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身居官位的醫聖張仲景竟是餃子的第一發明人

身居官位的醫聖張仲景竟是餃子的第一發明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仲景是一個喜歡給人看病的官老爺,他的大堂不像別的大堂一樣難進,反而初一十五門庭若市。東漢末年的戰亂橫行,疫病橫生,許多百姓生了病之後因爲不能及時醫治導致最後病情惡化,只能等死,張仲景看到這種情況十分痛心。 

身居官位的醫聖張仲景竟是餃子的第一發明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仲景是世襲的長沙太守,他從小就不喜歡做官,沒有官場老爺的做派。他醫術遠播,但是在封建時代百姓不能輕易地接觸官員,官員也不能隨隨便便的進到百姓家裏去。於是張仲景就在不上班的時候在自己家裏開設診堂,可是這樣人數比較少。醫生醫術的長進和大量的病例是脫不開的,只有不斷接觸病人,看到不同的病情,才能積累自己的經驗。

後來張仲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衙門大堂當診所,發佈告示出去,初一十五,太守老爺開大堂爲百姓看病,這兩天他不問政事,就只給人看病。這一消息公佈出去之後在長沙乃至全國都引起了轟動。到了初一這天,他就在大堂上端端正正的坐着,百姓一個一個的進來,他細心地問病人的病情,然後給他們開藥。一時之間救人無數,老百姓對他格外擁護,張仲景初一十五坐堂的名聲就這麼傳了出去,人們對他更加欽佩。

到了後來,這初一十五成了慣例,每逢這天,衙門口聚集了各地來看病的羣衆,甚至還有人帶着行李來,人們稱他爲“坐堂醫生”,以此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的故事

相傳餃子是張仲景爲了百姓不受凍傷之苦,用麪皮包裹藥材分發給百姓,因爲形狀像餃子,所以叫餃耳。據說吃了餃耳喝了湯之後,身體就會不懼寒冷,能夠安穩過冬了。 

身居官位的醫聖張仲景竟是餃子的第一發明人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仲景在長沙任職已滿告老還鄉,正值大雪紛飛的時候,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在河邊上,張仲景看到了很多難民凍得手腳生瘡,心存不忍。在回到家鄉之後,雖然他也一直在掛診,但是心裏還是紀念着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潛心研究之後,他發明了餃耳,可以去除溼氣,增強自身抵抗力,其實餃耳最主要的就是裏面的材料,是一些禦寒的藥物,他把這些東西在鍋裏面一直煮、搗爛,然後用麪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狀,再用原湯將麪皮煮熟。凡是吃了餃耳的人都會覺得體內有一團火焰在燃燒,再也不會將耳朵凍傷了。

張仲景一生行醫,但是醫者不自醫,他在冬至那天生命走到了盡頭。百姓們都紀念他,他以前在長沙做官的那些朋友也來看望。他對別人說把他的棺材擡着一直從南陽往長沙走,在什麼地方繩子斷了,就把我安葬在哪裏。

然後人們就擡着他的棺材走啊走,一直走到了他分發餃耳湯的地方,突然繩子斷了,人們都認爲這是天意,於是就把他在這裏安葬,然後餃耳就成了人們紀念張仲景的一種方式,雖然後世不再提及,但是張仲景確是餃子的第一創始人。 

張仲景的成就

張仲景生於公元前150年,死於公元前215年左右,是東漢南陽涅陽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主要確立了辯證論治,撰寫《傷寒雜病論》,被後世稱爲醫聖。在《傷寒雜病論》裏收錄了大量方劑,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瑰寶。 

身居官位的醫聖張仲景竟是餃子的第一發明人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被稱爲醫聖,在中國醫藥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醫學理念和行醫品格值得現在的醫學從業者學習。他在任長沙太守期間開堂坐診,造福當地一方百姓。

《傷寒雜病論》開創了六經辨證的先河,是後世從醫者的必學經典作品,晉代太醫的《傷寒論》,宋代的《金匱要略》都是根據《傷害雜病論》的一些章節或者原理改編。張仲景除了編寫《傷寒雜病論》之外,還寫了《辯傷寒》《口齒論》等,可以都因爲一些歷史原因而不復存在,也是醫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張仲景不僅有着極高的醫學能力,還有着突出的醫學品質和素養,他發明的餃耳湯就是心繫貧寒百姓受凍耳之苦,潛心研究出來的,實用性很強。並且張仲景行醫用藥講究極簡,爲百姓節約成本。

張仲景不僅在中國醫藥學史上有着醫聖的稱號,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有着極高的榮譽,在漢代之後,每朝都有專門研究張氏醫學的人,超過了五百家,到了現在,還有張仲景研究學院。他在亞洲地區,特別是日本,朝鮮,東南亞,都有着很高的影響力,是現在中醫楷模,他的精神鼓舞的後世從醫者探索生命的奧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