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爲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爲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與象徵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爲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爲“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世稱爲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

日本真言宗的許多信徒認爲衛護佛門的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摩訶薩的化身之一,密教由金剛薩埵所開創。另一說,金剛薩埵爲大勢至菩薩或其他佛、菩薩所示現。

普賢菩薩,梵音漢譯爲三曼多跋陀羅,意思是具足無量大行、弘深誓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賢菩薩摩訶薩的應化道場爲四川峨眉山。

《大日經疏》卷一中記載:普賢菩薩摩訶薩,「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 第2張

即是說普賢菩薩依深菩提心所起廣大弘深誓願,及身、口、意悉皆清淨,遍盡一切處,純一妙善,具備大德,所以尊名爲「普賢」。 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摩訶薩的智德證德相對,兩者併爲無上釋尊的兩大脅侍。他的坐騎爲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種清靜,四足代表四種功德。

普賢菩薩摩訶薩是大乘菩薩行的大願大行的代表,象徵着中國大乘佛教的精神。在《華嚴經》中明示,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佛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二大士,三者並稱“華嚴三聖”,其中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爲其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同行,求生西方。(印光大師《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着理德、行德 第3張

十信後心:十信位的最後階段,如果再進一步破一分無明,即入圓教初住菩薩位而證法身,從此成爲法身大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