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樂毅伐齊的時候,爲何沒有攻下莒和即墨呢?

樂毅伐齊的時候,爲何沒有攻下莒和即墨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征戰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很多國家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就要從軍入伍,一將功成萬骨枯,累累白骨鋪平了將軍的平步青雲之路。

約公元前284年,也即燕昭王在位28年的時候,諸葛亮自比的樂毅被封爲上將軍。緊接着,樂毅帶着秦、韓、趙、魏四個國家的軍隊,後來楚國也加入這支軍隊。這麼多軍隊聯合在一起不是搞什麼演習,而是討伐齊國的。

樂毅不愧爲春秋戰國的傑出軍事家,加上民心所向,樂毅帶着燕國軍隊連續佔領了七十二座齊國的城池,包括齊國的首都臨淄。照例燒殺搶掠一番後,樂毅也被後方的燕昭王加官進爵爲昌國君。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燕國的實力達到了從來沒有達到過的高度,與此相對應的齊國,則衰敗到只剩下了莒和即墨兩座城池。

樂毅伐齊的時候,爲何沒有攻下莒和即墨呢?

但是,連七十二座城池都攻佔了的燕國軍隊,爲什麼獨獨留下了兩座城市呢?尤其是著名軍事家樂毅,將這兩座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而且用了三年時間還是沒有打下來。是真的攻佔不下來還是出工不出力呢?

首先,從軍事角度來思考。20世紀的德國利用閃電戰打到了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但是隨着戰線的拉長,人民的反抗,地形氣候的不適應等原因,終究沒有滅了蘇聯。同樣的,樂毅通過閃電戰的方式迅速拿下了絕大部分的齊國城市,不過,攻城掠地容易,收服人心難。雖然齊王昏蠢百姓不擁,但田齊畢竟也有兩百餘年的統治,逐王可以,滅國老百姓就不幹了。

如同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雖然白起率領秦軍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是秦國也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例如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入伍,秦昭王自個兒還去戰區做動員,可見情勢之緊張。燕國本就苦寒貧瘠,又經歷過動亂,爲齊所辱幾近滅國,即便是燕昭王勵精圖治,家底也不能和長平之時的秦、趙相比。樂毅自己咬牙不撤軍,勉力撐持半年已經很艱難了,自然不可能全力攻打殘存的齊國,畢竟狗急跳牆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其次,樂毅並不打算滅亡並佔領齊國。他心裏最好的盤算是齊國投降,各國無話可說。最壞的打算是,齊國在其餘五國的干涉下復國,燕國撤兵但燕國要佔領一部分土地人民。因爲結合當時國際局勢,就算燕軍滅了齊國,其餘五國也不會允許燕國獨佔蛋糕,況且滅人之國,就當時國際輿論來說也是一種“罪”。(雖然戰爭是因爲齊國一直欺負燕國,燕國是發動復仇的正義一方,但滅人國顯得有些過分)所以樂毅的打算是留齊國一線生機 ,促使其餘五國暫時不進行強力干涉,趁此時間把儘可能多的把齊國土地人民“化”爲己有,另一方面則不斷髮動政治、外交攻勢,勸降齊國。

樂毅伐齊的時候,爲何沒有攻下莒和即墨呢? 第2張

最後,雖然當時的齊國只剩下了即墨和莒城這僅有的兩座城池。但是,按照現在的說法,這兩座城市不僅是軍事重鎮,還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可以類比爲南京、廣州這樣的城市。

具體來說,齊國的行政劃分比較特殊,是較早進行行政改革的國家,全國行政被劃分爲五個大區。這五個大區不但是行政大區,還是軍事大區。每個大區都有很強的軍事、經濟能力。按照戰國策的記載,齊國這五個大區,每個大區都能動員包括小市民、農民在內的湊數兵力十萬人。因此,樂毅率軍圍攻的即墨和莒城,恰恰就是“五都”據點城市中的兩個,這兩個城池正常情況下應該會儲備五分之二的齊國軍事、經濟力量,而不是普通的兩座小城。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燕昭王死後,本就和樂毅關係不和的燕惠王登基了。在齊國田單的反間計下,被免職的樂毅害怕被燕惠王殺死,所以立即跑到趙國去了,而齊國也最終順利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