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實行推恩令削藩?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實行推恩令削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推行恩令削藩,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唐朝末年各地藩王割據嚴重,其勢力已嚴重威脅到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唐玄宗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戰亂歷時了八年才得以平息。歷朝爲了阻止藩王勢力的過大,也有過削藩的舉措,比如漢武帝時期實行的“推恩令”就非常成功,削弱了地方諸侯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管控,而此時的唐朝也面臨着藩王割據嚴重的情形,有人提出了爲什麼就不能像漢武帝一樣施行“推恩令”的制度呢?削弱藩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管轄。在此作了以下四點分析。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實行推恩令削藩?

一、唐朝和漢朝的制度有着本質的區別。

漢武帝之所以能夠順利施行“推恩令”並且效果明顯,完全得益於漢景帝打下的基礎,西漢七國之亂後,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建議削藩,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藩王的勢力。漢武帝即位後,施行“推恩令”制度,就是在藩王去世後,除了嫡長子可以繼承外,其他庶子在本國內依然可以封侯,並且直接受命於郡的管轄,這一舉措當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因此有了大量的羣衆基礎。這樣也就把大的諸侯國分成了多個小國,有利於中央集權的管控,可謂是一舉兩得。而唐朝節度使卸任或者去世後,其官位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所以施行“推恩令”比較困難。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實行推恩令削藩? 第2張

二、徵兵制度的變化。

由於徵兵制度的變化助長了各地藩王膨脹的勢頭,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均田制度的崩潰,也意味着唐朝的徵兵制從府兵制演化到了募兵制,簡單理解就是所招募的士兵都聽命於節度使個人,導致朝廷兵力減少,藩王不論從兵力還是財力都遠遠超過朝廷,所以不聽命於朝廷的所有詔令實屬正常,這也就不難推斷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很難在當時施行下去。

三、中央行政管理的方式不同。

漢朝雖然諸侯國的實力很強大,但是中央的權力比之更大,諸侯國當地的官員的上任是由中央統一任命的,歸中央管轄,這也確保了當地的財政大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手裏。而唐朝就不一樣了,節度使有很大的的權力,安史之亂後,節度使更是擁有了官員任免的權力,導致財政腐敗,制度混亂,這也是“推恩令”很難施行的原因之一。

唐朝末年時藩鎮割據那麼嚴重,爲什麼沒有實行推恩令削藩? 第3張

四、所處歷史時期的不同。

漢朝推行“推恩令”的想法早在漢文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又經歷了漢景帝到漢武帝三代的發展,“推恩令”才得以順利施行。反觀唐朝,“安史之亂”成爲了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藩王割據,皇權動盪,皇帝都自身難保,到處流浪,像個孤兒一樣,根本沒有時間去施行新政,也是導致“推恩令”很難施行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唐朝後期諸侯割據,沒有像漢武帝一樣實行“推恩令”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雙方實力的差距是主要原因,諸侯勢力過大,唐後期重用宦官,從而最終使唐朝走向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