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以前說過,學篆刻要學四類知識:篆刻史、篆刻人物、篆刻技法、篆刻雜識,印論等,而其實,篆刻史部分中,宋元以後的篆刻史其實就是由大大小小的篆刻人物組成的,瞭解這些人物的生平,基本就可以很清楚地理清楚住篆刻史的脈絡,前面一篇說到明清流派印,本打算從這一篇要說明清流派了,其實說流派,就必然要說一個一個的人物,因此我們打算從這一節開始,我們講一個一個的具體人物。但這個人物,卻只能從最早的印人開始說。

宋元以前的篆刻史是實用印章史,宋元以後的篆刻史是流派史,人物史,也是真正的文人篆刻史,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說的“篆刻”,其實是從宋元時期起始的。之前的歷史,都是“印章史”,我們知道,發源於商周時期的中國印章,在經歷了秦漢的高峯之後,在唐宋元時期走入低谷,其低谷的形成表現是這樣的:

1、因爲紙張的廣泛應用,印章由秦漢時期的封泥用途較多的白文印章走向鈐在紙張上的朱文印章,朱文印章鈐蓋在白紙比白文更易辨識。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唐“中書省之印”)

2、因爲要表示權威,唐宋元時期的朱文印個頭變大了,印面面積增加了,唐宋時期的印章印面面積越來越大,我們看一些戲曲裏面,某人上任去當官,桌案上一般都擺一個大官印,就是因爲要表示權威印章的體積變大了的原因。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2張

(宋印“內府圖書之印”)

3、印章的體積變大,印文又是朱文,於是只好把筆畫盤曲,儘可能充滿印面,否則,印面就會出現很大的空虛,那太難看了,要排滿印面,又不能亂排,於是出現了“九疊篆“的印章。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3張

(遼“啓聖軍節度使之印”)

4、因爲出現了這一類朱文印,印面印文大都極盡工藝之能事,因此藝術性大幅降低,印章篆法上的藝術性因爲要填塞滿印面的朱文盤曲的原因喪失貽盡。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曾經因爲朱文印章的印面過大污損書畫而提出應當適當縮小印章的面積以適應書畫鈐印的需要,這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對於糾正印面文字盤曲,印面面積過大,印面文字不古的風氣,並沒有提出具體的糾正風氣的理論,也沒有更多的實際行動,因此作用並不大。

到了元朝,這種在印面上盤屈文字的工藝性印章製作風格越演越盛,印章的藝術性大幅降低,於是出現了兩個大人物,他們站在印壇的最高端,大聲疾呼印章創作應當“復古”,其中一位是大書畫家,大書法家趙孟頫,他在繪畫上提倡“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並且”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並且他自己也親手編寫了《印史》(這本書現在已經佚失,只保留下來了序言,就是《印史序》),在《印史序》裏,趙孟頫提出印章的審美要以漢魏印章爲原型,大力提倡漢印風格。趙孟頫的的倡導是理論層面的,比他採取更多實際行動的是另一位大人物,這個人物就是吾衍。

這是個非常值得說一說的人物,假如整個篆刻史開個微博,那麼,吾衍一定是一個堪比姚晨的大V,粉絲量一定相當驚人,如果要給他發勳章,那大概會有這些:

篆刻辦學第一人勳章,篆刻界身殘志堅的典範勳章、晚婚晚育的標兵勳章、文化跨界先鋒勳章等等,這些名號,吾衍都是當得起、靠得住。要是開個“元代好聲音”,他估計還能混個導師噹噹,要是有書法家協會,也至少能任個理事、副會長啥的。對,他就是這麼多才多藝。但他最突出的貢獻,主要是在篆刻方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大神。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4張

吾衍大神生於1268年(還有一說他是生於1272年,我覺得不對,那樣他活不過40歲了),他名叫吾衍,也作吾丘衍(後來要避孔聖人孔丘的諱,改名叫吾邱衍),字子行,號竹房、竹素,別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稱貞白先生,浙江開化人,開化這個地方地處錢塘江源頭、浙皖贛三省交界,建縣於宋代,吾衍家學淵源,有點古學的根底,想必家裏肯定有些《說文解字》一類的同類書籍,他估計從小就倒背如流。

有點可惜的是這位大神左眼失明,右腿有點跛,這是雅話,其實就是又瘸又瞎,但儘管如此,他行走起來仍然頗具風采,他在當時還是著名的音樂家,詩人、藏書家,想想吧,這些元素加在一起,走到哪兒人們不覺得他拉風呢,很可惜當時沒有簽名售書之類的粉絲活動,否則,吾大神早發了。當然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他很窮,他得想辦法掙錢。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5張

(右下角就是吾丘衍)

因爲身體殘疾,大神心裏沒有其他事情,就想着搞學術研究,搞書法創作,搞音樂創作,寫得一首好詩,吹得一口好簫(是吹簫啊),並且把篆書寫得“當代獨步”,“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之下”(就是李斯和李陽冰)。既然篆書寫得好,寫篆刻印稿當然不在話下,大神把精力都放在了漢印的研究上,對於漢印的平正、淳樸、渾厚的風格鑽研甚深,我們看他自己的自用印:“吾衍私印”和“布衣道士”、甚至陽文的“貞白”印等,都漢印風格明顯。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6張

