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呂伯奢一家到底犯了什麼罪?

呂伯奢一家到底犯了什麼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伯奢一家到底犯了什麼罪?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影視劇《三國演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曹操了。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雄四起,一代梟雄應運而生,撥亂反正,征伐暴亂,功高德廣。

可是在看到呂伯奢一家庇護款待曹操,殺豬買酒,卻慘遭曹操屠戮滿門這一片段時,實在氣得牙根癢癢。當下就覺得曹操不愧被世人罵一聲奸雄,只憑自己的私心猜測就殺害自己父親的老友一家數條人命,甚至在搜查廚房明白了原來呂家人磨刀是要殺豬,並非要殺害自己後,仍然將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揮劍砍死。這不禁讓人不滿曹操所爲是大不義之舉!

那麼,曹操除掉呂伯奢一家,究竟是誤殺還是正當防衛呢?

呂伯奢一家到底犯了什麼罪?

《三國演義》第四回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策馬逃離洛陽,路過中牟縣時被守城的將士擒獲,押去見縣令陳宮。陳宮一眼認出這人是曹操,就在夜裏偷偷提審他。曹操說自己要返鄉,號召天下人共同誅殺董卓。陳宮被曹操的大義感動,決定追隨於他。

這一日,二人來到成皋,曹操提出到自己父親的老友呂伯奢家中投宿,呂伯奢吩咐家人熱情招待他們,自己出門去買好酒回來款待曹操二人。

就這二人打算好好休整一番時,曹操忽然聽到屋後有磨刀的聲音,曹操當即變了臉色,在陳宮勸說下耐下性子潛入後院探聽虛實,卻聽到有人聲,說着“捆上就殺”“對,先綁上再殺”這樣的話,曹操疑心乍起,加上自己本就在逃命,頓時以爲呂家人是要對自己和陳宮下手,便先下手爲強殺了呂家男女八口人。

後來搜到廚房時,看到一頭被捆起來的豬,才知道原來呂家人是要殺豬款待自己,自己竟誤殺了呂家人。磨刀霍霍向豬羊卻負了卿卿性命

二人連忙逃出,正巧遇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怕事情敗露,本着斬草除根的原則,揮劍砍死了呂伯奢。

陳宮大爲震撼,禁不住爲呂家人覺得悲憤,沒想到曹操卻大放厥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這一舉動不僅被陳宮大罵奸雄,也讓陳宮最終選擇離開曹操不再追隨於他。

爲何要殺呂伯奢?

《三國演義》中對這一情節的描寫可能與歷史有出入。畢竟作爲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固有的套路就是對其中人物進行二次創作,會誇張、美化、醜化人物。在這個版本中,曹操是因爲自己的疑心病和逃亡途中的緊張,誤會了呂伯奢一家,才導致誤殺其一家人。

最後留下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其中情節是否爲了體現曹操兇殘奸詐的形象而存在虛構的部分值得考究。

《世說新語》中所描述的故事也與《三國演義》基本相同,是曹操自己妄想自己被迫害,反而真的害了呂伯奢一家人。

《魏書》中關於這一故事的記載又有所不同。曹操在逃命途中路過呂家前去拜訪,結果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竟大膽想要糾結衆人打劫曹操一行,最後被曹操反殺。在這裏,曹操是拜訪故人,卻遭人落井下石,無奈正當防衛殺了呂家人。只是需要在這殘酷的亂世之中活下去的無奈手段罷了。

如果按《魏書》所寫的,呂伯奢不在家,而曹操被自己父親老友的兒子落井下石,也許可以解釋爲,當時曹操向呂伯奢說明了自己是刺殺董卓失敗後逃亡至此,或者是董卓緝拿曹操的通緝令已經下發到各縣,呂家人想要捉拿曹操前去邀功領賞,不小心事情敗露被曹操發現,才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如果按《三國演義》及《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故事來分析,曹操是因爲自己的假想而殺人。那麼,曹操既然誤殺了好人,並且怕東窗事發將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也給砍死了,自然是不希望這件事傳揚出來,肯定是已經斬草除根了的。

就算了後來離開曹操的陳宮,也參與其中,更不會大肆宣揚自己與曹操殺害呂家一大家子,那麼這件事傳揚出來,就顯然有些不合常理了。

這其中還有許多疑點。

呂伯奢爲了招待曹操,執意要出門買上一些好酒,作爲一家之長,爲何買酒需要自己親自前去,而不是吩咐家中小輩,自己留在家中招待曹操。

至於呂家人殺豬款待曹操就更不合情理了,家中藏有嫌犯,不低調處事,反而殺豬款待鬧出許多動靜來,難免會令鄰居起疑。這不過年不過節的,爲何殺豬?

最重要的是,《魏書》作爲《三國志》中的一部分,更具歷史考究意義。其創作時間離當時最近,作者爲了儘可能還原真實歷史,更是認真考訂史實,對一些不可靠的資料都進行了嚴格的審覈,不妄自評論,編寫歷史。也就是說,曹操並沒有殺呂伯奢。

小結:

其實,千百年來歷史千變萬化,歷史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曹操已經跨越歷史的長河,作爲奸詐的代表,變成“白臉”隱匿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

可是人性的複雜程度,也不是一兩句話,一兩個故事能夠概括得清楚的。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就算他成爲了奸詐狠毒的代表,可作爲一代梟雄,也仍然不乏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李世民曾評價曹操爲“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這句話中,不乏唐太宗李世民對曹操的稱讚和敬佩。雄才大略,棟樑之材,匡扶正義,一句“異乎往代”更稱得上是最高評價。

總之,不管是藝術渲染還是史實記載,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更立體更飽滿的人物形象,無論是一個奸詐的小人,還是一統三國的大梟雄,都在我們腦海裏更加深刻了,他不僅僅是活在歷史裏的完美形象,更是一個鮮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