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如此嚴重 唐朝爲何不效仿漢朝一樣進行削藩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如此嚴重 唐朝爲何不效仿漢朝一樣進行削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唐代藩鎮問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唐代末年藩鎮問題如此嚴重,唐代爲什麼不效仿漢朝削藩?唐代的國情和漢朝有什麼不同?

唐代藩鎮共有89個,有造反劣跡的只有11個,百分之十多一點,從頭到尾跟中央作對的只有河朔三鎮,就是這河朔三鎮,地方官員也是中央任命的,國家大的方針政策也在這裏實行,只是財政不上交中央罷了,唐代和外敵打仗時也是出兵出糧,幫助中央抵制外患,其實藩鎮割據沒有那麼嚴重。

割據的只是少數藩鎮,但各藩鎮大小不一,割據的卻是實力最強的幾個藩鎮。在公元820年前除了河朔三鎮外還有淮西和淄青長期割據,而這幾割據藩鎮的兵力佔了天下的一半多。其中淄青是當時最大的藩鎮,擁有12個州,相當於幾個小藩鎮。唐代最後能平定叛亂還是利用了這些割據藩鎮的內部矛盾,借力打力,否則單靠朝廷控制的那幾十個藩鎮甚至打不過這幾個割據藩鎮。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如此嚴重 唐朝爲何不效仿漢朝一樣進行削藩

這幾個割據藩鎮的實力有多強,看看“二帝四王之亂”就瞭解了,他們一旦聯合起來,對朝廷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唐德宗被逼得下“罪己詔”就不說了,後來唐憲宗打一個只剩下三個州的淮西鎮,用了四年時間才勉強拿下來。淄青鎮也是因爲成德鎮倒向朝廷加上有人內部叛亂才得以平定。至於河朔三鎮已經是樹大根深了,始終無法徹底解決。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河朔割據型藩鎮都是自行任命官員的,對於朝廷詔命也是經常拒絕執行,例如唐武宗“會昌滅佛”河朔三鎮就拒絕執行,讓皇帝自己來拆佛像,朝廷也沒辦法。另外中原的藩鎮也基本不要向朝廷交稅,雖然不能自由任免官員,但節度使同樣有很大權力,要不然還叫藩鎮?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如此嚴重 唐朝爲何不效仿漢朝一樣進行削藩 第2張

節度使本來就各鎮的頭頭,各鎮已形成穩定的軍事集團,分不開。朝廷能分朔方,那是因爲朔方忠於中央且名義統帥郭子儀常在中央,部將分領諸軍。漢朝的藩王在推恩之前是真的位高權重,他們真的能夠完全掌控藩國,藩國是他們的私人財產,所以他分底下人沒意見,但是唐代的節度使權力遠遠比不上漢朝的諸侯王,節度使的權力完全取決於士兵們支不支持,所以推恩不下去。因爲士兵控制了節度使而不是反過來,節度使根本控制不了本鎮,他就算想把位子傳給他的兒子,都有可能傳不下去。

朱溫叛離帶走的只是黃巢軍隊中的一小部分,後期李克用等人帶兵不斷圍攻追擊黃巢起義軍直至其滅亡後,朱溫倒是又撿了不少便宜。不認同朱溫“難以節制”的說法,實際上每一個勢力大一點的節度使都難以節制,但朱溫真正崛起是在當了宣武軍節度使以後的各種精妙操作。巧妙地在唐末渾水摸魚,吞吃周圍其他節度使的勢力壯大了自己。而一開始對朝廷威脅最大的節度使其實是河東李克用。自北魏末年起,爾朱榮、高歡、楊堅、李淵先後坐鎮太原並做大;唐自己就是這樣起家的,所以搞李克用是很自然的想法,但操作不到位。

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如此嚴重 唐朝爲何不效仿漢朝一樣進行削藩 第3張

推恩令,對於諸王而言,是通過提升諸侯王的子弟,讓諸侯王內部的權力越來越分散,從而有利於中央政府的控制。在削奪軍閥權力時,用類似思路去解決(提拔軍閥集團內部將領的權力,從而稀釋軍閥大佬的權力),我們稱之爲推恩令,應該沒有問題吧。用推恩令削奪大佬權力時,那是需要強大的實力爲後盾。如果實力不夠,對方肯定會強烈頂回來的。因爲這等於中央政府幹涉人家內部的事務。最經典的就是趙構削奪張俊的權力時,就是想繞過張俊,提拔張俊手下的將領,但是張俊直接就對具體操作人放出狠話,總而言之,你敢繞過我,提拔我手下的將領,請想好後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