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琅琊諸葛氏曾經有多輝煌?爲什麼後來沒落了?

琅琊諸葛氏曾經有多輝煌?爲什麼後來沒落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琅琊諸葛氏,這個家族曾經非常的輝煌,那麼他們爲什麼後來沒落了?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在《出師表》中,武侯謙稱自己爲“布衣”。實際上,在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沒有一官半職確實不假,但是如果你要是把他真當成臥龍崗上一個種地的,那就真是小看他了。

諸葛亮,出身於琅琊諸葛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漢元帝年間的司隸校尉諸葛豐。琅琊諸葛氏在當時應該是一支大族,但到了諸葛亮父親這一支,則確實顯得有些衰微了: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最高不過泰山郡丞,並且早早就離開人世;而承擔撫養諸葛亮及其弟弟諸葛均責任的叔父諸葛玄也僅僅做到豫章太守這樣的職位,還是靠着依附後來稱帝的袁術的關係。

因此,對於早年失孤、跟着叔父從山東一路輾轉流連到荊州的諸葛亮來說,他成年之前確實沒過過幾年好日子。但是,從他能迎娶名士黃承彥之女、荊州豪族蔡氏的外孫女黃月英來看,他的背景也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諸葛玄到荊州不久後就病逝了,徹底沒人管了的諸葛亮就帶着兄弟諸葛均一起在南陽種田。而此時年長諸葛亮七歲的長兄諸葛瑾卻已經成爲了另一個早早就沒了父親的人的座上賓——孫策去世後不久,諸葛瑾就被孫權的姐夫推薦給了孫權,併成爲了孫權的長史。

琅琊諸葛氏曾經有多輝煌?爲什麼後來沒落了?

就這樣,諸葛珪的三個兒子裏,老大在孫權那當着祕書,老二和老三在劉表那當着農民,這種情況維繫了七年,直到那個命中註定之人第三次敲開了臥龍崗的那扇柴扉。

在隆中,諸葛亮用一席話徹底征服了飄零半生的劉備,併爲他指明瞭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而他所提出的“橫跨荊、益”以圖謀中原的戰略,也在十二年後差一點點就能獲得實現——如果沒有呂蒙的背刺的話。

襄樊之戰的先勝後敗,以及荊州全域的拱手讓人,讓本來已經陷入危機的孫劉關係徹底破裂。而作爲劉備集團核心人物的兄長,諸葛瑾自然也在夷陵之戰前被推上了江東的風口浪尖。幾乎所有人都在質疑,諸葛瑾是否會成爲劉備在江東的內應。

面對下面的議論,孫權選擇了支持諸葛瑾,他公開表示:“我和子瑜(諸葛瑾字)之間是過命的交情(‘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會負我,一如我不會負子瑜。當年諸葛亮來勸我聯合抗曹時,我就曾想把他挖過來,子瑜跟我說:‘我弟弟是不會背叛劉備的,就像我也不會背叛您一樣。’”

但是,話雖然這麼說,孫權終究還是沒有像襄樊之戰那樣把諸葛瑾派到一線去,而是在戰爭結束、吳蜀復通的時候纔派他去鎮守公安。此後的諸葛瑾一路平平穩穩地做官,既沒有建立不世之功,也沒有在孫吳數次內鬥中被波及。赤烏四年(公元241年),諸葛瑾以大將軍銜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諸葛瑾去世前七年,那位比他小七歲的二弟已經在五丈原溘然長逝。相比於諸葛瑾平穩的一生,諸葛亮自二十七歲出山以來就一直在操勞:出山不久,就在敗軍之中奉命出使東吳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後,他又擔任了劉備集團的總後勤官,先後主持了荊州和蜀中的工作;而在夷陵慘敗後,他再次奉命於危難之際,承擔了整個蜀漢的重任。此後,他燃燒了自己生命最後的十一年,只爲不負那個人從臥龍崗到白帝城的託付。

諸葛兄弟的先後辭世,代表着這一代諸葛氏的落幕;而他們的兒子們,卻又在許多年後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故事。

諸葛亮去世時,獨子諸葛瞻才七歲。這個年紀便失去了父親,是很難指望他從諸葛亮那裏學習到什麼東西的。因此,儘管蜀漢百姓都對這位年輕的武鄉侯寄予厚望,他卻實在有些盛名難副。然而,當鄧艾偷渡陰平,與諸葛瞻在綿竹決戰時,這位年僅三十七歲的武侯兼駙馬,卻展現出了極有血性的一面:

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爲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衆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華陽國志曰: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爲!」乃馳赴魏軍而死。——《三國志-諸葛亮傳》

至今,成都的武侯祠裏仍然矗立着諸葛瞻父子的塑像。他們和諸葛亮一起,向每一個來到成都的人們訴說着諸葛氏的故事,並共同成爲了忠義的化身。

然而諸葛瞻遠在江東的幾位堂兄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作爲軍人,他們不僅沒能在戰場上建立功業,甚至連爲國死戰的機會也沒有,便被滅了三族。

