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解密:“日本鬼子”一詞竟出自清朝的對聯?

解密:“日本鬼子”一詞竟出自清朝的對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來,“日本鬼子”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對日本侵略者的稱呼;戰爭結束後,“日本鬼子”演變成爲華人對日本人的蔑稱,而有時“日本鬼子”還會簡稱爲“鬼子”;比如電影《鬼子來了》和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但是實際上“日本鬼子”源自針對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一詞(最早在《聊齋志異》裏,“鬼子”是道士對魔鬼的蔑稱;當白種人侵略者踏上中國後,因爲在當時的東方人看來,西方人確實有些面目扭曲、長相怪異,與魔鬼接近,故而“鬼子”、“洋鬼子”的說法就漸漸出現並流行了),早在在甲午戰爭之後就專被用在對日本侵略者的指代上了。因爲在此之前直到明朝,我們蔑稱日本人爲“倭寇”。

“日本鬼子”一詞早在清朝末年就開始被人叫了。我查了一下資料,據說其中還有一個典故。

話說甲午海戰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談判結束之後,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還想在文化上玷辱清國。待到記者雲集,日方突然提了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個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這真是新鮮事。

解密:“日本鬼子”一詞竟出自清朝的對聯?

很快,日本人即亮出白絹上書寫的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意思是說:我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異的千里馬,張的是長弓;文的也不簡單,光“大王”就有8個,我們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陳之於武功,日本“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

清臣也不示弱,先要日方準備硯臺磨好墨,再鋪好白絹,然後大筆一揮寫下聯:“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記者們看了,個個叫好。所以後來大家便不再稱日本人“倭寇”,而改稱“鬼子”。

也就是說,“日本鬼子”這個說法,早在清末甲午戰爭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只是直到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者對我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加激起了所有中國人的憤怒與仇恨,於是“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小鬼子”等稱呼也就迅速風靡起來,深入人心,傳遍了中華大地,直到如今。

這個典故和對聯我看基本上沒有問題,只是還可以說得更準確些。因爲在那個時代,既然“鬼子”早就是指外國侵略者,當日本人來侵略我們時,“日本”與“鬼子”二詞自然很容易就湊合成另一個詞——“日本鬼子”了。所以在中國民間,在老百姓口頭,19世紀末清朝晚期,該詞就已經出現了;至於說文字上的記載,大概還是以這個典故和對聯爲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