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鹽鐵官營,顧名思義就是將食鹽和制鐵的經營權收到官府,由官府安排官吏管理鹽鐵的生產和銷售,當然了,所得的利益也是統統歸官府的。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鹽鐵官營在全國的正式推行是在漢武帝時期,這也是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大一統的重要舉措,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孔僅和東郭咸陽就提出了一個實施鹽鐵官營的具體方案。鹽的官營採用募民煮鹽而官府專賣的做法;鐵的官營,則由官府徹底壟斷。在最初幾年鹽鐵官營特別是鐵的鑄作曾取得明顯成效,但由於他們多選用商人擔任鹽鐵官,所以不但執行的不徹底,還造成了嚴重的吏治混亂現象。

桑弘羊掌管財政大權後,增設大農部丞數十人對郡國鹽鐵官分別予以整頓,並增加了鹽鐵官的設置地區,基本完善了鹽鐵官營的管理系統和經營網絡。

鹽鐵的利潤豐厚,是國家財政的一個重要來源,但這並不是漢武帝首先想到的,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鹽鐵專營的思想,這個思想始於管仲,傳承至今,成爲春秋以後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國食鹽鐵器專賣制度的濫觴。爲此,後世甚至尊管仲爲“鹽宗”。

管仲相齊,爲了提升國家的硬實力,管仲不僅挑戰了井田制,“相地而衰徵”,加徵田賦,也因地制宜,向海鹽和礦藏下手了。

煮海成鹽,開山成鐵,只要把山、海的資源壟斷起來,就可以把鹽鐵的經營買賣控制起來,進而從中獲利,大幅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在農耕時期,鹽和鐵是最爲重要的兩大支柱性產業,其利甚大。《管子·海王》有云:“令鹽之重升加分強……千鍾二百萬……禺策之……萬乘之國,正九百萬也。月人三十錢之籍,爲錢三千萬。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不僅在國內獲利,還可運鹽出口而獲取重利,這等於煮沸取之不盡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齊國交錢,即“煮沸水以籍天下”。

鐵的專賣也是相同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的鹽鐵專營並不是官營。這也意味着這項政策還需要商人的參與,以鐵爲例,商人可以開作坊,打製鐵器,但是官商三七分成,也就是商人需要交納30%的稅。

其實出現這樣的狀況跟當時的社會制度是有絕大聯繫的。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很強的傳承性,每一項制度的形成都有着漫長的過程。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所以,要說鹽鐵,得先說財政,而要說財政,得知道財政的來源,財政的來源在當時主要是稅收。成熟的鹽鐵專營制度形成於漢武帝時期,而這一制度的發端,遠的不說,最晚也得在西周開始說。西周時期,貴族將耕地,平均分配,交給農民使用,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井田制。

井田周邊爲私田,中間爲公田。公私田都由農民耕種,私田所得交一部分貢賦給貴族,其餘留歸農民自己,公田所得全歸貴族。井田歸貴族所有,不得買賣和轉讓,因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國王名義上的貴族土地私有制。 但是這裏的井田制是專指的耕地,除了耕地之外,還有山川林澤,這些非耕地的所有權也是歸貴族所有的。

非耕地不向農民開放,有專門的官員值守,禁止私自闖入。但是農民的生活需求光耕地是無法滿足的,總得燒火做飯呀,總得找點野味改善一下伙食呀,即使在原始社會,人們也是打獵的,所以很多人都會偷偷的跑到貴族的禁地中砍柴打獵。這種活動屬於非法牟利,闖入者也被視作盜賊,會遭到官府的征討。

然而,羣衆是無法阻擋的,當闖入者的數量多到防不勝防、討不勝討的地步時,貴族們也只好在保留所有權的同時開放這些山川林澤,轉而在重要通道設立出入關隘,設卡收稅。因此就另形成了一種賦稅,也是後來商稅、關稅的起源。此時,民衆的需求和官府形成了一種默契,達到了一種平衡。

但是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天下的貴族僅剩下一家,就是皇家,所以全國的山川林澤都歸皇家所有。所以全國田賦都收歸掌管朝廷經濟的大司農,作爲政府公費;而山川林澤歸皇家,所以這些稅都收歸掌管皇室經濟的少府,專供皇帝私用。在此項制度成立時,因爲耕地多,所以田賦佔全國稅收的大半,而山川林澤稅只是少數。那麼把多數給國家,少數給皇室,這是很合理的。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然而隨着社會趨於平穩,鹽鐵兩項慢慢地成爲商人獲取暴利的手段。因爲沒有人不吃鹽,沒有人家裏不用鐵器,其實鹽鐵之利的膨脹從戰國時候就開始了,又因爲漢代的田租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所以這兩項的稅收逐漸超過了田賦。少府的收入超過大司農,皇室私產超過政府公費,但這也沒有什麼,因爲國家開支的需求光田賦是夠用的。尤其是漢朝初年,歷經長期戰亂的國家亟待修養生息,因此幾代皇帝都採用黃老之說,輕賦稅徭役,讓民間恢復生產。

到漢武帝登基時,他的父親景帝和祖父文帝所開創的文景之治爲他留下了大量的財富。漢武帝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要擴大疆域,他要保境安民,不得不同匈奴展開了殊死的較量。軍費開支浩繁,國庫慢慢空虛,不光花完了稅收,連他爺爺和父親的積蓄都花光了,田稅又不能隨意增加,由大司農統管的政府財政終於沒有了辦法。但是仗還得打,政府還得運行,錢從哪兒來呢?漢武帝很慷慨,爲了事業自己掏腰包,把皇帝私產捐獻給國家。

武帝不僅自己捐,同時命令地方上的富人,最主要的是鹽鐵商人,和他一樣把私產借貸給國家。但他沒想到的是,那些坐擁財富的豪族並不像他一樣慷慨,命令發出,響應者寥寥:“富商大賈,冶鑄鬻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煮海成鹽,開山成鐵,這山和海的所有權本身就歸皇帝所有。

換句話說,這些商人本身掙得就是皇帝的錢,而且打仗也是爲了保護黎民,現在皇帝有了難處,商人卻不願意幫助皇帝。這讓武帝大爲光火,憤怒的武帝馬上開始了對商人進行整治,不僅對所有商人課以重稅,更是取消了商人觸碰鹽鐵的權力,將鹽鐵經營權收歸官府。

漢武帝爲什麼要實施鹽鐵官營 實施鹽鐵官營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也許漢武帝是一時之怒,他本來就是個脾氣蠻不好的人嘛,也許是他蓄謀已久的,總之這個決策是對當時有利的,而且對後世也影響深遠。當國家財政緊張的時候,它是一個調節財政平衡的重要籌碼,曾經讓中央財政多次走出困境,但是這同樣在後期給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