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官渡之戰時,曹操有沒有害怕過袁紹會繞道偷襲許都?

官渡之戰時,曹操有沒有害怕過袁紹會繞道偷襲許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官渡之戰爲什麼曹操不怕袁紹偷襲他的大本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袁紹此時盤踞在北方廣大地區,經濟力量和軍士力量都很雄厚,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而曹操佔據中原部分地區,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實力發展的很快,就這樣兩強對峙,必然要發生尖銳的衝突。

因此,雙方就在官渡地區發生了戰爭,結果,經過這場決戰,袁紹的主力基本被消滅,過了兩年,袁紹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時間,掃平了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

官渡之戰上,袁紹本來可以派一支騎兵繞道官渡,直取曹操的大本營許都,但是袁紹卻沒有這麼幹,使的自己錯失良機,最後兵敗於官渡地區,而作爲另外一方的統帥曹操,難道沒有害怕袁紹繞道偷襲許都,筆者覺得,曹操害怕過,只是因爲曹操瞭解袁紹這個不善機變,而且用人機制也有問題,不喜歡用賢人,況且,袁紹的謀士許攸曾經力勸過袁紹攻許都,只是袁紹一意孤行,我行無素,依然按自己的意志來指揮軍士部署,這些因素就構成了曹操不怕袁紹偷襲自己大本營的原因。

第一,對於袁紹用兵機制的“放心”,袁紹本人是個不善機變的統帥

從袁紹年輕開始,袁紹的計策皆不能用,譬如說:

——袁紹跟隨外戚大將軍何進的時候,在對宦官的問題上,袁紹建議讓西涼軍統帥董卓入京,清君側,主要目的是討伐宦官,但這是一個東漢末年的最大的一個敗筆,袁紹的建議最後讓宦官集團知曉,搶在董卓入京之前,將何進設計殺害,袁紹爲了報何進之仇,率軍屠殺宦官,致使京師大亂,這個時候董卓率領西涼軍強勢入京,董卓的所作所爲和袁紹先前的預想是南轅北撤的,董卓最後趕跑了袁紹,獨霸京師,開啓了自己挾天子令羣臣的時代。

官渡之戰時,曹操有沒有害怕過袁紹會繞道偷襲許都?

——袁紹爲了討伐董卓,在關東州郡起兵,各路諸侯聞訊而來,一起結盟討伐董卓,總共有十八路諸侯。但是討伐董卓的各路諸侯各懷異心,保存實力,尤其以盟主袁紹最爲厲害,他自己首先反對暴政,卻只動嘴,喊口號,沒有實際行動,討伐董卓時,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不帶大將顏良,文丑出征,關羽立功之時,不知道論功行賞,只是一味打壓,致使討伐大軍諸侯之間勾心鬥角,貌合神離,最終討伐之事半途而廢。袁紹不管在青年時期作爲跟班幕僚,還是在壯年時期成爲盟主,不善機變的人物特質就已然暴露無疑了,曹操因爲知曉袁紹的用兵之道,所以斷言袁紹不會偷襲許都。

第二,對於袁紹用人機制的“放心”,袁紹親小人,遠賢人

袁紹身邊很多謀士,田豐,沮授、郭圖、審配、逢紀,許攸等人,其中田豐,沮授、許攸三人皆爲賢人,有大才,而郭圖、審配、逢紀等人皆是無才無德之輩,難堪大任。

官渡之戰時,曹操有沒有害怕過袁紹會繞道偷襲許都? 第2張

但是袁紹這個人卻喜歡溜鬚拍馬的郭圖、審配、逢紀等人,卻對田豐,沮授、許攸不予重用,尤其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袁紹對田豐的勸誡,給予的回報是下獄,對沮授是棄而不用,對於許攸是打壓,不給機會。

袁紹身邊第一個提出來偷襲曹操大本營許都的人,就是許攸,但是袁紹不聽,並且,許攸的親屬在老家犯了罪,這個事情袁紹知道了,就對許攸各種訓斥,謾罵,致使許攸出走曹營,爲後來的兵敗埋下了伏筆。

《漢晉春秋》:許攸說紹曰:“公無與操相攻也。急分諸軍持之,而徑從他道迎天子,則事立濟矣。”紹不從,曰:“吾要當先圍取之。”攸怒。

袁紹親小人,遠賢士,不用大才之人,致使自己缺少明策,曹操和袁紹原本就在一起同朝爲官,對袁紹的用人機制,知根知底,所以即使袁紹身邊有幕僚提出奔襲許都,這個事袁紹也不會同意的。

第三,曹操對於袁紹手下無大將,用將"捉襟見肘"表示"放心".

如果要袁紹攻取許都,必定要選派出一員猛將才行,但現在,白馬之戰,顏良先死,文丑後亡,“河北四庭柱”已失其二,餘下的張郃和高覽還要在官渡之戰上與曹軍對戰,所以,現在就算袁紹有心攻取曹操的大本營,但是無將可用,能用的將領現在在官渡前線與曹軍作戰。

官渡之戰時,曹操有沒有害怕過袁紹會繞道偷襲許都? 第3張

其二,並且派一員大將前去,那豈不是孤身深入敵後,很容易被曹軍合圍消滅,在加上戰線拉長,遠距離作戰,必須速戰速決,要不讓糧食補給跟不上,很容易全軍覆滅,所以前去奔襲的大將必須視死如歸,但是從袁紹的陣營中看,他這些所謂的大將都是難堪大用之才。

曹操在白馬之戰時候,已經讓顏良和文丑領了“盒飯”,現在的袁軍將領中,能堪大任者基本沒有,曹操料定袁紹只會和自己打消耗戰,不會貿然奔襲許都。

第四,曹操對於自己大本營許都城防的“放心”。

曹操的大本營許都的“城防”分爲三部分,一是城牆,二是地勢,三是守城之人。

——許都城池:作爲東漢京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許都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系皇城,外城蜿蜒起伏,狀若小丘,環抱內城。——地勢:許都背面環山,西北依靠嵩山山脈,西部有石人山、白雲山、伏牛山等山脈阻隔,南部有大別山、博山等山脈橫亙,只有東部是開闊的平原。在冷兵器時代,如此地形無疑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這些山勢全部都成爲了許都的天然屏障,曹操依據許都向東南可以控制淮南、合肥等地,飲馬長江,直搗東吳腹地;向南可以穿越大別山關口,直抵江夏平原,所以說曹操選擇許都作爲京都,是有很高的戰略考量在裏面的。——三是守城之人:守城之人爲荀彧和曹操的兒子曹丕,荀彧乃大才之人,在曹操的幕僚中自成一派,才能不亞於後期的三國諸葛亮和司馬懿,有他坐鎮京師,可確保許都萬無一失,而曹操留下曹丕,是爲了監視朝中那些想作亂之人,不讓曹操的後方出現危急。所以有這二人戍衛京師,可確保許都不出任何問題。

《三國志·卷十》: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所以說,曹操依據許都的城牆,地勢、守城之人、才能放心的與袁紹在官渡地區擺開陣勢對峙,所以就算,袁紹有這個攻取許都的念頭,並且付之於行動,但是在這三個因素下,袁軍很難攻下許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