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吳起出生於富足家庭,但他爲了謀得官職四處花錢,最後反倒弄得傾家蕩產。吳起原本拜師學習儒術,但他並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說法回家奔喪守孝,因此他的老師和他從此斷絕師生關係,這也讓吳起決定棄儒學兵。吳起的確是位人才,他在兵法上的成就是一般人難以超越的,可以說一生沒有打過敗仗。那吳起在軍事上的成就到底有多高呢?後人又是如何評價吳起的?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吳起,衛國人,擅長於用兵。李悝曾經評價他:“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就是稱讚吳起乃是軍事奇才,只可惜品德不佳。

吳起最爲人詬病的地方,有兩處:第一,他不惜用殺妻來換取魯國國君的信任,以此謀得將領的職位;第二,吳起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之後,也不回家奔喪,不孝至極。李悝指責吳起“貪而好色”,也就是着眼於這兩點。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雲:“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

吳起的性格剛烈,容不得別人對他的取笑,曾因爲受到嘲笑殺死了三十餘人,並且與母親訣別——若無功成名就,絕不返回家鄉。結果母親去世,吳起自認爲尚未取得成就,因此信守諾言不奔母喪,這樣的行爲讓“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爲人,猜忍人也”。

爲母親服喪在儒家看來,是子女應盡的孝道,吳起做不到這一點,他的老師曾子與之斷絕關係,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曾子屬於儒家,所以吳起被認爲是由儒家轉化爲法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第2張

其實,吳起的授業或許是在儒家環境之中養成的,但是從他的功績以及行爲表現來看,吳起的確是偏向於法家的。他待親人“刻薄寡恩”,可是他在公職上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吳起在魏國時,任西河郡守則“西河之外寧”;由魏入楚之後,主持變法,則“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使得“諸侯患楚之強”。

回首看楚悼王十一年,三晉伐楚,楚國大敗。經過一番勵精圖治後,能夠救趙伐魏,並且攻至大河,這全是吳起之功。

可見吳起所投身注力的是在國家方面,而不是在兒女私情方面,他甚至爲了改革不惜得罪名望高、勢力大的世家大族,最終慘烈犧牲生命。

吳起的很多思想皆保留在《吳子》一書之中,基本上它反映了吳起的軍事思想。吳起重兵,不僅是指他重視士兵,也重視戰事。他不僅會帶兵、會打仗,而且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

吳起對待士兵更甚於親人,不僅與他們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食物,行軍睡覺也不願顯示自己特別的身份,不乘車、不鋪席,與士兵們分擔勞苦。甚至士兵身上長疽,他還跪着幫忙吸吮濃汁。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第3張

吳起的所作所爲,深深感動士兵的心,以致每個人都願意爲他賣命。難怪那位生疽士兵的母親會哭泣,並認爲自己即將要失去兒子,其曰:“吳起吮其父之創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今吾是以泣”。因爲當初她的丈夫就是因爲感恩於吳起,盡忠沙場至死不渝而不再歸來,現在她的兒子又會因此而赴湯蹈火,她怎能不害怕、不哭泣呢?

這則小故事說明了吳起帶兵以帶心爲重。魏文侯知道吳起善用兵,能得到士兵的信任,於是放心委以重任。那麼,吳起帶出來的士兵有多勇猛呢?

魏氏武卒的威力在《荀子·議兵》有一段記載:“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由此可見,吳起的兵團力大無窮、訓練有素、驍勇善戰之威名與秦昭王時期之“銳士”並列,也使吳起與孫武、孫臏、商鞅等軍事家齊名。

吳起對於人才的運用方面十分看重,他認爲君主在整頓軍隊時要量才器使,嚴選優異之士加以訓練,才能擁有如此一批精銳部隊。他主張身爲國君者,必須先要審時度勢、分析判斷,對自己的人民要有所瞭解,如此才能將不同特性的人聚在一起,他認爲以下五種人可以算是軍隊中最精銳的一羣:

吳起開始是學儒學的,爲何後來棄儒學兵成爲兵家代表? 第4張

特別膽大勇猛者、爲國效忠奮不顧身者、身手敏銳矯健者、失去官職而想要建功者、曾因戰敗而欲洗刷屈辱者。

吳起將之各聚成一組,並且分組訓練。那麼,可以預料到,這些人在內可以突破重圍,對外可以殲滅敵人。可以說,這是一支精銳部隊中的精銳。

吳起提出前人的主張,國君如果想要國家富強,必須先教導百姓且愛護人民,務必使全國上下一心,軍隊一致對外,如果有四種“不和”——不和於國,不和于軍,不和於陳,不和於戰——的狀況產生,絕對不能貿然作戰,否則軍隊各行其是,因爲意見不合,不能團結合作,勢必無法取得勝利。

綜上所述,賢明的君主必定先擁有人和的基礎才向外發展軍事,而且不能肆意妄爲;如果君主愛惜士兵的生命,士兵一定會感恩在心,國家有難時自然會奮不顧身地奮勇殺敵,以赴死爲榮,以退卻偷生爲恥。由此亦可見吳起軍事謀略與用人之精妙。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