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爲什麼康熙不等吳三桂死了以後再削藩?

揭祕:爲什麼康熙不等吳三桂死了以後再削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玄燁(康熙)

康熙十二年,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在遼東養老,卻請求留自己兒子繼續鎮守廣東爲引線,康熙開始了自己深思已久的削藩大計。

而談及問題中孝莊希望等吳三桂老死(暫緩削藩),這位以撫育教導過沖齡踐祚的世祖與聖祖,歷經三朝的清朝老祖宗是有着怎樣的自我考量呢?我們首先要清楚,這位孝莊太后的一生作爲對扭轉當時中國的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具有重要作用,且她是一位從無垂簾聽政,大權獨攬想法的無私的女政治家。她的考量,是基於自己大半輩子的經驗積累得來的。

揭祕:爲什麼康熙不等吳三桂死了以後再削藩?

孝莊希望暫緩削藩原因之個人閱歷使她預測的高風險的削藩結局。其實獨嗜圖史的她看到歷史上諸如西漢景帝削藩卻引發七國之亂;唐代宗、德宗、憲宗、穆宗朝的歷次削藩先成後,最後唐王朝竟被藩鎮所滅;明建文帝削藩,引發靖難之役,這史書記載的真實發生的慘痛事實使孝莊不得不建議孫兒一切不曾完備前最好徐徐圖之。而康熙後來急於削藩的結果是花費漫長的八年平定三藩。

揭祕:爲什麼康熙不等吳三桂死了以後再削藩? 第2張

孝莊希望暫緩削藩原因之雙方懸殊的力量註定削藩並非易事。此時的三藩幾乎割據了當時清朝的半壁江山,威脅着這個尚爲年輕的清朝統治。孝莊也甚爲擔憂當前危難局勢,但一旦開戰,自己弱冠的胸懷大志的孫兒面對的將是三個老謀深算,征戰沙場無數的老賊,聯合的力量不可小覷。當時的三藩王都已年過半百,或許孝莊想等的就是那樣一個機會。

孝莊太后希望暫緩削藩劇照

而問題中康熙急於削藩原因之行事乖張的三藩王。清朝藩王是這樣來的:清軍剛入關時,爲籠絡人心、儘快拿下中原,這個關外少數民族政權,着重挑選了一批投降的漢人和前朝官員作爲助力,並在戰後任命他們作爲鎮守一方的地方官員,讓他們協助維護清王朝統治。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矛盾很快出現。

滿清王朝前期的時局不穩和擔心分給三藩的利益太少而反水,清朝拿大批國庫銀兩去安撫。“清朝國庫歲入大半耗於三藩”,這是清史中真實記載的一句話,但這不就意味着養虎爲患嗎?封建王朝中作爲鹽鐵官營之一的鹽乃是賦稅受辱的重要一份子,但廣東的尚可喜公然藐視律法,霸佔鹽田,壟斷鹽業,放到現在就是貪污和偷稅罪。而福建耿精忠的所作所爲更是令康熙不悅,他作爲坐鎮一方的藩王,公然對商業下手,和海盜狼狽爲奸,分工合作,侵吞私人財物,給民衆生活和清朝統治帶來極爲惡劣影響。

而三藩之最的平西王吳三桂,他的惡行足以顯露的他的野心。他私鑄錢幣,增加田賦,隨意罷免朝廷任免地方的官員,甚至傭兵自重。君王之位,豈容他人覬覦,帝王之怒,一觸即發。這三個肆無忌憚,爲非作歹的臣子感受了少年康熙的帝王之威觸。並非是兔死狗烹,不過是三人不懂明哲保身,咎由自取罷了。

三藩之亂局勢圖

我很好奇,已經六十多歲的吳三桂揹負着千古罵名(放清軍入關),自己兒子也被清朝作爲人質,他沒想過前半輩子反明後半輩子反清自己以後會將如何嗎?貪戀權力,貪戀更高的地位,本來對於清朝有着赫赫功勳的他就這樣敗給了自己,早早地被錄入罪名錄。

其實,不論是孝莊希望暫緩削藩還是康熙認爲要儘快削藩,我都沒有資格去評斷孰是孰非。他們都是想更好的鞏固清朝統治,將這份事業千秋萬載的傳承。八年的戰爭,中央政權由此確定了對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有犧牲,也有結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