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爲”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的故事吧。

白居易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即公元772年,跟一生貶謫二十三年之久的同齡好友劉禹錫相比,白居易的一生可算是完滿了,雖然也歷經坎坷,但同時也得到了命運的眷顧。

多情,多義,在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之間,拿捏得剛剛好。

情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鄭,後來父親白季庚升任徐州別駕的時候,爲避戰亂,把家安在了宿州符離(安徽)。在這裏,白居易與鄰家女孩湘靈,一起快樂長大。

情竇初開年紀,富有才情的翩翩少年,與歌喉婉轉的純情少女,互生愛慕,少年讚美鄰女:“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倆人悄悄開始了情意綿綿、海誓山盟的初戀。

白居易作歌,湘靈唱曲,“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你儂我儂的戀情是藏不住的,白居易母親得知後,堅決制止,在門第等級森嚴的觀念裏,絕無可能讓出身官宦世家的白居易娶一個普通農家女,於是立即遣送白居易外出就學。

白居易離家前,偷偷去與湘靈辭行,忍淚寫下《潛別離》:

不得哭,潛別離。

不得語,暗相思。

兩心之外無人知。

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唯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

這些字字含淚的詩句裏,已有日後寫長恨歌的影子,這段情,成了最深的情感源頭。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苦離別,湘靈忍泣送上自己親手縫製的鞋襪,願這些針線能替自己陪伴所愛之人。

外出遊學的白居易時刻念着湘靈,途中《寄湘靈》:“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季節轉換的寒夜裏《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這段情一直縈繞在白居易心頭,“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夜雨》)因一直念着湘靈姑娘,白居易到35歲還不肯成婚。一次與朋友到馬嵬坡附近的仙遊寺遊覽,大家感喟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故事,提議寫詩做傳,激發了白居易的詩情,也找到了可以盛放自己感情的故事題材,從而一揮而就《長恨歌》。

此詩一出,名聲大噪,上至宮闈朝廷,下至市井勾欄,沒有不知道這首歌的。只有白居易自己心裏明白,這長恨歌,也是自己的長恨歌,“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字字句句,分明是在他人故事裏,釋放自己的心緒啊,他把對湘靈纏綿悱惻不能釋懷的情感,全部融進了這首長詩,給自己抱憾的青春和深入愁腸的愛情,做了個文字冢。

在母親以死相逼之下,白居易37歲與同僚胞妹楊氏成婚。六年後,因越職言事被貶江州。潯陽江頭,巧遇一對船上賣唱的父女,細看那女子,竟是昔日的湘靈。已39歲的湘靈,依然未嫁,與老父親相依爲命。白居易顧不得夫人在側,掩面痛哭,然終無奈何。“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逢舊》)

當年湘靈贈與的布履,白居易一直帶在身邊,睹物思人,感懷不已,寫下了一首《感情》,“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第二年秋,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見琵琶女,觸景生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成就又一千古名篇《琵琶行》,因爲想到了湘靈,所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今生與湘靈,再無相見日。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李忱 (唐)《吊白居易》

《長恨歌》與《琵琶行》奠定了白居易在中唐的詩歌大佬地位,而這字字句句裏,都有湘靈的影子,他的東鄰嬋娟子,他心裏永遠的白月光。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2張

仕途: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

白居易自小天資聰穎,不滿週歲就已經可以分辨屏風上的簡單漢字,長大後讀書更加刻苦,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磨破,頭髮早白。(《與元九書》)

白居易年少成名,是因爲十六歲應試時所作的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據說白居易離開家鄉外出遊學時,曾帶着詩作拜訪當時的文壇大家顧況,顧況對他的名字打趣說:“米價方貴,居恐不易。”然後看到了這首詩,不禁眼前一亮,嘆曰:“道得個語,居則易矣!”在前輩顧況的欣賞提攜下,青年才俊白居易聲名鵲起。

雖有聲名,但由於家貧又多事故,白居易直到28歲才參加科考,及第後,禮部與吏部的考試也是一次性通過,在別人不易的考試裏他輕而易舉地順利,而且判詞寫得極好,成了學子們效仿的範文,可謂一時風光無兩。

唐憲宗賞識白居易的詩才,初始仕途順風順水,先任校書郎,授翰林學士,後任左拾遺,這是個諫官職位,白居易如初生牛犢,頻頻上書言事,關注民生疾苦,對粉飾太平的現象直言不諱,還寫了大量諷喻詩,《賣炭翁》、《秦中吟十首》等一系列反應社會現實的作品,不僅記錄了長安百姓的困苦,也辛辣地諷刺了權貴的貪污豪奢,《杜陵叟》里居然連皇上也帶上了:“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這下唐憲宗也不悅了,在宰相李絳勸慰下才沒發作,只是改任白居易爲京兆府戶部參軍。

白居易的濟世熱忱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已讓一些權臣極度不爽。811年,白居易因母親意外去世而離職丁憂,有人暗自鬆了一口氣,總算讓激昂鬥牛士般的白居易可以閉口幾年。

