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崖山海戰的雙面評價揭祕

崖山海戰的雙面評價揭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關於崖山海戰的評價是具有雙面性的,一方面,宋朝軍隊在崖山海戰中奮勇抵抗,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宋朝軍隊切斷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戰,與元軍決一生死,以此來保衛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雖然宋朝的領土僅剩下崖山這一個地方,但是這些宋朝的兵民沒有選擇投降。

歷史上關於崖山海戰的評價還有另一方面。元朝在集聚了力量後,開始進攻南宋。沿着東南海岸,元軍將南宋的皇帝逼到了廣東地區。元軍打贏了崖山海戰,滅掉了南宋,統一了中華地區。北宋雖然統一了中國,但是隻是小格局的統一,但是元朝卻是大格局的統一。

崖山海戰的雙面評價揭祕

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在評價崖山海戰的時候,並沒有貶斥他的敵人,而是非常讚賞這些南宋軍民的抗爭精神,他號召蒙古人要學習這樣的精神。周恩來在評價崖山海戰的時候,說崖山海戰顯示出了中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崖山海戰的遺址要好好保存,要讓後代人銘記崖山海戰的精神,在極端情況下也不要屈服。

近年來,網絡上有些關於崖山海戰的評論很不和諧,這些言論中指出,崖山以後無中國。他們認爲,漢人的宋王朝在崖山以後已經滅亡了,新建立的元朝是胡人的王朝,這種言論明顯是破壞國家統一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論是漢人的宋朝還是蒙古人的元朝,都是中華民族的朝代。

崖山海戰未解之謎介紹

‍‍ 崖山海戰有着三個未解之謎,到現在還沒有找出謎底。崖山海戰未解之謎之一是南宋爲何將所有的軍隊集中在崖山這個地方。根據現在的考察,南宋在崖山以南的湛江海域附近的島嶼上修築了臨時住所,按道理他們應該在島嶼上抵抗元軍。爲何他們會逆向去崖山,與元軍追擊的方向正好相對。而且從湛江附近的島嶼到崖山是逆風。 

南宋當時的決策層爲何要作出這樣的決定,現在沒有統一的見解。有的專家認爲當時的南宋決策層已經料到南宋覆亡的前景,無論是在陸上防禦,還是在島嶼上防禦,都會全軍覆沒。由於存在鄉土情結,他們選擇了在陸上抵抗。這種說法雖然有些道理,但仍舊無法準確解釋崖山海戰未解之謎中南宋指揮官爲何會在陸地上守衛的問題。

崖山海戰的雙面評價揭祕 第2張

崖山未解之謎之二是南宋在軍力遠勝於蒙古的情況下爲何全軍覆沒。南宋的軍隊有20萬,戰船有近千艘,蒙古的軍隊只有2萬人,戰船隻有四百艘。南宋的軍隊戰鬥力雖然不如蒙古,但是20萬人是不小的數目,而且打的是海戰,並不是陸地戰鬥,蒙古軍隊的騎兵優越性無法發揮出來。

崖山海戰未解之謎之三是宋朝的指揮官爲何連連失誤。崖山海戰的南宋一方指揮官是張世傑。但是南宋的補給都是由海南島提供,張世傑沒有派兵守住出海口,而是將所有的戰船都聚集在海港裏,明顯是一大失誤。南宋的戰船數量遠勝於蒙古,應當在海面上與蒙古軍決戰,在狹小的地區作戰明顯不利於南宋一方。

崖山海戰地點發生在哪裏

作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規模海戰,崖山海戰地點也具有紀念意義。

崖山海戰的雙面評價揭祕 第3張

崖山位於現今新會區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處出海,這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而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從而故又名崖門。但僅從地勢上看,兩山夾一海,地勢險要,實在易守難攻。現如今,崖山港在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之後,因泥沙淤積,已成爲陸地。人們不可能再一睹當年的海港風貌。而且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宋軍的艦船隻能屯駐和停泊在崖山西北的港口內,不能將艦隊全停泊在崖山的東南岸,面向大海。西北港內雖有南、北兩個出入口,但由於“其北水淺,舟膠,非潮來不可進”,在退潮時只有一個出入口,實際上也影響着軍事上的進退。因此選擇崖山作爲戰爭據點和基地,是有些令人困惑的。

若追蹤一下崖山海戰地點,就會發現另外一個現象。流亡中的宋廷曾在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島駐紮,現如今島上仍然有宋廷修建的行宮、書院等遺址。由此可以推測,若不是有長時期駐紮的打算,宋廷是絕不會在未準備充分的狀態下大興土木的。但由於宋軍在此駐紮不久後就掉頭北返前往崖山。從行軍的路線上看,這是迎向元軍追兵之“逆行”之舉,並且從季風的角度看,亦是逆流、逆風。

現今崖山海戰地點業已不可考,約位於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向南約5公里,南海與銀洲湖的相接之地。即以古井鎮官衝村中一個無名小丘爲中心,北起銀洲湖,南至崖門口,方圓數十里的水陸區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