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明朝時期凌駕於東廠和西廠之上的一個廠是哪個

明朝時期凌駕於東廠和西廠之上的一個廠是哪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錦衣衛的前身爲拱衛司和親軍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來潮,改稱錦衣衛,設南北兩個鎮撫司。作爲皇帝的私人衛隊,錦衣衛既要保護皇帝、負責儀仗,又要刺探情報、剷除間諜,還要執法執紀、監視文武百官,“盜賊奸宄,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錦衣衛一時很牛逼。

錦衣衛雖然牛,但明成祖朱棣上臺後,覺得心裏不踏實。畢竟,他是靠篡權登位的,反對勢力仍不少,鞏固帝位是第一要務。爲此,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東廠是“東緝事廠”的簡稱,其首領由朱棣信得過的太監擔任,不少精幹的錦衣衛也被選入東廠擔任下屬官員和業務骨幹。

相比於錦衣衛,東廠職能爲“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名義上雖然“與錦衣衛均權勢”,但東廠除了兼有錦衣衛的職能,其偵緝範圍更廣,偵緝行動更嚴密,還可無需奏章直接向皇帝彙報。後來,東廠有了監獄,權力更大。皇帝一旦聽到風吹草動,百官的問題可由錦衣衛負責查辦,皇親宗室的問題則讓東廠查辦。除了查辦大案要案,東廠還有一個職責,即監視錦衣衛,凌駕於錦衣衛之上。

明朝時期凌駕於東廠和西廠之上的一個廠是哪個

可以說,從朱棣時代一直到明朝中後期,東廠一直很牛,直到西廠出現。西廠的設置,完全是個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個名叫李子龍的大臣竟然輕鬆地闖進了內宮深院,這讓疑神疑鬼的明憲宗心裏很不踏實,認爲皇宮內外有祕密溝通。爲了加強特務統治,明憲宗於次年(1477年)在東廠之外增設“西緝事廠”,簡稱西廠,首領由大太監汪直擔任,另從錦衣衛選拔廠員。

雖然與東廠、錦衣衛合稱“廠衛”,但西廠的權力超過東廠,偵緝範圍自京師遍及全國。西廠不僅兼有錦衣衛、東廠的職能,還設有自己的監獄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請的情況下,可以隨意逮捕、拷問、審訊文武大臣,地方官員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監視範圍之內,肆無忌憚。同時,西廠還有一項職能,即監視東廠,“權焰出東廠上”。五個月後,因朝野反對聲此起彼伏,明憲宗被迫撤銷西廠。

明武宗時期,皇帝朱厚照是個玩家,不理朝政,是個“坐皇帝”;大太監劉瑾專權,被稱作“立皇帝”。朱厚照很有個性,聽不得臣民諫言,爲此於正德元年(1506年)重設西廠。當時,東廠由馬永成掌管,西廠由谷大用掌管,二人皆屬“八虎”,深得明武宗寵信。劉瑾雖是“八虎”之首,但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各不相讓,互相拆臺,劉瑾便與馬永成、谷大用等人有了矛盾。爲了鞏固自己的老大地位,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劉瑾矯詔“立內(行)廠,劉瑾領之”,“時東廠、西廠緝事人四出,道路惶懼。瑾復立內行廠。”

內行廠與東廠、西廠、錦衣衛合稱“廠衛”。但是,劉瑾身爲司禮監太監,又是不可一世的“立皇帝”,由他掌管內行廠,內行廠的規格和權勢自然高過西廠、東廠和錦衣衛。相比於其他廠衛,內行廠的機構更大,特務更多,制度更嚴,偵緝範圍更廣,除了監視天下臣民外,東廠和西廠也在其監管之例,“雖東西廠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內行廠成爲腳踩東廠西廠的廠上之廠。

除了可督察、指揮其餘的廠衛,內行廠還有權偵知天子以下的任何臣民的行蹤,是明朝最大的特務機關。可以說,從錦衣衛、東廠、西廠到內行廠,四者後來居上,四者中以內行廠出現最晚,但其權勢地位卻凌駕於其他三個廠衛之上。內行廠的酷刑很厲害,當時劉瑾爲了把持朝政,對反對勢力極其嚴酷,“罪無輕重皆決杖,永遠戍邊,或枷項發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數日輒死。”

一百五十斤的大枷抗在肩頭,一點一點地將人慢慢折磨而死,這比杖刑、砍頭、凌遲處決之刑更慘絕人寰。數年之中,“官吏軍民非法死者數千”,人人談內行廠而色變。多行不義必自斃。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因“謀反”被處死,“瑾誅,西廠、內行廠俱革,獨東廠如故”。內行廠只存在了二年,但它把特務的囂張狠毒演繹到了極致,也給明朝臣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劉秉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