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①

【原文】

萬馬 ② 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鬥,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註釋】

①秋閱:古時軍隊常在秋天舉行軍事演習,接受上級的檢閱。

②萬馬:極言演習規模大。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譯文

萬匹戰馬靜靜而立,並不嘶鳴,忽然一聲號角劃破長空,好像周亞夫傳令到了細柳營。秋天的原野平整如手掌,上面突然出現無數槍林刀叢。鐵騎奔馳,迅捷如流星;隊形縱橫,陣勢變化莫測。統帥從容地坐在油布帳幕之中,按兵法指揮千軍萬馬。他手持羽毛扇子,身着輕裘緩帶,舉止沉着冷靜。你知道嗎?他是天生的將才,卻也曾參加詩人的集會。

在紙上寫字時筆走龍蛇,落筆時如挾風帶雨,賓朋無不震驚。他頂着風沙遠征塞外,即使萬里封侯,金印大如鬥,也無法快意平生。他經常拂拭腰間利劍,不斬殺那些佔據中原的金國統治者,就不足以遂生平之志。演習歸來,天色已晚,隨軍樂隊的演奏聲中,似乎已帶上了邊地戰場上的種種衝殺聲。

【鑑賞】

劉過雖終身未仕,但對北伐甚爲關心,一直期盼全國統一。本詞即是詞人這種心境的最好體現。詞中描寫了愛國將領張路分“秋閱”的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位文武雙全的抗戰派儒將形象,表達了詞人渴望朝廷抗金以及早日實現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詞的開篇從聽覺角度對“秋閱”開始前和剛開始的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萬馬不嘶”,足以讓人聯想到當時整肅的軍容以及嚴明的軍紀。隨即,“一聲寒角”陡然響起,嘹亮之極。“寒”字用得妙,既與詞題中的“秋”字呼應,又烘托出戰場上的肅殺氣氛。“槍刀突出”三句,又從視覺的角度,在不同側面描繪了演兵場上的盛況;“人在油幢”三句,從士兵寫到將領,描繪了張路分指揮千軍萬馬的儀態:只見他“羽扇從容裘帶輕”,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君知否”三句,點出張路分“曾系詩盟”,即參加過詩人集會,展現出這位善於用兵治兵的統帥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豐滿、完整。

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下片“龍蛇紙上飛騰”三句承接上片,寫張路分文采飛揚、才思敏捷的一面,進一步強調了將軍的能文能武。“便塵”以下幾句寫張路分的內心世界。通過描寫拂拭佩劍的動作,表現了其不甘於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寫秋閱結束時的情景以及詞人的感慨。“歸來晚”一句,表明演習時間之長。“隨軍鼓吹”,聽起來也好似“邊聲”,足見詞人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儘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詞風格豪放,極具畫面感,是宋詞中描寫軍事場面的優秀詞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