠爲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兩京。建立大燕政權,年號聖武。後期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

至德二年(757年),爲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諡號爲剌。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成爲大燕皇帝,追諡光烈皇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