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打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古代的軍隊每天都要按時吃飯,要消耗糧草,但是一打仗,同樣的按時吃飯,爲何經常出現糧草不足的情況,甚至經常因爲糧草不足而退兵,或者是貿然出擊的情況。

而且在古代還有着屯田制,不少朝代以軍隊戍邊屯田,來自給自足,甚至還有餘糧上交,但一有戰爭,就經常出現糧草不足的後勤問題。

那麼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呢?

首先來說說有屯田制的情況,一般來說,戰爭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是不固定的,不是說所有發生戰爭的地方都有軍隊屯田,而且一旦發生戰爭,即使當地屯田了,但人都去打仗了,哪裏會抽出足夠人手去種地呢?

那麼遇有戰事的時候,能否在就近的邊境地區購買一部分糧食來供應軍隊,以此節省成本呢?

這個方法的確可以,像明朝在對西北用兵的時候,就在邊境地區購買了一部分糧食來供應軍隊。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第2張

但並非所有的邊境地區都可以購買到糧草,有的地方飽受戰亂,反反覆覆的戰爭下,都不能保證正常耕種,老百姓往往都吃不飽,更不用說可以在當地就近購買糧草了。

像明朝後期,與後金(大清)的連年戰爭中,當地飽受戰亂,就是有錢也在當地購買不到糧草,只能靠內地運輸。

所以整體來說,古代發生戰爭,往往是需要從帝國腹部歷經千里迢迢的運往前線的,很少出現就近補給的情況。

以明代爲例子,明成祖朱棣五徵蒙古的時候,軍隊數十萬,運輸糧餉的民夫總數差不多達到六七十萬,才能保證補給充足。

漫長的運輸線,民夫運輸途中要吃飯,等於消耗了一部分糧草,還有幾十萬匹拉糧食的驢,也要吃草料的,這樣一來光是這個運輸成本,就消耗了很多糧草。

到了明朝後期的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鎬經略遼東,向朝廷報告軍隊所需之時,具體說到其麾下士兵有18萬,每年需要軍餉324萬兩,糧食108萬石;戰馬有9萬匹,飼料需要97萬石,2.16億捆草料,而以上還只是最低的必需數額。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第3張

我們來看看運輸這些糧草有多困難,這些糧草,很多都是由南方提供,首先要通過大運河運送到天津,這一路的損耗自然不少;而到了天津以後,如何運到遼東,則是一個大難題,要通過海運和陸路運輸,消耗更大。

而且消耗大不說,效果還不佳,因爲運輸時間太長,糧草供應跟不上,熊廷弼都說道士兵中有忍餓兩日者,可以說嚴重影響了軍隊戰鬥力;而明軍爲何在對後金(大清)戰爭中一直佔下風呢,後勤補給不足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綜上來說,古代軍隊不打仗的時候,在固定的駐地,糧食有保證,自然不愁沒後勤問題。

而打仗的時候,要前往邊境地區,當地不一定有屯田,不一定可以就近購買到所需糧草,一般都要由帝國腹部通過漫長的運輸線來保證後勤補給,運輸途中消耗還是很大的,而且運輸線拉得太長的話,很容易被人切斷運輸補給線,所以自然是經常出現缺糧情況,士兵吃不飽飯,戰鬥力自然下降,軍心也不穩,甚至因此而戰敗。

同樣的按時吃飯 古代打仗會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 第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