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如果建文帝聽朱元璋的話,能避免靖難之役嗎?

如果建文帝聽朱元璋的話,能避免靖難之役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建文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歷史上建文帝認爲削藩是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又想擺出一副乖孩子的樣子,並不那麼好意思名正言順討伐,所以明明削藩之心路人皆知,幾個叔父也都已經生不如死了,還要冠冕堂皇表示不能殺朱棣,完全一副沒有政治鬥爭經驗的模樣。更何況朱元璋的意圖其實一樣,也是要鞏固建文帝的政權纔不急削藩的,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藩王大多隻會越來越無能,就算想反抗也不一定能反抗了。遺憾建文帝抱着一樣的意圖,毫不理睬朱元璋的教導,吃相還這麼難看,那就沒辦法了。

如果建文帝聽朱元璋的話,能避免靖難之役嗎?

其實建文帝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按朱元璋的教導做事,尊重朱元璋布的局,等他政治經驗豐富時,纔去想如何改善、改變朱元璋布的局,而不是朱元璋前腳剛死,後腳就急不可耐的這樣做的。建文的困局在於朱元璋是個強人而建文不是,當朱元璋死的那一刻時代就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太祖有太祖的形勢與考慮,建文又有建文形勢與考慮。對朱元璋來講,分封諸子拱衛帝國很好,對長於深宮的建文來講年富力強叔叔都是對手。

就算諸王造反,對朱元璋來講肉爛在鍋裏,還是姓朱的做皇帝,已經幫孫子到這個程度還翻船隻能說明難克大位。朱元璋給朱允文留這種人,甚至是朱元璋讓朱允文繼位,就是因朱元璋認爲認,這些人除了堅持朱元璋的基本國策,不會有別的出路。問題是,朱元璋似乎沒有想到,無知真的可以讓人無畏。所以,幾個毫無軍政經驗的人,竟然認爲自己的政治才能比朱元璋高几個段位。從這層意義上,朱元璋還真是高估他們了。問題是,朱允文從內心深處,就認爲朱元璋教自己的方法,就是一種迂腐的方案;反而認爲,黃子澄等人教自己的方法,非常有政治遠見。

如果建文帝聽朱元璋的話,能避免靖難之役嗎? 第2張

況且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大明經濟軍事中心分離,吳三桂再狠他也是偏居一隅,那朱棣可是燕王啊,北京這麼重要的地方,軍事中心啊,朱允炆就算要削藩也不能來這麼硬來啊,建文帝這就是純找死呢。至於朱棣,其實他在民心上沒什麼優勢。建文的政策雖然造成了許多制度的顛覆,對明朝的政治生態帶來了嚴峻的影響,但還未激起民間廣泛的反感。朱棣的優勢相反,在高層統治者那裏。他一順風,對面各種划水就開始了。

畢竟靖難雖然沒有什麼廣泛的社會基礎,但卻是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度的合理反應,是明朝原本機制有效的體現。朱元璋明文賦予了藩王武力對抗中央清君側的權力。說實話攻入京城清君側的藩王能聽自己的話止步於此,我覺得朱元璋根本就不會信,無非不能把話說破而已。朱棣就高度領悟到了此精神,於是朱允炆最後活不見人。逃跑歸隱流言滿天飛,朝廷自己實際上都有一定縱容。開國皇帝分封諸王是對的,不是因爲有絕對控制權,是因爲不封很難長治久安。

皇權窩裏傳,皇帝能力大體一定是呈下降趨勢,且皇族人越來越多,皇帝控制權肯定逐漸減弱,任由諸王互相制衡可能會略微影響皇權但大體會穩定,爲己欲搞皇權集中坑的是整個皇族,說到底是格局問題。建文自己人不見了,這個不能怪我。政治沒有所謂的老,老纔是優勢,是威信,是根基,是老道,當年吳可是佔了半壁江山,急得請廷狗跳牆,,而朱棣就沒這麼厲害了,朱元璋殺盡了能戰之臣,朱允炆還多次放水,就這樣的情況下朱棣都好幾次掛了,說的白了,那也是人家朱家內部的事,朱棣做皇帝,我照樣是一地之主,而朱棣輸了,那更不會有任何問題,所以叫的熱鬧,實際大家都暗暗使勁放水,反正也不違揹我忠君愛國,也可以指望着新皇帝登基讓自己上一個臺階。

如果建文帝聽朱元璋的話,能避免靖難之役嗎? 第3張

綜上,我認爲,其實建文帝削藩也是可以的,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即使到最後不能安撫不得不興兵討伐了,建文帝也是有極大勝算的,齊、黃並非不是安天下之才,問題是削藩在齊黃看來是安天下之計,所以可以名正言順討伐,(早就直接名正言順討伐就算了,畢竟藩王剛分封不久,在封地內還不是那麼受愛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