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官員和百姓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影視劇中多稱官員爲“大人

“大人,小人冤枉啊!”曾幾何時,類似這種橋段風靡網絡小說。而將古代官員稱呼爲大人,卻早已在各大影視劇裏氾濫了。其實,將官員稱呼爲大人,是清朝雍正之後的事情了。

“大人”多指父母長輩,並不用於稱呼官員

“大人”一詞最早見於《易經》,春秋之前,特指體型大的人。隨後融入了等級觀念,開啓了貴族化,只有道德高尚、位重權高之人才能稱爲“大人”。漢朝以後,“大人”多指父母長輩,並不是用於稱呼官員。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第2張

明朝對官員往往稱呼職位

“大人”作爲對有權位之人的當面尊稱,始於華夏禮制荒廢的元朝。但下級和百姓對官員稱大人,在明朝之前是極少見的,何況以恢復中華爲己任的明朝,就更難得一見了。明朝人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了個笑談,有一次他祖上去張居正家做客。席間喝酒的時候,張居正開玩笑叫了聲“沈大人”,其他同僚鬨堂大笑不止,因爲大家都沒聽說過有“大人”之稱。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第3張

下級爲了表示尊稱,稱知縣爲堂尊

官員以職位相稱,百姓稱父母官爲“老爺”

在明朝,對官員往往稱呼職位。比如海瑞就任淳安知縣時,就稱呼海知縣,絕不可以用“海大人”。若是下級爲了表示尊敬,往往會在官職後加一個尊字,稱呼爲海縣尊或堂尊。同級的同僚關係好的也會互稱兄,一般以號爲前綴,像海瑞的號是剛峯,那就是剛峯兄,還有就是以表字稱呼“汝賢”。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第4張

百姓稱呼父母官爲“老爺”(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明朝實行“路引”制度,一般平民百姓能夠有機會見到的,也就是當地官員了。當地官員有府、州、縣官,也叫父母官、親民官。包括府官中的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州官中的知州、同知、判官,縣官中的知縣、縣丞、主簿。親民官這種稱呼早在宋朝就已經產生,到明朝時已非常流行,百姓對於官員以家長稱呼,稱之爲“爹爹”、“老爺”、“太爺”、“爺爺”等。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第5張

明人小說多有反映稱父母官爲“老爺”(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在明人馮夢龍小說中多有反映,《醒世恆言》錢秀才即稱知縣爲“父母老爺”,縣民陸五漢叫知府爲“爺爺”,裴九老稱呼喬太守爲“太爺”。《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尋夫》蘇三向劉推官申冤時稱其爲“劉爺”。王世德《野史無文》中就連亡國之君崇禎帝在城破之際,安排太子二王出宮時都不忘交代“若逢做官的人,老者當呼爲老爺,幼者呼爲相公,或稱爲長兄。”就是說太子二王隱姓埋名,成爲平民百姓一員,見到官員年紀大的叫“老爺”,年輕的叫“相公”或者“長兄”。

明朝以禮法治國,史上首次將父母官入法

可見,明朝百姓是不可以亂叫官員“大人”的。在很多明朝題材影視劇裏,動不動就來一句“大人”,甚至上級對下級也這樣稱呼,豈不滑天下之大稽,要知道,大人是含有長輩的意思的。何況,用“大人”來稱呼父親(已故),直到現代,還一直保留在墓碑刻銘習俗中。哪有這樣稱呼的?明顯不符合禮節,只有在禮制荒廢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比如之後的清朝“大人”之稱氾濫。

雍正時候官員才稱呼爲大人 明朝時期的百姓是如何稱呼官員的 第6張

上級稱呼下級絕不會叫“大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朝重視以禮法治國,將理學作爲治國之本,理學的發展,更加強調倫理綱常關係,將倫理化色彩濃重的父母官意識歷史上首次昭然寫入法律。將《大明律》中的法律規定更多地上升到禮法高度,因此統治者在統治術上強調官員的父母官意識,以此穩固統治秩序。明代判詞中也是強調“官居同父母之尊,部民有子孫之責”。當然,以現代人來看,明朝百姓如此稱呼父母官,也委實開不了口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