丁憂三年後,白居易重新懷着工作激情回到朝廷,卻被改授左贊善大夫,是陪太子讀書的東宮閒職,根本無法言政。這時是公元814年,下一年,一件禍事成了白居易一生命運的轉折點。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3張

815年,鐵血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當街被刺,割去頭顱,震驚朝野。天子腳下,如此妄爲,刺客背後的主使可謂強悍,因此遲遲無人敢發聲。白居易激憤之下第一個上書,力陳事關國之安危,必須立即徹查,嚴懲兇手。結果被參東宮閒職參與政事,落下了“越職言事”的罪名,貶爲江州刺史,權臣還嫌太輕,繼續蒐羅罪名,陰損地翻出了白居易母親的事,這是白家從來不願對外提及的隱痛。

白居易的母親陳氏,15歲嫁給中年喪妻的白季庚,生養了白居易和白行簡。而陳氏的母親,是白季庚的妹妹。聽起來有點亂,但經羅振玉、陳寅恪等史學家們考證,白居易的父母的確本是舅甥關係,只是白季庚的這個妹妹,極大可能是韓家寡婦改嫁給白居易祖父做側室時帶過來的,後來改姓白,與白季庚並無血緣關係。但是,娶了妹妹的女兒,終究聽起來不大體面。

陳氏後來患上“心疾”,白季庚去世後,陳氏發病愈發嚴重,多次自殺未遂,這種“心疾”其實是一種精神疾患,無藥可醫。白居易兄弟倆只能對母親多加看護,請了多位婢女日夜侍候母親,但還是沒防住,母親最終投井而亡。朝廷官員的母親自殺身亡,便是一樁需要追查的命案,所以這隻能是白家關起門來心痛的祕密,對外只說是看花不慎墜井而逝。

尋找白居易罪名的那些權臣,查找出白居易寫賞花、新井的詩是作於丁憂期間,認爲是不孝,有大不敬之罪,把本來貶謫江州刺史降爲司馬,又發現白母是自殺的祕密,要求徹查是否子孫不孝,是否有遇害的可能,只要有一點沾邊,白居易就徹底完蛋。

幸好這件事歸京兆府尹裴度審理,裴度爲官比較正直公允,也幸好白居易的鄰居出來證實陳氏患有精神疾病,發病的時候鬧得左鄰右舍都不安生,而白居易兄弟孝順有加,絕無虐待等不孝之舉。裴度聽後心生同情,維護了白居易。

經此,白居易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從前自題“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而今感受愈發深刻,對官場人心徹底失望,“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漸漸收斂鋒芒,轉向獨善其身。

白居易的情感生活與仕途都頗爲坎坷,他留下了哪些詩作? 第4張

白居易在貶謫的日子裏調整自己,遠離世事紛爭,樂我自己一片天,於是有了《問劉十九》這樣的閒適詩: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隨便詠來,又是千古名句,稱得上是“詩魔”了,這樣一幅鮮活跳脫的畫面,雪天呼朋飲酒的小日子,美滋滋地讓人神往。白居易與自己達成了和解,成了幸福自己日子的白樂天。

幾年後再回到朝廷,開始主動要求外放,去地方做父母官,自此退出京城官場,先後做過杭州、蘇州等地刺史,爲官一地,造福一方,留下杭州白堤,蘇州山塘街等百姓實惠、世人稱頌的政績,並在蘇州天平山留下一首《白雲泉》: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自此,幸運的白居易完成了年輕時自題詩中“宜當早罷去,收取雲泉身”的夙願。遠離朝政還讓白居易因禍得福,躲過那場血洗朝堂的“甘露之變”,滿朝文武同日遇害的時候,他正“獨往青山”。

晚年的白居易回到洛陽養老,開始放飛自我,養了能歌善舞的家姬,縱情歌舞,詩酒唱和,寫下《醉吟先生傳》:“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將至”。其中兩個極喜愛的家姬,擅歌的樊素,擅舞的小蠻,也因他的詩歌而留名史書:“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後人所說的“櫻桃小口”、“楊柳細腰”和“小蠻腰”,都是源於此。

68歲時的一次中風,讓白居易飽嘗了年老體衰的愁苦,眼見自己風燭殘年,樊素等還年輕,不忍留在身邊耽誤她們的青春,忍痛割愛,遣送了她們回鄉去嫁人。六年後,留下三千多篇詩文的“詩王”安然離世,由生前最欣賞的李商隱爲他做了墓誌銘,唐宣宗也作詩憑弔:“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可謂一世圓滿。

白居易一生經歷了九任皇帝、宦官專權、兩黨紛爭,都能置身事外,不死磕,也不妥協,只與自我達成和解,在能力範圍裏,兼濟天下,造福百姓;能力不及,就過好自己的生活。如何跟自己相處好,是人生重大課題,這個課題,白居易的解答,也像他當年科試一樣,堪稱範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