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日本鬼子”的由來,日本出一對聯想侮辱清朝,清朝使臣巧妙回懟

“日本鬼子”的由來,日本出一對聯想侮辱清朝,清朝使臣巧妙回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四世紀初葉,日本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爲“倭寇”。明初開始,倭寇對中國沿海進行侵擾,從遼東、山東到廣東漫長的海岸線上,島寇倭夷,到處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當時,朝廷和民間都出現了大批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戚繼光就是傑出的代表。當時,日本海盜被稱爲“倭寇”,但是,到了甲午戰爭後,直至到近代,人們卻統稱日本侵略者爲“鬼子”。何時開始,“倭寇”變成了“鬼子”呢?其實,這一稱呼的改變,是源於一副對聯。

“日本鬼子”的由來,日本出一對聯想侮辱清朝,清朝使臣巧妙回懟

清朝的時候,中國的一位外交使者到日本進行國事相議,此時的日本野心勃勃,在會議結束後,就像現在一樣,往往都會開一個記者招待會,公佈一下雙方國事相議後的結果。在這場記者招待會上,不但趁機向中國和世界炫耀武力,還想要在文化上壓中國一頭。

當記者匯聚集齊之時,日方突然提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我們日本有一個上聯卻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於漢字發源地的人了。”說完以後,日本人亮出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

這是一個拆字聯,難度較大。而且其好戰侵略氣焰十分驕狂囂張。其實這個上聯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國示威呢,意思是,大日本兵強馬壯,駕馭的是奇馬,張的是強弓,文的也不簡單,無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光“大王”就有八個,蓋世無雙,言外之意,日本“單戈獨戰”可踏平中國。而當全場人都爲大清捏一把汗的時候。

這位清朝大臣不禁感嘆:日本人竟將我漢字文化學得如此透徹!但他也不甘示弱,禮貌地請日方準備硯臺磨好墨,鋪好白絹,在這同時好好地琢磨了一番,待一切就緒,大筆一揮寫下聯:“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聯也用的是拆字聯,對仗十分工整,且與上聯針鋒相對,其意思是,你們日本騎奇馬張長弓,其實就是一夥來偷搶我大清龍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魎四個小鬼子,並肩居頭上,其實已經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膽敢單戈獨戰,我就合手擒拿。

“日本鬼子”的由來,日本出一對聯想侮辱清朝,清朝使臣巧妙回懟 第2張

當時日本大臣的臉都白了,而這副對聯產生後,一些媒體報道,日本“鬼子”的稱呼開始出現,一直叫到現在。當時中國百姓對日本沒有了解多少,還不知道“日本鬼子”比“洋鬼子”可恨多了。侵華戰爭以後,日本這兩字就成爲中華人民最痛恨的一個名詞。所以,稱之爲“日本鬼子”的這個稱呼得到了爆發性的流傳。

其實這是一個老對子,在明朝時期就產生了,據史料《宦遊紀聞》,當時安南國使臣朝貢,出了一個上聯“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頭面”,當時的負責接待的官員的幾歲的兒子程敏政立刻對出“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當時的安南使者聽完也是驚訝不已,只是日本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