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淝水之戰中,晉軍能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淝水之戰中,晉軍能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代史就是戰爭史,歷史上發生過無數的戰爭。在古代的戰爭中,由於兵器的落後,往往是人數越多的一方越的更容易勝利,這很好理解。但即便如此,歷史上仍然出現了很多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從這些戰役中我們也能發現,軍隊的人數雖然會讓勝利的把握變大,但卻不是勝利的必要條件,這其中都有哪些因素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淝水之戰中,晉軍能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雖然歷史上有很多以少勝多的例子,如項羽的鉅鹿之戰,曹操的官渡之戰等等,當然要說典型,淝水之戰絕對是特徵最爲明顯的一戰。淝水之戰是十六國時期,前秦向東晉主動發起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前秦派出了八十萬大軍,然後結果卻被東晉的八萬大軍擊潰,可以說非常具有傳奇性了。

兵力相差十倍之多,這不是戰略佈局可以隨意改變的劣勢。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所有的計謀都是沒用的。其實這其中並不是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從很多史料上我們可以得知,當時苻融帶了三十多萬兵馬,而苻堅帶了不足一萬的騎兵。加起來也就不足四十萬,在算是一部分兵力去了荊州和期間的損耗,淝水交戰時實際大概二十萬左右。從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歷史上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很有可能是在人馬的差距上誇張了,以渲染其中的傳奇性。

淝水之戰中,晉軍能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雖然所謂的八十萬大軍可能是誇張了,但即便只有二十萬,正常來說還有具有極其大的優勢的,至少會立於不敗之地。然而這支“大軍”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這支不蹲的組成可以說很複雜,是多個勢力的集合體,甚至有各部分人之間以前還是敵人,甚至還有語言不通的勢力,他們的暫時團結只是畏懼前秦的統治而已。可以說,雖然這是二十萬大軍,但是是一支人心不齊的雜牌軍,這讓軍力大打折扣。

開戰之時,光是指揮調度這些就非常困難了,在加上語言和交流上的障礙,一個簡單的後撤指令就變成了潰散,再加上這裏面還有晉軍的奸細,大喊着失敗了,這讓本來就混亂的前秦兵馬更加慌亂,這種情況下,將領的指揮只會更加困難,於是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就這樣的迎來了結局。從這我們也可以發現,有的時候,兵多不一定是好事,有的時候可能是累贅,這可能也是歷史上會出現如此多的以少勝多戰例的原因吧。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