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鹽鐵國營出現時間 鹽鐵國營誰提出的

鹽鐵國營出現時間 鹽鐵國營誰提出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鹽鐵國營,是漢武帝在經濟領域實行的一場改革。

這場改革的核心或者主要的趨向,就是要搞經濟上的中央集權,要把一切天下的財力集中到中央。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原因就是漢武帝時期長年累月的這種邊境戰爭,耗費了大量的國家府庫,文景之治時期積累下來的那麼多的錢財,都已經被浩大的軍費開支所衝擊,已經沒有錢了,所以他急需開闢財源。於是漢武帝時期大刀闊斧地推行了一系列國營壟斷經濟的政策和法規。其中,以鹽鐵官營爲核心。當然,還推行了一些別的制度。而鹽鐵在當時是百姓生產和生活所必需,但是個體小農以自己一家的人力、物力又無法單獨地生產,所以他必須仰賴於社會的供給,他需要購買,那麼這樣一來,鹽鐵業就是當時最主要的獲利豐厚的產業。漢武帝把它由原來的允許民間私營的這種政策調整爲由官府壟斷,在出產鹽鐵的地區,分設鹽官與鐵官,把生產和經營納入了官方壟斷的體系之內,收入歸國庫所有,用於軍費的支出。歷史上把這場改革叫做“鹽鐵國營”。

鹽鐵國營出現時間 鹽鐵國營誰提出的

  鹽鐵國營

官營鹽鐵

漢朝中央政府在鹽、鐵產地分別設置鹽官和鐵官,實行統一生產和統一銷售,利潤爲國家所有。鹽業官營的形式,是由在產鹽區設置的鹽官備置煮鹽用的“牢盆”,募人煮,產品由政府統一收購發賣。鐵業官營的形式,是由在產鐵區設置的鐵官負責採冶鑄造,發賣鐵器。

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佔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可以供給皇室消費以及鉅額軍事支出。當時,人民的賦稅的負擔沒有增加,國家的收入大增,不但彌補財政上的赤字,並且還有羸餘。不過官營鹽鐵卻給社會經濟和民衆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官鹽價高而味苦,鐵製農具粗劣不合用等。

漢朝後續政論研究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間召開“鹽鐵會議”,召集天下賢良、文學六十多人開會,就鹽鐵專營、酒類專賣和平準均輸等問題展開辯論。最後由傾向儒家的桓寬根據當時會議記錄改編整理,並加上與會儒生朱子伯的介紹,而撰成《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記述會議正式辯論經過及雙方主要觀點。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寫會後雙方對匈奴外交策略、法律等問題的爭論要點。最後一篇是後序。作者桓寬偏向儒家思想,並不能保持客觀立場。桓寬於此次會議記錄中對諸“賢良文學”有明顯偏頗立場,書中多次描述官府官員們的窘態,或默然不對、或勃然作色、或憮然內慚……。多有貶抑之辭。一般認爲,官府官員代表中央利益,“賢良文學”代表地方利益。雙方的爭辯實質上是中央與地方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