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揭祕:袁紹曹操共同成就了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揭祕:袁紹曹操共同成就了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演義中說了,袁紹在得知曹操發佈的檄文之後,“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按照常理,既然袁紹聚集了麾下的文武官員出征討伐董卓,怎麼可能不帶上自己的得力武將?是因爲顏良文丑另有要事?是因爲顏良文丑要包圍渤海?都不是。當時的渤海郡並沒有敵人窺視,而顏良文丑也一直沒有在反抗董卓盛會中出現。

爲什麼出現這樣怪異的事情?因爲袁紹有私心。袁紹爲何要參與反董卓聯盟?因爲袁紹被董卓通緝,在天下無法立足,雖然董卓表面上給了袁紹一個渤海太守的官職,可是袁紹自認爲自己是四世三公之後,其野心根本不在小小渤海一郡之地。而當十八路諸侯公推袁紹擔任盟主的時候,袁紹更是慷慨激昂,許下一番誓言,貌似真的想爲漢家除殘去穢。可是,袁紹不過是在演戲,袁紹不希望董卓被很快擊潰,甚至希望董卓一直存在下去。就猶如盜賊的存在,使得百姓必須藉助官差一樣。董卓的存在,使得天下士大夫都會團結在袁紹這個盟主的旗幟下,聽其號令,服其管束。於是,當董卓在虎牢關戰敗之後,曹操建議追擊,如果大部隊前進的話,完全有機會擊潰董卓。可是袁紹不聽。其他諸侯不出兵,大都是不敢出兵,要知道在當時除了孫堅曾經和董卓交手打過勝仗,多數諸侯都被呂布打的心膽俱裂。

可是袁紹不是不敢,而是不願意。他的王牌,顏良文丑依然沒有出現。放走董卓,袁紹纔可以繼續在關東稱雄,藉助盟主大旗,拓展他的袁氏大業!而曹操呢?曹操是不是就是一心爲公呢?表面上看曹操對於反董卓非常熱心,可是,曹操一直在慫恿別人上前線,而自己手下的大將並不出馬。要知道劉備手中有關羽張飛,可是曹操手中的名將更多。當時曹操的手下,有樂進、李典、曹洪這樣的三國知名驍將,更有曹仁、夏侯淵這樣智勇雙全的悍將,而最厲害的則是演義當中獨具魅力的獨眼大將夏侯惇,那拔箭啖睛的一幕,想必是所有三國迷必定難以忘懷的畫面。

揭祕:袁紹曹操共同成就了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而夏侯惇曾經三戰三國第一名將呂布,戰後還曾經主動請戰,剛猛勇武不在張飛之下,夏侯惇又曾經力戰關羽四十餘回合,追趕關羽到達土山,並且揚言要生擒關羽!這樣厲害的夏侯惇,怎麼會不是華雄的對手?於是問題就來了。十八路諸侯中,許多諸侯的部下都出戰了,作爲反董卓行動的發起人,爲什麼就看不到派一個將軍率軍出戰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爲曹操奸詐。曹操有能力對抗華雄,但是他不想過早暴露自己的實力,他想讓諸侯將領先去做炮灰,看看情況自己再下手。曹操他是個有氣魄有膽略的人,他看重的不是一戰一地的勝敗得失,而是整個大局。加上曹操在衆人的心目當中,是閹宦之後,並沒有幾個人看得起他,於是,曹操一忍再忍。直到董卓下達遷都的命令。董卓遷都,朝野震動,關中百姓人心浮動。曹操看到時機已到,於是拜見曹操,希望由袁紹下令,號召十八路諸侯和董卓來一次大決戰,一舉定乾坤!

曹操說:“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諸公何疑而不進?”曹操提出,此時作戰有兩大優勢,一個是董卓遷都,又犯衆怒,在長安內部,在董卓軍團內部,必然會有許多反對的聲音;第二個是十八路諸侯既然是以討伐董卓爲名前來,現在董卓即將逃跑,正是追擊的大好時機。並且曹操預料,只要出兵,一定會一戰成功,天下安定!曹操的話說的斬釘截鐵,按照曹操的理解,袁紹當然應該出兵,諸侯當然應該出兵。可是袁紹卻以諸侯軍隊多次征戰疲乏不堪爲藉口,拒絕出兵。而衆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想着保存勢力。於是曹操大怒,說:“豎子不足與謀!”曹操很失望,但是卻希望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僥倖獲得成功,那麼自己也可以成爲衆人仰望的對象。

於是曹操不再忍了,他帶着自己全部的家當,用各種手段蒐羅的一萬來人,還有自己手下的所有將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日夜兼程追趕董卓。可是,曹操沒想到自己會遇上整部三國演義唯一的一個算無遺策的謀士李儒。曹操的一萬多人死得只剩下五百人,若非曹洪捨命相救,曹操自己也小敏難保。曹操奮力一擊無功而返,也就沒臉再回到諸侯聯軍那裏了,帶着殘兵敗將去揚州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