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闖關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近代的“闖關東”,其實促成的最主要因素,還是在於清廷有意識地對東北的“開禁”。東北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物產豐美,是有條件接納上千萬人口的未墾之地。

但由於滿洲貴族要給自己的“龍興之地”留塊“自留地”,所以曾經封禁了200多年,禁止關內漢民到關外墾荒。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而促成最大規模“闖關東”的以及從局部到全面“開禁”,和“丁戊奇荒”(1877 —1878年)有關。

熱河、山東、直隸、河南、山西、陝西、安徽、江蘇北部一帶遭遇大旱,大約有1000多萬人餓死,華北大批災民涌入東北。從1860年局部開禁到1897年徹底開禁,此後到清朝滅亡,這段時期超過1,800萬人“闖入”東北境內。

實際上在傳統農耕時代,但凡遇到大規模的災荒,歷代王朝最擔憂的就是“流民問題”。流民一旦“運動”開來,即便是富庶安寧的江南,也會被蕩爲人間地獄。

而華北大量災民沒有涌入江南,而是卻沿着渤海灣進到了東北,這和當時李鴻章的“防流”措施基本到位。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第2張

爲了防止數百萬災民涌入錦繡江南,破壞“洋務運動”求富階段的成果。地方官紳們竭盡全力,層層堵截,“就地留養”,甚至“主動出擊”,江南士紳出錢出力,深入災區進行賑濟。

當時的江蘇巡撫吳元炳,在朝廷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帶頭捐款,從最北邊的徐州就開始設卡攔截,開辦粥廠。徐州往南,吳元炳在清江設立了17個粥廠,收容了4,5000餘人。揚州城外“五臺山”又設立了11個粥廠,收容災民4,2000餘人。如此一來越往南,災民對地方造成的壓力就越小。到了南京、蘇州城外設立的粥場,基本上都控制在了萬餘人以內了。

但即便如此,又有多少蘇北人順着長江水道,坐着小船紮根開埠的上海。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第3張

寧波人到上海是爲了發財而冒險,是去做生意的,而蘇北人到上海是討活命的。而開埠後的上海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單單是資本的力量,同時還有無數蘇北人廉價勞力的血淚。

而北方天津、北京這些大城市的嚴防死守,這就使得災民們最大的方向只能往東北去,當時有且只有東北,能夠接納並養活數以千萬計的災民,並且對當地不造成災難性破壞。

而關東當時雖然仍有“禁令”在,但是逐步放開已經變成不得不執行的趨勢了。隨着後來日俄對關東覬覦的,最終清廷在1897年徹底放開了對東北的禁令。

清朝時期的闖關東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的人爲何不去富饒的江南 第4張

百餘年間,超過3000多萬的注入,又遇到了工業文明的發展,東北迅速崛起。到了民國時期,張作霖治下的東北,成了當時全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