諸葛瑾之長子諸葛恪,極其聰明,甚至有過於父親和叔父。但是他的缺點也就出在這裏:他太聰明瞭,聰明得像是隻有一點小聰明。史書上大段記載了他在當時孫吳高層宴會上以“才思敏捷”打動孫權的例子,卻也留下了另一條記錄:

初入官場的諸葛恪被派了個管理軍糧的差使。這本是一件不足爲怪的人事任命,卻驚動了諸葛恪的二叔,甚至專門在給陸遜的信中請求陸遜向孫權建言給諸葛恪調崗,因其“性疏”。這一事,與日後諸葛瑾對諸葛恪的評價“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一起,預示了諸葛恪的結局。

孫權駕崩前,拜諸葛恪爲輔政大臣,並賦予了他近乎當年諸葛亮的權力。諸葛恪上臺後,也確實在江北打了幾個勝仗;在勝利的刺激下,諸葛恪又馬不停蹄地聯絡姜維,準備發動一次規模更大的北伐。

公元253年,諸葛恪率二十萬人進攻合肥新城,同時姜維也在西線率數萬人進攻南安。這是諸葛亮去世後,吳蜀兩國規模最大的北伐行動。然而,已經逐漸過渡到司馬師時代的曹魏頂住了這一次進攻,姜維部因糧草耗盡而撤退,而諸葛恪則傷亡過半,被迫退兵。

在戰場上沒撈到好處的諸葛恪已經是天怒人怨,卻還要在政治上繼續樹立威信。回朝以後,他越來越驕橫,終於惹得另一位輔政大臣、宗室孫峻不滿。最終,諸葛恪在孫峻和皇帝孫亮的共同設計下被族滅。諸葛瑾這一支,在江東就此被斬草除根。

諸葛恪被滅族後十年,諸葛瞻和長子戰死,次子諸葛京大約是由於年齡小的緣故留在了成都,和劉禪一起成爲了俘虜,後來在西晉做到了江州刺史。而諸葛京以後,就再難找到有關諸葛武侯這一支諸葛氏的記載了。

相比於諸葛瑾兄弟及其後嗣,他們的一位族弟、留在北方的諸葛誕,雖然在三國時期的影響力並沒有二位族兄大,但是他的後嗣卻深刻地影響了後世。

諸葛誕也出身於琅琊諸葛氏,儘管其父親是誰不得而知,但是從他早年就能以尚書郎的身份進入官場、且與夏侯玄等洛陽名士交好,名列“四聰八達”的背景來看,應該也是個高級官二代。只不過好景不長,不久他就和自己的官二代朋友們一起被對這些人深惡痛絕的魏明帝曹叡給免官了。

曹叡死後,夏侯玄等人復起,諸葛誕也跟着一起沾光,到揚州前線去打孫吳去了。而這一任免也無意中救了諸葛誕一命:當司馬懿發動政變時,諸葛誕由於不在京城且手握兵權,不僅沒有因爲與夏侯玄有交情而受牽連,反而被司馬懿引爲奧援;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甚至更加信任諸葛誕,並拜其爲徵東大將軍、封侯三千五百戶。

琅琊諸葛氏曾經有多輝煌?爲什麼後來沒落了? 第2張

跟隨着司馬師,諸葛誕先後參與平定了在曹魏淮南地區發生的王凌和毌丘儉叛亂。而在平定毌丘儉叛亂的過程中,司馬師眼珠迸裂,不久後就死在了洛陽,其弟司馬昭繼承了他的事業。這也直接影響到了遠在揚州的諸葛誕,並促成了他的反叛。

諸葛誕長期盤踞淮南,和王凌等人本來是同事關係。當王凌們紛紛被平定後,諸葛誕也不免自危起來;而老領導司馬師的死則加重了諸葛誕的疑慮。當剛上臺的司馬昭就要求諸葛誕離開淮南赴洛陽就任時,便徹底逼反了心不自安的諸葛誕了。

諸葛誕的叛亂,和之前王凌、毌丘儉的叛亂合稱“淮南三叛”。史書上說他們是心懷曹魏而反抗司馬氏專政,其實並非如此:以諸葛誕爲例,他要是真的心懷曹氏,就不會在司馬師還在世時甘當其爪牙了。所謂淮南三叛,說到底不過是擁軍在魏吳一線的軍閥自重已經威脅到司馬氏,從而引起的戰爭而已。

因此,諸葛誕的結局便也不奇怪:很快,他就在司馬昭的大軍合圍下一敗塗地,被擒殺後夷滅三族。至此,三國時代名噪一時的諸葛家族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並在數年後的綿竹上演了一曲絕唱。

但是,諸葛誕有一個女兒逃脫了滅族之禍,她就是司馬昭的弟弟、後獲封琅琊王的司馬伷的妻子。這位司馬伷後來作爲晉軍首領接受了孫皓的投降,並且誕育了一個孫子:司馬睿。換言之,東晉的開國皇帝,是諸葛誕的曾外孫;維繫了百餘年的東晉王朝的皇帝,身上都有諸葛誕的血脈。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三國以後,諸葛氏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連封侯拜相的也很難列舉出來。但是,人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曾有一位絕頂天才,甘願爲了一句承諾和未竟的理想,心甘情願燃盡自己,照亮未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