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爲何不服從清廷的撤藩政策,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吳三桂是明朝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的外甥。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皇太極發動了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途中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被迫降清,吳襄因此被打入大牢。明朝無將可用,只好擢升吳三桂爲總兵,帶兵駐守寧遠城(今遼寧興城)。明崇禎十五年,鬆錦會戰中明十三萬軍隊損失過半,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吳三桂收拾殘部退守寧遠城。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至死不退,自縊於煤山之上,明朝滅亡。李自成派人多次招撫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但因農民軍的“劫富濟貧”、“追贓助餉”政策導致吳三桂之父吳襄及吳家三十八口被李自成斬殺,最終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在清軍及吳三桂的聯合夾擊之下慘遭失敗,吳三桂爲清軍掃平大明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清朝統治者爲了統一中原,充分利用漢族降將的力量,同時也是爲了穩定人心,平衡漢族與滿族將領的關係,先後封降將孔有德爲定南王鎮守廣西、耿仲明(耿精忠祖父)爲靖南王鎮守福建、尚可喜爲平南王鎮守廣東,吳三桂爲平西王鎮守雲南。順治七年,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李定國攻破桂林,孔有德放出自己的一子一女,令人火焚靖江王府,自己拔劍自刎與王府付之一炬。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在逃跑過程中被明軍斬殺,而其女孔四貞逃到北京搬救兵。孝莊太后哀憐其孤苦伶仃,將她收養在宮中,並收爲養女,傳聞死後被葬於現在西三環與復興路口的公文墳。孔有德絕嗣,爵位被解除,四藩成爲三藩。

清朝初期在南中國設立三藩本就是爲了安寧邊疆,採用“以漢制漢”的方針來平定南明小朝廷和打擊反清勢力,免除朝廷的後顧之憂。然而,隨着國內反清集團的覆滅,三藩手中的權力逐漸增加之後,對權力的慾望也逐漸膨脹起來。三藩各據一方,手握重兵,勢力極大,特別是吳三桂在雲南地區實行專賣政策,甚至還自己鑄造錢幣。不僅如此,吳三桂仍然理直氣壯向囊中羞澀的清政府獅子大開口,索要軍費開支,每年耗餉最多時達900多萬兩,平時亦不低於數百萬,國家的財政收入,絕大部分被吳三桂等人要走。縱然如此,吳三桂仍不滿足,還逼迫清政府讓雲南、貴州兩省的官員都聽任他的差遣,並允許他將自己的親信派到雲貴各地去任職,將雲貴之地成爲他的小王國。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第2張

康熙皇帝親政以後,他清醒地意識到,吳三桂絕非宋朝功臣可比,仍是唐代藩鎮之流,嚴重危害着國家的統一,必須要將三藩這個毒瘤剪除。而此時的吳三桂已過耳順之年,其子吳應熊又是清廷駙馬,他爲什麼不學習宋朝開國功勳石守信將兵權交還朝廷,拿着朝廷賜予的金錢和榮譽,回到老家做個“富家翁”,反而要冒如此大的風險起兵造反呢?

吳三桂和清政府之間,相互並不信任

吳三桂之所以要降清,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想借清兵之手,發動對李自成的戰役,替自己的父親報仇雪恨。但是,從心底裏,吳三桂並不是真心降清,所以,李自成兵敗之後,南明小朝廷爲了表彰他的功績,特封他爲薊遼王,而吳三桂也欣然接受了。清朝初年,清廷曾以大明臣屬的名義公開尋找崇禎之子,聲稱會將崇禎之子立爲正統。然而,當崇禎第三子朱慈炯被找到後,清廷又出爾反爾,聲稱此人是假冒的崇禎後裔,並將其處死。特別是南明小朝廷的覆滅,天下的反清勢力失去了正統性和號召力,讓吳三桂人騎虎難下,只能在攻入緬甸後,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並其絞死,向清朝表決心。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第3張

當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的時候,康熙皇帝遂乘勢作出了撤藩的決定,令吳三桂等人都退居遼東。正如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所說:吳三桂一旦拔寨而起,離開雲南,踏入內地,就是虎落平陽,那個時候,他非但不能威脅朝廷,反而要順從各地督撫的安排。朝廷待他們進入內地以後,儘可以將他們拆散。總之,吳三桂不下山,朝廷求着他;吳三桂一下山,他就得求着朝廷。

而清廷已經有了殺朱慈炯的先例,吳三桂害怕清廷再一次出爾反爾,隨便找個理由將自己殺害,與其順從朝廷撤藩也是逃一死,不如起兵造反,還有一線生機。

吳三桂想通過起兵洗白自己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掃平南明小朝廷,並絞死南明永曆帝,遭到了漢人的唾棄,成爲了漢人眼中的大漢奸。吳三桂希望舉着反清復明的旗號,號召天下的漢人跟他一起,將滿人趕出山海關,如果成功了,他不僅自己可以成爲千古一帝,也會變成漢人眼中的英雄,徹底洗白自己。

清廷的撤藩政策是什麼內容?吳三桂爲什麼不服從? 第4張

然而,此時的清朝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繁榮階段,階級矛盾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天下的老百姓都想安居樂業,至於那個昏庸至極的大明朝,老百姓差不多都快忘記了,怎麼還會跟着吳三桂起來造反呢?還有就是,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一個遲暮老人,無論是精力還是計謀,甚至兵力、財力都不是康熙皇帝的對手,他的造反必然會遭到失敗。

當吳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傳到北京,康熙皇帝堅定地認爲對於反叛之徒必須予以消滅,不能作出任何退讓。爲了徹底粉碎吳三桂的幻想,康熙皇帝隨之將吳三桂之子吳應雄抓捕到案,即使吳應雄的妻子,康熙皇帝的親姑姑在孝莊皇后和康熙皇帝面前苦苦哀求,仍然義無反顧的將其處死,“以寒老賊之膽,以絕羣奸之望,以激勵三軍之心”。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吳三桂的叛軍與康熙皇帝苦戰8年之久最終還是走向了覆滅,清軍進入了雲南昆明。吳三桂雖然已經死去,但是仍然被刨棺戳屍,其子孫也被斬盡殺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