(吾衍的篆刻作品“布衣道士)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7張

(吾衍的篆刻作品“吾衍私印“)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8張

(吾衍的篆刻作品“魯郡吾氏“)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9張

(吾衍的篆刻作品“貞白“)

字寫這麼好,印稿又寫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卻因爲身體殘疾卻不能當官,光寫一手好字,又沒啥經濟效益,也對社會有啥好處,於是20歲左右,有志青年吾衍決定開辦學校,收點學生,一爲傳承民族文化,二爲賺點學費也是好的。這要是擱在現在,可能就是某某篆刻學院的開創人。

吾衍的篆刻學習班學生最多的時候有幾十個人,趕上現在的的標準班級了,講課內容主要是跟經史子集,書法篆刻、音律詩歌相關的,其他方面的不說,可能有現成的教材,篆刻這一個方面,他自己編寫了教材《三十五舉》(這是上篇,它和下篇《合用文籍品目》構成嚴謹的篆刻理論體系,其實就是上篇講理論,下篇講實踐。上下篇合成就是《學古編》)。想想,學生這麼多,歷史第一個篆刻教師,真正中國篆刻第一人。

我們看上面圖中他的用印,以及,他的篆刻教學也是從教學漢印爲主的,雖然這幾方章不是吾衍自己親手刻的,但是漢印渾厚的勁頭卻是充足的。而元代文人用的印章,其實也只有兩種印式格局,一種是趙孟頫奠定的元朱文印式,一種是吾衍提倡的漢白文印式格局,由此也可知吾衍對篆刻界的影響之大。

吾衍一生致力於篆刻教育,又加上身有殘疾,大概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沒有找到媳婦,最後經朋友介紹買了宛丘一個酒家趙天賜的孤女爲妾(買來的,就只能爲妾,不是娶來的正妻),這個女的曾經嫁過人,夫家那個地方受災,就逃回孃家來。一經人介紹,趙女的父親就同意了,兩人結合後大致兩三年,原來的夫家發現了,當然不樂意,於是找上門來,娶別人妻子爲妾,這是私人問題上的一重罪過,擱現在是這個女人犯了重婚罪啊;另外趙氏女子的父親(就是吾衍的岳父)造僞鈔,這是另一重罪,假幣,這還得了。公私兩重罪,吾衍都被牽連,於是被捕入獄,監獄裏自然是受盡污辱,據說吾衍因此有了輕生的念頭。

後來朋友們把他保釋出獄,心灰意冷的吾衍曾經往老友仇仁近處去訣別,恰好朋友不在,吾衍留詩一首:“劉伶一鍤事徒然,蝴蝶西飛別有天。欲語太元何處問,西泠西畔斷橋邊。”仇仁近回到家裏一看,吾衍這詩的意思不對啊,難道要出事,趕緊去找他,已經不見了。那一年是1311年,吾衍43歲。因爲詩的最後一句,於是人們懷疑吾衍是投水自盡的,但最終並未確定,因爲自始至終也沒有找到他的屍首。

在篆刻這件事上,可惜的是當時的印石材料還有侷限,比他晚一些的王冕找到了花葯石才真正開始文人篆刻親自動刀的歷史時期(或者說是文彭發現了凍石,文人們纔開始自己刻印),吾衍只是寫好印稿,卻從來不是自己刻(一邊是篆刻理論水平的“眼高“一邊是從不刻印的”手低“,哈哈),不知道是哪個工匠(像明代的文彭一樣,文彭有兩個著名的藝人替他刻印,一個叫鮑天成,一個叫李文甫,替吾衍刻印的人記錄不詳)替吾衍刻印,肯定收藏了不少他的印稿,日夜鑽研,刻印技術才得以提高到能刻出傳遞大神風采的印章。因爲現存的吾衍的印章,刀法相當可觀,體現着吾衍較高超的篆刻寫稿能力。

中國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第10張

(《三十五舉》書影)

我前段時間寫過一篇《三十五舉》的解讀(具體見我的公從號:三個小布丁),《三十五舉》對於篆書,篆刻實踐都是非常到位的教材,對於篆書的書寫,篆刻的章法、刀法、字法都有論及,站在他那個年代,對於篆刻的理解以及對於前代篆刻發展的總結,吾衍是大有見解的,他算是他那個年代在篆刻理論上最有建樹的人物了。我們看他的書畫作品的鈐印中(上面舉的印例圖)可以看出他對漢印的平正和渾樸的大力追求,當然,他對後世的貢獻還有一條是他培養出來了很多學生,比如趙期頣、葉森和吳叡,其他還倒罷了,吳叡在篆刻上的貢獻很大,他基本上算是吳門(蘇州)篆刻的開端吧,沒有吳門篆刻,就沒有後來的文彭、何震、蘇宣、汪關這些大神了,此外吳叡還收了一個在篆刻上比他本人更有名的學生:朱珪。這些人物的故事,我們回頭再說。

當然還有一說是吾衍並沒有死,只是受了打擊,找個緣由,遁居世外,不問世事了。我希望後一種說法是真的,我寧願這個對中國篆刻史有劃時代意義的人修道成仙,真成大神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